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閑談共和國開國十大將:性格決定其命運(組圖)

(2007-07-22 22:13:24) 下一個

閑談共和國開國十大將:性格決定其命運(組圖)來源:中華網

  粟裕:把粟裕與林彪作一比較,

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粟林同庚,都是1907年生人,都在將帥中年齡靠後而排名靠前,粟裕在大將中排名第一,年齡倒數第二,林彪在元帥中排名第三,年齡最小,這就等於兩人以上將的年資做出了元帥的貢獻。兩人都出身於地主家庭,身材矮小,敏於思而訥於言,不善人際交往,但都是公認的軍事天才。解放戰爭時期,粟林隻是我軍四大支柱中的兩支,但消滅國民黨部隊的數量是彭德懷劉伯承部隊所無法比擬的。這固然有客觀因素,如西北地區地瘠民貧、人口稀少,不可能是國共決戰的主戰場;劉鄧則是挺進大別山損耗太大、元氣不足。但指揮員的主觀原因也不能忽視,比如中央也讓粟裕南下江浙,挺進敵後,就被粟裕拒絕了,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粟裕的拒絕是正確的。

  粟林兩人的發展道路則不盡相同。起步階段,即南昌起義、井岡山時期,兩人差距並不大,但後來逐漸拉開,林彪擔任紅軍主力軍團軍團長時,粟裕隻是江西地方部隊的一個師長。到北上抗日先遣隊被打垮時,粟裕步入了人生的穀底,甚至到了給劉英之輩當打手的地步。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抗戰初期,林彪是赫赫有名的八路軍115師長,粟裕僅是新四軍二支隊副支隊長。直到新四軍先遣支隊挺進江南,和陳毅搭檔,粟裕這塊金子才開始熠熠發光,他的軍事才能開始淋漓盡致的展現,直至三大戰役時期達到一生的頂峰。但建國後,粟裕的命運開始逆轉,58年反教條主義後,默默無聞了20多年,最後沉冤未雪而悄然辭世。與此同時,林彪則繼續攀升,直到成為一人之下、億人之上的副統帥。

  分析林粟的經曆,不能不使人想起“性格即命運”這句名言。粟裕是個標準的軍人,其他方麵則並不突出,與林彪的靈活相比,甚至顯得死板,比如他處理“南陽事件”的做法,比如他從1934年與中央分手,直到1948年才與毛澤東再見麵,比如他建國後與彭帥聶帥等關係不睦等等。粟裕性格謙虛恬淡,隻是一個為戰爭而活著的人。當他與陳毅搭檔時,兩人優勢互補,陳毅性格開朗、大度,擅長政治工作,擅長統戰、外交,但軍事指揮能力稍弱,這種情況下,粟裕的軍事才能就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但建國後,陳粟分手,沒有了戰爭,粟裕沒有了用武之地,被迫陷入了錯綜複雜的政治旋渦,這就注定了粟裕必然的悲劇結局。

  林彪爭強好勝,競爭心理極強,但成於此也敗於此。粟裕相反,謙虛謹慎,但也是成於此敗於此。如果粟裕不過於謙虛,不兩讓司令,作為第三野戰軍司令兼政委,55年不可能不授元帥軍銜。如果粟裕當上元帥,50年代彭聶對他的態度顯然不可能和大將一樣,起碼58年的衝擊波不會那麽嚴厲。當然也正由於他的謙虛,他得以安度晚年,不至於產生象彭、林那樣的激烈後果。

  徐海東: 徐海東和彭德懷性格頗為相似,

(兩個人在將帥中的位置都是第二位,這也許是個巧合,也許是毛的有意為之。)兩個人都是紅軍中著名的猛將,但兩個人又有很大的不同。徐海東是一個標準的軍人,又是一個單純的軍人,而彭德懷也是一個標準的軍人,但也熱中於政治,而又不懂政治,結果最後終於栽到在了政治上。

