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時期農村整社記實10.無聲無息的代價 餓死人 賣死人肉
(2007-07-15 00:09:09)
下一個
困難時期農村整社記實
作者:惠文
10。無聲無息的代價
困難時期,農村不少社員得了浮腫病。患病的主要原因是“入不敷出”,即攝入的營養不足以承受勞動的付出。肚子餓了吃些生冷充饑,或喝鹽水解餓。長此下去,浮腫纏身。
而一般醫生明知其故,卻不敢說出其因;社員也不敢直說是因“吃不飽”得了此病。因為社會主義社會是無比優越的,人人有吃有穿,生活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哪有吃不飽之理?
誰要說“吃不飽”,一定是“地、富、反、壞、右的破壞言論”。誰說這樣的話,就對誰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既然餓肚子的話都不能講,誰還敢談論餓死人的事?要不,就要被打成壞分子、反革命,被置之於死地。誰敢去冒此天下之大不韙呢!
然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對農村大量餓死人的鐵的事實,人們不敢公開講,私下還是有人在悄悄議論,親戚、朋友、知心相交,也還是要貼耳細聲擺談的。
盡管上麵規定此為不合法的,但是它是這樣無聲無息地像地火一樣在地下運行。
至於死去的,也就這樣無聲無息地付出了代價。
全國各地到底死了多少人,我沒有調查過,也不可能進行調查,因而沒有發言權。
由於我個人的工作地位和環境的局限,這方麵的資料也不可能見到,我隻能以在簡陽得到的有關知情人士透露的情況,以及個人所見來說話。
困難時期,簡陽縣的人口由120萬左右下降到了80萬左右。
該縣石盤公社的六合、中和兩個大隊為一個聯社,1958年轉公社時,人口為2580人,到1962年11月,六合隻剩下860人,中和隻剩下1130人,合計1990人,死去590人。
六合大隊共和生產隊1958年轉公社時為118人,到1962年11月份,隻剩下58人,死去了50%以上。
楊先虎等好幾家人,全部死光;張誌清家9人,死8人,剩下1人。
石盤公社新民大隊支部書記夏廷江說:“1959年到公社開會,公社布置規定每人每日吃16進位秤的4兩穀子。我認為少了,回隊後,按4兩大米的標準分給了社員,被公社指責為右傾,橫遭批判。而這時人口已在大量死亡。”
石盤公社大石、邊界兩隊,1958年轉公社時人口為246人,到1962年11月份,隻剩下132人,死去46.47%。主勞80餘人,隻剩下20餘人,死去75%。
其中邊界生產隊主勞為60餘人,隻剩下8人,死去了89.98%。
兩隊派去修水庫的勞動力40餘人,隻有2人活著回來。
普安公社人口由12,000人左右下降為6900人左右。
青龍公社的人死了40%以上。
屬於該公社管轄的,由黃連公社第五耕作區到青龍公社街上之間,有個居住20多戶人家的大院子,人全部死光了,院子也全部被毀了;留下的僅是一個廢墟,幾個大糞池散布其間,邊沿還有些零散的糞坑,裏麵殘存些黑水,坑周圍長滿了野草;成堆的瓦礫,散布在院壩裏。院子的背麵,被砍光的竹林裏,稀稀疏疏地長出幾根小竹,在寒風中顫抖。時值早春二月,該是萬物出現生機之時,可是佇立在院子側邊望去,卻是一片淒涼。
養馬區火盆公社第五大隊新民生產隊,在困難時期20多個主勞幾乎死光,隊裏沒有了隊長和會計,生產隊領導班子組建不起來,隻好從別的生產隊調去一個在對印度自衛反擊戰中腳負了傷的轉業軍人去當隊長,以“招夫入門”的方式從外隊招了一個死去女人的男子,到本隊與一個死去男人的中年婦女配對作會計,這才勉強把生產隊的領導班子組建起來。
這個生產隊剩下的盡是些老弱、婦女、兒童。缺乏男勞力搞生產,搶種搶收時節十分困難,隻好通過上級統籌調派別隊的勞力去支援。
當時死了人,埋葬很簡單,用稻草、席子裹著,繩子一捆,抬到山坡上打個土坑軟埋下去就行了。由於浮腫病使勞動力喪失,有的生產隊死了人還找不到人抬出去埋。在這種情況下,隻要能把死人抬出去埋掉就算是好事幸事了。
由於死人埋得淺,沒有棺材裝,就給一些活著的人鑽了空子。死人剛埋下去,往往夜間就被挖了出來,身上的衣服被剝去,身上的肉被割走。在山坡上,一些新墳往往中間一個坑,前麵亂稻草一堆,破布片幾塊,無疑,就是被偷盜了的墳墓。
簡陽縣城邊的橋上,趕場天有用土缽缽裝著綿條條帶黃色的熟肉片賣,其上麵灑了海椒麵,缽邊撬著一雙筷子,賣者高叫買瘟豬兒肉,三角錢一片。聽社員講,那就是在賣死人肉。還有些人擺地攤賣的舊衣服,也往往是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
1962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