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毛澤東:人窮好些...中國富起來也容易出修正主義,不能吃得太好.

(2007-05-01 22:07:24) 下一個
毛澤東:人窮好些...中國富起來也容易出修正主義,不能吃得太好.





  種糧的怎麽沒有糧吃?這需要解釋幾句。

  毛澤東在一九五五年五月九日對李先念、鄧子恢兩位副總理談話時說:「農民對社會主義是有矛盾的。農民是要自由的,我們要社會主義。」(注2:《黨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可見,在毛澤東看來,如果將自由給予農民,那麽社會主義就沒有了。

  所以,從合作化時期開始,中共就實行「統購統銷」政策,農民每年可以留多少
糧自食由政府決定。那數字雖然隨收成浮動,但標準定得很低。

  毛一九六○年定過一個原則:不(餓)死人,維持人民健康,(注3:《黨史研究》一九八六年第六期,轉引自《晚年毛澤東》第一五九頁。)

  因為他認為「人窮好些....中國富起來也容易出修正主義,不能吃得太好。」(注4:《黨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六期,轉引自《晚年毛澤東》第二二一頁。)

  這一套辦法雖然扼殺了農民的積極性,但的確可以使農民在青黃不接時得到一些「返銷糧」,雖然隻能湊個半飽,卻不致餓死。

  但是大躍進就亂套了。譬如說某地往年生產八萬斤糧,自留七萬斤,上交一萬斤,一九五八年風調雨順增產一萬斤這就算不錯了(毛澤東老家湖南湘潭韶山人民公社「大吃偏飯」,即國家特別支援,糧食也隻增產百分之十四,見李銳《懷念廿篇》)。

  可是幹部向上級吹牛說增產百分之五十,打了十二萬斤糧,那就得賣給國家五萬斤「餘糧」,農民自留糧便由七萬斤降到了四萬斤。

  如果真是個災年,從一開始就精打細算,瓜菜和米煮粥,細水長流,以中國農民耐苦的本領度荒,或許可以憑那四萬斤糧食挨到第二年夏收。但是恰恰這一年搞起了人民公社,辦起了吃飯不要錢的食堂。

  毛澤東九月初在安徽看到一公社食堂吃飯不要錢,便指示:「既然一個社能辦到,其他有條件的社也能辦到。既然吃飯不要錢,將來穿衣服也就可以不要錢了。」(注5:一九五八年十月四日《人民日報》。)

  他在十一月間的鄭州會議上還引述曆史典故,說:「三國時、候,漢中有個張魯,曹操把他滅了。他也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裏頭吃飯、吃肉都不要錢,盡肚子吃....他搞了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製度,那是有種社會主義作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注6:《黨史研究》一九八七年第一期。)

  可見他將公共食堂當作社會主義一大特徵是明白無疑的。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全國農村人民公社都實行了吃飯不要錢的製度。「鼓足幹勁生產,撐開肚皮吃飯」,公共食堂以幾千年來老百姓從未見過的場麵糟蹋糧食,三、四個月就耗盡了那本已不足的口糧,實在不足為奇。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