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秋,新四軍第七師部隊向安徽省無為縣襄安鎮的拒降日軍發起攻擊。 新華社發
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皖江抗日根據地
2007-05-19 來源: 新華社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1937年11月,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派李世農到皖中無為地區組建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員會,恢複和重建各地黨組織,組織群眾參加抗日團體,團結了一批愛國進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鬥爭,推動了皖中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蓬勃開展。
1938年,日軍逐步向華中腹地深入推進,皖中地區成為抗日前線。2月,紅軍第二十八軍和桐柏山區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隨後奉命東進,迅速在桐城、舒城、廬江、無為、巢縣等地區展開。
5月12日,第四支隊一部在巢湖東南蔣家河口伏擊日軍,取得江北新四軍的首戰勝利。第四支隊還在安(慶)合(肥)公路兩側頻頻出擊,先後在鐵鋪嶺、棋盤嶺、範家崗等多次伏擊敵人,擊毀日軍車百餘輛,殲敵數百名。
為了加強對江北新四軍部隊的指導,新四軍參謀長張雲逸於1938年11月率軍部特務營由皖南到達皖中無為地區,將廬江、無為地區黨組織領導的遊擊隊統一整編為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擔負皖中抗戰的任務。1939年5月,新四軍軍長葉挺由皖南北上,在皖中廬江縣東湯池宣布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張雲逸、徐海東分任正副指揮。
1940年3月,國民黨桂係軍隊及地方部隊在皖中地區不斷製造摩擦事件,嚴重破壞了皖中地區團結抗戰的大好局麵。除一部分武裝堅持在含山、和縣、全椒及巢縣等地活動外,舒無地委及黨政機構隨同部隊撤至皖東地區。7月17日,日軍再次占領無為縣城,國民黨軍隊不戰而逃。9月,江北遊擊縱隊(隨後改番號為無為抗日遊擊縱隊)返回巢無地區,恢複皖中地區的抗日形勢,並相繼建立了區、鄉民主政府,皖中地區初步發展成為抗日根據地的雛形。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皖中各部隊奉命組成新四軍第七師(5月1日正式成立),張鼎丞任師長(未到職),曾希聖任政委,並成立了以曾希聖為書記的第七師軍政委員會,形成了全地區集中統一的堅強領導核心。曾希聖等率黨政軍機關遷入巢南山區,領導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工作。經過幾個月的艱苦鬥爭,粉碎了日偽軍對無為東鄉的“掃蕩”。
到1942年春,第七師相繼開辟銅陵、繁昌地區,含山、和縣地區,桐城、懷寧、潛山地區,望江、太湖、宿鬆等地區,創建了皖中、皖南遊擊根據地,打通了與第六師、第二師的戰略聯係。1942年4月27日,為統一領導皖中地區的鬥爭,中共皖鄂贛邊區委員會在無為恍城成立,何偉、曾希聖先後任書記。隨後,召開了皖中參議會,選舉了知名愛國人士金稚石為議長(後李步新兼議長);成立皖中行政公署,呂惠生為行署主任。皖江地區開始有了統一的行政機構。
1943年是皖江抗日根據地最艱苦的一年。日、偽頻繁地向皖江各地“清鄉”“掃蕩”,國民黨軍隊也不斷向皖江地區發起進攻。僅1943年一年,第七師部隊與日偽軍作戰就達189次。根據地軍民經受了嚴酷鬥爭的考驗,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反掃蕩和反頑鬥爭的重大勝利,同時各項建設日益完善,根據地進一步鞏固、不斷發展。
