您的論述好像比較傾向"瑞典"學派,而非傳統的凱恩斯學派.
從經濟史上講,英國經濟學家從研究股票和商品交易價格起家.而瑞典學者注重研究銀行利率.在研究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時,薩繆爾遜(美國人)比較注重last name,即通貨膨脹,而UCLA的列昂胡佛(瑞典人)和Farmer,北卡的Clower等人,則比較注重書的middle name,即利息.
在美國,好像統治階級(upper class)並不喜歡凱恩斯的經濟學.他們反而是比較喜歡亞當*斯密的"natural beauty".他們喜歡大市場,小政府.因為政府大,國家支出多,轉移支付多(多半給窮人),富人就要負擔更多的稅.對公司課稅太重,長遠來看,自然影響經濟發展.這就是為什麽代表富人的共和黨總是要減稅,批評政府太大.而民主黨則相反.
30年以來,從貨幣學派(Friedman)到合理預期學派(Lucas)再到Real Business Cycle (Kydland & Prescott),凱恩斯的理論隻是被看成是在1929年那種大衰退(out of corridor)時期的經濟學.當社會生產量大幅低於社會生產能力曲線的時候,凱氏的"挖金理論"才適用.
您提的宏觀經濟理論現在本科生教材中到處可以看到.從七十年代開始,宏觀經濟學大師們強調微觀經濟基礎(Micro Foundation),凱恩斯的東西基本成曆史了.看看他們推導宏觀經濟理論用的”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 和 “representative agent model” 哪裏有政府的位置呢?
學了芝加哥學派的理論,就把經濟學中的”效率”裝到了腦袋裏,要想不右都不行.
北大那個講經濟學課總是蹭一袖口粉筆末子的厲以寧,雖然沒到西方念過書,卻是”自學成才”的芝加哥學派弟子.他那一套反對”殺富濟貧”的說法,比那些洋教授還右.
我不是反對您的說法.提到經濟學的東西,我就喜歡聊幾句.
附:
【原創】埋金子挖金子.凱因斯.美國經濟.伊拉克戰爭 淑女司令 前些天紅豆豆和觸角MM都提到本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凱因斯。觸角MM有一段詳細的介紹與論述,看得出是大家手筆有深入的研究。我們一幫朋友一起也曾談論過
凱因斯。我印象較深的是“埋金子挖金子”的故事。
對理論我外行,熱愛但從來深入不下去。一般隻浮在通俗普及的程度,對所有深入淺出的故事都喜歡,所以覺得這“埋金子挖金子”的故事很妙。
這故事是說當經濟危機時,國家應積極出手幹預刺激市場需求以推動、恢複經濟。國家如果有一塊金子,它不應該把這塊金子直接發給大家,而是到深山老林裏挖個
坑把金子埋起來,然後告訴大家說那兒有塊金子。大家為挖這塊金子,要買挖掘工具,買運輸工具;為了進入深山老林,要砍樹,修路,架橋;挖金子的人修路的人
要吃要住;於是又要開餐館開旅館。。。這樣經濟就被帶動起來。
在凱因斯之前的亞當斯密主張自由貿易、自由經營。國家應采取完全放任的態度。凱因斯主義則提出,“必須摒棄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由國家積極幹預經濟生活”、“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張。因此政治因素起更重要的作用。
顯然統治階級都比較喜歡凱因斯主義,因為他的理論使政府的作用大大地增強。
美國的經濟可以說是三駕馬車:美國政府、聯邦儲蓄(FEDERAL RESERVE) 和私有企業(PRIVATE SECTOR)三方相輔相承,相互牽製相互促進。當經濟過熱時,聯邦儲蓄調高利率,這樣大家多存錢少投資,公司企業減少瘋狂地再生產,以控製供需關係。而經濟衰退時,聯邦儲蓄調低利率,大家就少存錢多投資多買東西以刺激再生產。見效最快的是買賣房子。利率降低,房屋貸款利息降低,買房子的人增加。一方麵刺激建房,於是木材、水泥、等建築材料需求增加,刺激這方麵的工業;另一方麵買了房子要買家具、買電器及室內裝飾等等。。經濟也就一點點起來了。政府在經濟衰退時也可以出來花錢,比如建公路、建國防、幹埋金子挖金子的事幫著推動經濟走出低穀。。。
布什打伊拉克是打的想一石三鳥的好主意,既創建自己的豐功偉績(LEGACY),又通過軍火需求刺激經濟,還可以把石油控製住以鉗製歐洲共同體。他看著傻可這算盤
打得很精。幫他作後盾的大資產階級,主要在石油業、軍工業等,算是“肥水不留外人田”。
不過這計謀多半還是他的一班謀士幫布什出的。按他的智力,他的真實動機大約表現在9/11後向伊拉克及薩旦姆。侯賽因宣戰時時說的:“HE TRIED TO KILL MY DAD!”(他想殺我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