  毛澤東曾說過,徐海東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這並不是指他在鄂豫皖的貢獻,也不是指陝北根據地給中央提供了一個落腳點的功績,(後者首先應歸功於劉誌丹)主要是指他對中央紅軍的態度。當時中央紅軍剛剛與四方麵軍決裂,跌跌撞撞的來到陝北,人地兩生,人困馬乏,兵疲將惰,窮困潦倒。這時,同樣來自四方麵軍的徐海東,卻毫無驕嗔之色,對中央保持了極大的尊重和絕對的服從,而且傾囊相助支援中央,(7000塊錢給中央5000,自己隻留2000)這種雪中送炭之舉和剛剛差點兵戎相見的張國燾相比,反差太強烈了,不可能不給毛澤東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盡管徐海東後來在勸阻毛江結婚問題上使毛不快,但毛仍然一直善待於他,大將排第二(他的戰功有限,主要是紅軍時期),九大當中央委員,都是明證。

  黃克誠: 黃克誠是大將中我最敬仰的人,

讀《黃克誠自述》時,感覺與他有許多心靈相通之處。王平上將對他有很準確的評價:“他是一位有馬列主義水平、對中國革命中的重大問題有主見的人。……他性格直爽,胸懷坦蕩,不唯書,不唯上,也不盲目從眾,對重大問題敢爭辯,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盡管他品德高尚、有頭腦,有才幹,但他的性格難以見容於這個複雜的社會,盡管是在革命隊伍中,這使得他一生命運多蹇,屢遭挫折,飽受打擊。但他曆盡苦難,信仰不變、宗旨不變、觀念不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晚年的雙目失明使他的形象升華到了入聖的境界。我覺的,黃克誠的經曆就象一本豐厚的人生教科書,可以教育我們怎樣做人。

  陳 賡: 如果說黃克誠是我最敬重的一位大將,

那麽陳賡就是我最喜愛的大將了。他是我軍將帥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位,他的經曆之豐富令人眼花繚亂,創造了很多我軍的“唯一”或第一。他1922年就入黨了,這一點,在十大元帥十大將中,隻有蕭勁光可以和他比肩。他是黃埔一期學生、“黃埔三傑”之一。他曾救過蔣介石的命。何香凝曾想把廖夢醒嫁給他。他參加過南昌起義並差點犧牲。他到蘇聯學習過特工並擔任過中央特科的情報科長。他既在四方麵軍當過師長也在一方麵軍當過師長。他是唯一見過魯迅也是魯迅唯一見過的紅軍將領。他是唯一一個被捕後敢於當麵痛斥蔣介石,蔣介石又拿他沒轍,最後還不得不釋放他的紅軍將領。他參加過長征並救過周恩來的命。他的性格開朗活潑,待人真誠,隻有他敢於或嬉皮笑臉、或一本正經的騙彭德懷吃肉、給彭德懷介紹對象、搶毛澤東水喝。他解放戰爭時期是唯一一個受中央直接指揮的準戰略集團主官。建國後他是唯一一個既指揮過越南戰場又指揮過朝鮮戰場的我軍高級將領。如果不是陳賡,哈軍工的籌建與發展不可能有那樣的速度和規模,正是與陳賡對哈軍工的貢獻相比,我才在下麵認定蕭勁光在海軍的主觀能動性不夠。

  上述令人眼花繚亂的經曆,任何人隻要擁有一件就足以傳世了,陳賡卻集所有於一身,而且他從不因此而自詡。所以,盡管他58歲時就英年早逝,但他豐富多采的一生已足以笑傲江湖、流芳百世了。相較而言,黃克誠雖然令人敬仰,但他的一生活得過於沉重。而與大舅哥相比,譚政的經曆更是索然寡味。