卓有成效的財政經濟工作是皖江抗日根據地建設的一個重要特色。1943年6月,成立大江銀行,並發行了大江幣,控製了皖江地區的金融市場。根據地還製定了合理的稅收政策,加強商業稅、農業稅和貨物過境稅的征收,使經濟收入不斷增加。此外,根據地重視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事業。在行署主任呂惠生領導下,皖江抗日根據地內最大的水利工程——無為黃絲灘大堤於1943年12月1日動工修建,次年5月3日竣工,徹底根除了嚴重威脅皖中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水患,對保障皖江地區的農業豐收起了重要作用。皖江根據地經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不僅保證了第七師和皖江根據地各級黨政機關的需要,而且還上繳新四軍軍部,支援兄弟地區。
1945年3月,皖中區黨委改稱皖江區黨委,皖中行署改稱皖江行署,自此,皖中抗日根據地即稱皖江抗日根據地。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七師展開大反攻,解放了無為、巢縣、蕪湖等地日偽軍據點。到抗日戰爭勝利時,皖江抗日根據地麵積3萬餘平方公裏,人口約300萬。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
新四軍挺進皖中打鬼子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
中南大學老紅軍 朱國棟
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原堅持鄂豫皖邊區三年遊擊戰爭的紅二十八軍和桐柏山遊擊隊,於 1937年7月同國民黨軍隊,停止內戰,實行國共合作。
隨後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四支隊。整編為七、八、九三個團和一個手槍團。
支隊司令員是原紅二十八軍政委高敬亭,政治部主任戴季英,參謀長林維先。
部隊整編後,於1938年3月,從湖北省黃安(今紅安)七裏坪,大梧縣宣化店,河南省信陽邢集出發。經河南新縣、信陽、光山、商城,進入安徽立煌(今金寨縣)、六安、霍山、舒城、廬江等縣,走出了大別山。挺進到皖中、江淮平原及長江沿岸抗日前線。
它也將更有利於接受江南新四軍軍部的領導指揮和與戰鬥在江南地區的一、二、三支隊取得聯係與並肩作戰。
此時,皖中地區正處於兵荒馬亂一片動蕩的局麵。
日本侵略軍剛從南京渡江北犯,與沿津浦鐵路南犯的日軍會合並侵占了蚌埠、含山、和縣、巢縣、合肥等縣市。
當時日軍華中派遣軍及第六師團在合肥集結約十萬人,準備攻占皖西六安、舒城、桐城和安慶(原安徽省會)擬從大別山北麓和順長江進攻武漢。
麵對日軍的瘋狂進攻,國民黨軍隊從北麵撤退到皖中的廣西李品仙集團軍和四川楊森的 27集團軍,畏日如虎,不敢抵抗,紛紛越過舒(城)桐公路撤退到大別山區,不事抗日,皖中全部淪為敵後,。
國民黨地方縣政府及保安隊有的逃跑,有的準備偽化,打出日本太陽旗,迎接日軍,保甲長和地方紳士也準備組織維持會迎接日軍及。
廣大勞動人民驚恐萬狀,害怕日本鬼子來了奸淫燒殺搶掠,都準備向外逃難。
我們到達皖中地區的新四軍四支隊,是兩眼一抹黑,對日軍和地方情況,一概不了解,當即以團營為單位,展開行動,首先盡快接近巢縣,合肥縣城,摸清日寇駐軍情況,尋找機會打擊敵人,另一方麵,抽出各團政治處的宣傳股,民運股和宣傳隊為主的幹群力量積極開展群眾工作。廣泛開展宣傳發動群眾起來參加抗日打鬼子。分別召開老年、青少年、婦女、紳士等各種類型的大小群眾會,還演打日本鬼子的戲,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啟發大家都要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想法,男女老少,有力出力,有錢出錢,齊心協力,團結起來,打敗小日本。
做了這段群眾工作,很有成效,廣大群眾的恐慌情緒穩定下來了,由恐日轉變為恨日,想抗日了。軍民關係親密了,很多青壯年由原來怕當兵,轉變為想當兵了。
1938年夏、秋季僅我們七團在廬江、無為縣打遊擊,就有很多青壯年,踴躍報名參加我們新四軍。當時七團在盛家鎮設立了一個新兵報名接待站,七團政治處胡繼亭主任指定我在那裏當站長兼指導員,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有500多人來報名參軍。
