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湘西古長城
(2007-05-30 13:36:25)
下一個
探訪湘西古長城
發布時間:2005-12-19
文章來源:導遊棲息地
發 表 人:佚名
美麗而神奇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其絕美的風景和國家文物局對中國南方長城的確認與公布,湘西再次成為有關專家、學者和旅遊愛好者關注的熱點。
位於湘黔交界處千裏苗疆之上的南方長城為明長城的一部分,其防禦體係與北方明長城一樣,軍事機構設置、官兵製度也都相同。
南長城目前已經過實地勘察測定有近400華裏左右,大部分位於湘黔交接處的湘西境內。目前保存較好的部分大多集中在湘西自治州的鳳凰縣境內。
當地人把這封建王朝鎮壓苗民反抗的南長城稱為邊牆,有北京的朋友專程去考察湘西邊牆,我有幸陪同一起前往探訪那散落在崇山峻嶺中的苗疆長城。
從湘係的州府所在地吉首出發乘汽車向南行駛不到二個小時就到 了聞名全國的古城鳳凰縣,居住在這裏的主要都是苗族人。
距鳳凰縣城10多公裏處有一處苗語叫做拉毫的地方,此處遺留下來的邊牆為保存較完整的南長城遺址。城牆長50多米、高2米多、寬約2米,有城堡、炮台、哨台、碉樓等組成,皆由青石青磚建成,尤其是城堡上的箭跺和大門至今仍舊保存完好。
拉毫邊牆依山取勢,背靠懸崖,且以河流為屏障,易守難攻。東南兩側的高山上也都建有碉堡,與之形成互為犄角的品字型陣地。
保存最為完整的當然要數黃絲橋石頭城了。黃絲橋石頭城始建於唐朝(公元686年),明、清時均有修整。城牆高6米左右、寬3米左右、長700米左右,皆由青石板嚴密砌成。
城牆開有北、東、西三個城門,上麵建有3座10多米高的城樓,簷牙高琢,氣勢不凡。城牆上另有數座炮台,雄居各處,城牆內還有十餘間青石土磚的古代兵營依稀可辯。
城外清溪潺潺,芳草萋萋,遠處則青山環抱,濃綠掩隱。把眼前這風景如畫的苗疆山野與古戰場上刀光劍影的殺伐之地聯係在一起,不由使人產生青山仍舊在,幾度夕陽紅的喟歎。
對於長年淹沒在城市喧囂聲中的人們來說,邊牆的無窮魅力首先在於它充滿野趣的荒涼之美。
在這裏,你盡可以自由地放飛各種思緒和思古幽情。
據當地民族學者介紹,在湘黔交界的苗區裏,大小苗民起義和反抗事件在曆史上不下數百次,1795年爆發的吳八月起義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苗民起義,清政府耗費數億兩白銀並動用七、八個省的 兵力才把這次起義殘酷地鎮壓下去。
當時,僅在鳳凰縣境內就修築碉樓848座、哨台88座、牆濠50公裏。
每當夕陽西下,如血的殘陽-沐浴著萬山蒼莽的荒野,山風過處,你似乎還能隱隱想見馬嘶人語、鼓角傳警的場景。
那到處散落著的長城殘石和早已廢圮的磚牆讓人生發出時光如梭,人何以堪?歲月悠悠,人生如煙的感慨。
對於外地來的朋友而言,在探訪邊牆的曆程中,恐怕最有意思的莫過於品位苗家的風情了。
苗家人世代在大山深處生息繁衍,與外界聯係很少,其淳樸民風千年不變。
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我們有幸在邊牆附近的 一戶苗族同胞家裏做客。苗家人的特點之一就是一旦把你當朋友便會傾其所有至誠相待,雖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苗家人絕對是善歌的民族,在苗家主人那熱烈真摯又略帶蒼涼的祝酒歌聲中,我那兩位北京來的朋友沒堅持多久就當場在苗家人的米酒中趴杆(即醉倒之意),酣睡一晚方醒。
苗家人大多不富裕,但大自然的恩賜使這被稱為苗疆邊地的大山裏有的是城裏人吃不到的好東西。
苗家人待客的酒食飯菜全是原汁原味的山珍水味,讓人滿嘴溢香,尤其是苗家人製作的各種酸菜可口之至,任是7月也久放不壞,不招蚊蟲,常吃常新永不膩味。
苗家的飯菜是我一生中再也無法忘記的美味。
凡讀過沈從文先生作品的人,沒有人不為湘西的美麗心動和神往。
然而,隻有讀懂了邊牆,你才能讀懂苗家,然後才能真正體味到湘西那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