  譚 政: 原名譚世銘,

不知什麽時候改名譚政,但這個名字倒是與他的一生經曆貼切之極,譚政一輩子都在談政治。我對譚政的評價不高,說起來是一位大將軍,卻一輩子沒指揮過一次戰鬥,也沒有主持過一個地區的全麵工作,即便是在紅軍時期,也很少上前線,除了擔任很短一段時間紅一師政委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坐機關、舞文弄墨,這樣的大將實在讓人難以服氣。當然,譚政的資格很老,參加過秋收起義,井岡山時任毛澤東的秘書,還在戰場上救過羅榮桓的命。他最閃光的一頁就是44年在西北局高幹會議上作的那篇軍隊政工的報告,這是我軍政治工作的一份綱領性文件,其意義可以與古田會議決議相提並論,但除此以外,譚政就沒有什麽讓人津津樂道的事跡了,他的個性也不鮮明,戰績則更是沒有。陳賡是他的郎舅至親,但兩人卻是大將中反差最大的一對。

  譚政1960年挨批撤職純屬代人受過,林彪整譚政,實質是為了發泄對羅榮桓的不滿,其做法一如當年高崗在全國財經會議上搞的“批薄射劉”招數。

  蕭勁光:就黨內資曆來講,

將帥之中,沒有人超過蕭勁光的。他1920年就參加了俄羅斯研究會,算是毛澤東的學生,1921年就和他的“發小”任弼時、以及劉少奇等人赴蘇留學了,在蘇聯他見到過列寧,參加過共產國際三大,1922年入黨。如果搞政治的話,以他的資曆和留蘇背景,很有可能進到中央領導人一級。即便算軍內資曆,他也毫不遜色,1926年他就是國民革命軍二軍六師中將黨代表,27年再次赴蘇學軍事,回國後任五軍團政委。抗戰時期當過軍委參謀長,留守兵團司令。解放戰爭時任四野副司令兼12兵團司令,直至解放後當了30年海軍司令。

  張雲逸:一生最光輝的一頁應該是1930年,

他和鄧小平李明瑞帶領紅七軍千裏征戰,曆盡艱辛,奔赴中央蘇區,等於是一次微型長征。後來他在新四軍,雖然身居高位,但似乎並無突出戰績,當時各支隊各師均為獨立作戰,是最能顯示指揮員水平的時候。

  羅瑞卿:可以說是毛澤東一手培養起來的幹部。他們1929年相識。1930年初,

羅瑞卿任二縱隊政治部主任期間,毛澤東曾手把手地教他如何調查研究。羅瑞卿和毛澤東經常接觸有兩段,第一段是抗戰初期在延安,毛曾經授意他寫了一本《抗日軍隊中的政治工作》,讓他住在自己住處旁邊的一個窯洞裏,每天讓炊事員給他送飯,直到寫完才讓他出來。當時羅是抗大的教育長,毛澤東經常到抗大講話,對抗大工作作出許多重要指示,羅瑞卿是忠實的執行者。第二段是建國以後直到羅挨整。羅是公安部長,被稱為毛澤東的大警衛員。毛澤東對他的工作基本是滿意的。他曾說過:“天塌下來有羅長子頂著。”“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

  王樹聲: 王樹聲出身小地主家庭,

但他為了追求真理,毅然走上革命道路,而且他們全家都幾乎參加了革命(他的堂兄王幼安是麻城縣首任黨的特支書記),最後大部分為革命而獻身;王樹聲為了開展農運,不惜領頭批鬥他的大惡霸舅爺,實在令人欽佩 。

  許光達:1937年許光達從蘇聯傷愈回國,

見到賀龍,賀龍說:國民黨打了你一槍,卻救了你一條命,別人挨一槍是禍,你挨一槍是福。這話雖然是句幽默卻含有深意。的確,如果許光達不是因為負傷到蘇聯治病,極有可能也和段德昌孫德清柳直荀一樣被夏曦殺害了。可惜,他躲過了夏曦沒有躲過文革,69年就去世了,年僅61歲,本來他是大將中最年輕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