再是在軍事上,活動到敵戰區巢縣,縣城外的九團二營在團政委高誌榮的指揮下,於 5月上旬深入到城南四五公裏運漕河旁的蔣家河口。在這裏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消滅了日寇第六師團阪井支隊的二十餘人。
這股敵人從巢縣城乘兩艘汽船到蔣家河口,搶劫老百姓的財物,奸淫婦女,我預先埋伏在運漕河岸邊上的二營部隊,用機槍、步槍、手榴彈猛烈的火力,將剛上岸的日本鬼子,擊斃擊傷,兩艘汽船也被擊沉,二十餘名鬼子無一人逃跑。繳獲三八式步槍十多支,(有幾支槍敵人丟到河裏未能撈起來)刺刀十多把,子彈500多發,日軍旗一麵,我無一人傷亡。
這次戰鬥規模雖小,但它是新四軍東進抗日的第一仗,也是日寇侵入皖東後第一次遭受的沉痛打擊。這一仗有力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戳穿了所謂“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皖中地區的群眾愛到了鼓舞,看到了抗戰勝利的希望。同時也振奮了我軍的軍心,提高了士氣,各部隊都積極行動尋找戰機,爭取多打勝仗,多消滅敵人。
隨後,七團三營和團部警衛排,在團政治處主任胡繼亭的指揮下,插擊到安慶(原安徽省會)、桐城、懷寧、望江等市縣,開展活動,破襲安桐公路,阻擊日軍進攻武漢。
有一天部隊行動到安慶北麵的棋盤嶺附近,發現日軍的運輸汽車暢通無阻地在安(慶)桐(城)公路上行駛,胡繼亭主任想可以在這裏打個伏擊戰,炸毀一些日軍汽車。
於是胡主任讓我將三營營長教導員找到一起商量並察看地形,看到這裏是個丘陵地帶,有幾個小山崗,兩側有很長的山坡,樹木、荒草茂密,便於部隊隱蔽。當時就決定第二天拂曉在這裏打日軍汽車隊的伏擊戰。
營幹部領各連隊幹部看了地形並部署了各連部隊埋伏位置,然後部隊開到西北麵四五裏路的幾個村莊住下來,休息,作動員和準備工作,第二天早上三點吃完了早飯出發,拂曉前進入伏擊陣地,作好戰鬥準備。
我跟團部警衛排,天亮前選擇了一個離公路約15至20米的一塊茅草很深的田坎下隱蔽著,眼巴巴地等著鬼子汽車來。
大約八點多鍾,隱約看到從安慶市方向煙霧塵塵地開來了汽車,不一會前麵兩部汽車就駛進了我們的伏擊點,徐排長首先投出第一枚手榴彈,鬼子的汽車就被炸停了,緊跟著我們幾個人又連續投了好幾枚手榴彈,鬼子被炸死、傷了一些,其餘的就跳下車,邊開槍邊跑向後麵山坡還擊抵抗。
我們迅速衝到炸停的汽車跟前,我當即發現一個負傷的鬼子趴在汽車底下,我連開了幾槍,將其擊斃,並拖出來,繳獲三八式步槍一支、刺刀一把,子彈兩小盒。在他上衣口袋掏出一枚小銅佛,一小包女人頭發,一塊手表,一個很好看的小化妝盒,我又立即登上汽車,看到車上好幾個木箱子,和好多日軍的背包,我順手提了一個牛皮背包下來,在撤回的路上,翻開看包裏,有一件黃呢軍大衣,一床毛毯,一條新皮帶,一個防毒麵具。
第二輛汽車上有10名鬼子,被炸死六名,炸傷4人,將他們的武器繳下後,他們賴倒在地下,死不起來,由於語言不通,奈何不了他們,就找來擔架,把他們抬下來。
這時後麵的汽車接踵開過來,約6、70輛,相繼都停在公路上,約有200多名鬼子兵跳下汽車狂叫亂喊,被我火力殺傷一批。其餘退到後山負隅頑抗,用火力阻擋我軍的攻擊。
我則迅速集中力量,炸毀敵人汽車。戰士們有的打開汽車油缸發火燃燒。有的用手榴彈炸發動機,共毀敵汽車50多輛,這時日軍從安慶方向的援兵趕來,胡繼亭主任見我們目的已經達到,任務已經完成,當即決定留一個排作掩護,參戰部隊迅速撤出戰鬥,在撤回的路途中休息時,被抬下來4個受傷的鬼子兵,乘我們未防備時,操起擔架杆子,猛打我押護人員,我急將其製服後,就把他們都捆綁在擔架上,抬到宿營地,關在一間空房子裏,他們從窗子上看見老百姓的婦女,就來神了,大喊大叫,花姑娘的花姑娘,我的要……。
送給他們水、飯,不吃不喝,還把碗摔到地下砸爛,可見這些小鬼子兵受法西斯,武士道教育中毒之深。
這次戰鬥,我軍炸毀敵軍汽車 50多輛,斃敵70餘名,傷敵50餘名,俘鬼子4名,繳獲三八式步槍三十多支,子彈1000多發,還有一批防毒麵具,軍毯,大衣等軍用物質。
我犧牲副排長1 人,副班長1人,受傷排長1人,戰士7人。以小的代價換取了比較大的勝利。
這次戰鬥結束之後,部隊開到懷寧縣西北麵,進行兩天休整、總結。然後繼續在安(慶)桐(城)兩側行動,配合正麵戰場作戰,打擊日軍進攻武漢的部署。
