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裹腳女子葛健豪——毛澤東稱她為“大家長”
(2007-04-27 08:45:35)
下一個
傳奇裹腳女子葛健豪——毛澤東稱她為“大家長”
●一家出了四個中央委員
●中國第一個赴歐留學的傳奇裹腳女子
●她的兒女蔡和森、向警予、蔡暢、李富春書寫了叱吒風雲的中共早年曆史
●毛澤東稱她為“大家長”
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出現了一位了不起的革命母親,出現了一個了不起的革命家庭,這個家庭出現了蔡和森、向警予、蔡暢、李富春四位了不起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而這四位革命家所從事的早期革命活動,都聯係著一個偉大女性的名字――葛健豪。
葛健豪(1865-1943),原名蘭英,湖南雙峰縣荷葉桂林堂人。她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蔡和森、中華全國婦聯主席蔡暢的母親。她年近半百還帶著兒孫三代人進省城求學,後又偕子女遠涉重洋赴法國勤工儉學,是1600多名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中年齡最大的“老同學”,被當時輿論界譽為二十世紀“驚人的婦人”。她曾在湘鄉和長沙兩度創辦女子職業學校,堪稱湖南早期的女子教育家。她善於教育子女,並積極支持子女從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著生命危險投身革命活動,人們稱她為“女中豪傑”、“革命的母親”。
奇女性萌發革命思想
葛健豪出生時,當地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國藩家族、“鑒湖女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健豪娘家葛氏家族。他們彼此聯姻,構成了封建統治階級在荷葉的最上層。
葛健豪的父親原是湘軍的參將,後作過鹽運使、按察使,與曾國藩有姻親關係。葛健豪自幼聰明伶俐而且極有悟性,她五六歲時隨哥哥葛望欽在家館讀書習字,能背誦《四書》等經典。當時,距荷葉30多公裏的永豐,有個叫蔡壽嵩的大戶,他與葛健豪的父親同在湘軍任職,他們早就為兒女定下了親事。葛健豪16歲時,奉父母之命出嫁到了永豐,與蔡壽富之子蔡蓉峰結婚。結婚後,她並不滿足於做一個賢妻良母,而是十分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她有六個子女。她對子女除了慈愛有加外,還經常教育他們要關心貧苦大眾,要樂於助人。有一次,蔡和森帶著妹妹蔡暢下田去種豆子,這時,鄰居曾老爹也在上邊田裏種豆,隻見他弓著背,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兄妹倆便走過去幫著曾老爹種豆,並且還拿自家的豆種給曾老爹種,幫他種完了才去種自家的田。到了晚上,父親發現豆種少了許多,就追問他們是怎麽回事,他們隻好如實說出了真相。蔡蓉峰氣得火冒三丈,一邊罵,一邊就要打人。這時,葛健豪立即站出來護著孩子,說:“他們兄妹做得對,幫助人家是好事,怎麽能打呢?”在母親的教育和影響下,小兄妹經常去幫助人家插田、割禾,還幫小夥伴割草、放牛。這樣,小兄妹從小就和勞動人民建立了感情。
女革命家秋瑾的婆家所在地與桂林堂相隔不遠。葛健豪聽說秋瑾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巾幗奇人,接連幾次去拜望。從她那裏,葛健豪接受到了一種全新的思想。從此,她經常給兒女們講秋瑾的事情,說秋瑾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黨人,稱讚她創辦女學是為了喚醒婦女的覺悟,稱她是憂國憂民的革命先驅。蔡和森和蔡暢從小就從母親的嘴裏聽到了“革命”這個使人鼓舞激昂的新鮮詞兒,他們的心裏不知不覺地萌生了革命的嫩芽。1907年,秋瑾被清王朝殺害的噩耗傳到了荷葉鄉間,葛健豪非常悲痛,她帶著孩子悄悄地憑吊烈士的英靈。從這以後,她更是不斷鼓勵蔡和森與蔡暢長大後要像秋瑾那樣做人。