2005年8月8日 於長沙
——————
您當前的位置 :中安網 > 安徽新聞 > 江淮大地 正文
[抗戰勝利60周年]安徽境內三大抗日民主根據地
2005-08-12 10:04 中安網
安徽日報8月12日訊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愛國民眾,在全國先後建立了19塊抗日民主根據地,其中在安徽境內分別創建了皖江、淮北和淮南三大抗日民主根據地。
1938年,新四軍第四支隊東進皖中,將皖中地方武裝改編為四支隊遊擊縱隊,後改為江北遊擊縱隊。此間,皖中各縣都建立了縣委。
1939年5月,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及其前委在廬江縣東湯池成立,統一了江北的軍事領導,使皖中抗日形勢迅速發展。1940年9月,成立和、含、巢各區聯合辦事處和部分區鄉民主政府。至此,皖江抗日民主根據地初具雛形。
“皖南事變”後,皖江地區原有抗日武裝和由皖南突圍出來的新四軍部隊奉命於1941年5月1日統編為新四軍第七師,同時成立無為縣抗日民主政府。皖江軍民向西開辟了桐西和泊湖兩塊遊擊根據地;向南,與黃山遊擊隊戰鬥在皖南;向東,開辟含山等地,建立了含和獨立團。皖中根據地範圍跨及安徽大江南北。1942年7月,皖中成立了統一的抗日民主政權及其行政機構,皖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正式建立。
1938年9月,新四軍遊擊支隊東征,與八路軍蘇魯豫支隊會合,開辟豫皖蘇邊區,先後成立中共豫皖邊區省委和豫皖蘇邊區黨委。1939年7月,通過共產黨員江上青和張愛萍等有效的統戰工作,國民黨安徽省第六專署同意設立八路軍新四軍皖東北辦事處。此後,皖東北的八路軍屢創日軍,迅速打開了皖東北的抗戰局麵。
1940年初,中共中央命黃克誠部南援華中。黃克誠率部與新四軍第六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自1939年底,豫皖蘇邊抗日民主根據地頻頻粉碎日軍“掃蕩”。“皖南事變”後,第四縱隊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1941年2月,第四師遭頑軍湯恩伯部9個師大舉進攻,受重大損失,5月奉命轉移到皖東北地區。1941年8月,成立中共淮北蘇皖邊區黨委、淮北蘇皖邊區軍政黨委員會和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淮北蘇皖邊軍區司令部。至1943年,先後建立了13個區、72個鄉的抗日政權,淮北抗日根據地的形勢相對穩定下來。
1938年8月起,皖東地區恢複和建立健全地方黨組織機構。新四軍第五支隊開辟了皖東津浦路西、皖東津浦路東兩塊抗日遊擊根據地。在華中,1939年冬到1940年春,國民黨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以皖東為重點,並對皖東東西夾擊。劉少奇領導新四軍和皖東抗日民眾,取得定遠和半塔兩個自衛反擊戰的重大勝利。1940年3月至9月,滁縣、寶應等16個縣相繼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其間,津浦路東和津浦路西的各縣建立起抗敵聯防委員會辦事處。至此,淮南抗日根據地建立起來,總人口200餘萬。
皖中、淮北和淮南抗日根據地建立後,在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依托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民主政權,進行軍事、政權、生產、教育等諸方麵建設,使根據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3塊抗日民主根據地雄踞華中,為中國抗日民族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也成為人民解放戰爭的重要基地和人民革命力量的重要來源之一。
編輯: 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