赴省城尋求濟世良策
由於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對農村的封建勢力、封建習俗等都沒有太大的衝擊,葛健豪所在的永豐鎮仍是一潭死水,廣大的人民群眾仍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從秋瑾那裏受到了革命啟發的葛健豪,認定知識能夠改變人的命運。她一方麵積極支持自己的子女求學,另一方麵覺得為了濟世救民,自己也應該有知識有學問才行。
於是便出現了葛健豪三代人同進學堂的新鮮事。1913年,湘鄉縣立第一女校開始招生了,葛健豪得到這個消息後,毅然賣掉了一部分陪嫁的首飾湊足所需費用,帶著蔡和森、蔡暢,還有新喪了丈夫的長女蔡慶熙和蔡慶熙的女兒劉昂,一道進了湘鄉縣城。當她來到縣城第一女校報名時,學校老師見她年紀這麽大了(實齡48歲),不肯讓她報名。她很氣憤,便要兒子幫她寫一張“狀紙”到縣衙去告狀。縣官看完呈文,例行公事地說:“叫什麽名字呀?”葛健豪答:“我原叫葛蘭英,現改名叫葛健豪,‘健’就是要做改造社會的健將,‘豪’就是要做打倒封建的豪強。”縣官聞言一驚,又問:“為什麽要讀書?”她大聲說:“要尋求救國道理,男女都要讀書。”縣官覺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婦人,便在呈文上批上“奇誌可嘉”四字,令學校破格錄取。就這樣,葛健豪被免試進了湘鄉縣立第一女校,與兒子蔡和森同讀高小班。蔡暢就讀初小班,長女蔡慶熙就讀縫紉班。入學後,葛健豪和兒女們一樣勤奮好學。年底,他們學費用完了,才一道返回永豐鎮。
1914年,葛健豪的丈夫為得一個財主500銀元,要把年僅10來歲的小女蔡暢賣給人家作童養媳。葛健豪極力反對,蔡和森在長沙知道這件事後也極力反對,三個人一致認為隻有用“逃婚”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來砸斷這根封建“包辦婚姻”的鎖鏈,由蔡和森把妹妹蔡暢從永豐接到長沙讀書。1916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高等師範學校讀書,蔡暢考入周南女校讀書。在蔡和森的支持下,葛健豪又帶著蔡慶熙及外孫女李昂從永豐到長沙讀書。葛健豪入女子教員養習所學文化,蔡慶熙入長沙自治女校學縫紉和刺繡,劉昂入周南女校幼稚園。於是,蔡家祖孫三代5人進省城求學,曾一時在省城傳為佳話。
葛健豪到省城後,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探求真理。尤其是兒子蔡和森與毛澤東等人結識後,葛健豪很快就成了這班有誌青年的革命活動的熱情支持者和參與者。大家總是親熱地稱她為“蔡伯母”。她的家,也成了談論時政、交流思想的聚會場所。新民學會成立後,“蔡伯母”常常去當“旁聽生”,傾聽他們的議論,領悟其中的道理,從中接受了新思想。正如蔡暢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時所說:“我母親在那時候,真是一個可驚的婦人。當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她年近50歲了,但她很受革命的影響。”
辦女校播撒革命種子
葛健豪在湘鄉縣城讀書回到永豐後,打算創辦一所女子職業學校,她認為這是爭取婦女解放,讓女子自立自強的途徑之一。蔡和森利用假期為母親聯係辦學事宜,得到了縣府的同意。當時葛健豪曾就讀的女子職業學校稱為“一女校”,在永豐辦的這所便稱“二女校”,由葛健豪任校長。
湘鄉二女校設在永豐觀音閣(今雙峰一中址)。在頭一個學期,隻辦了一個綜合班,50餘人。到第二個學期,擴大為文科、縫紉、職業3個班,學生達100多人。到女二校就讀的大多是勞動人民家庭出身的中青年女生,有的家庭還相當困難。對經濟有困難的學生,葛健豪每月發給一定的生活費津貼。在當時,很多婦女把二女校當成“婦女之家”,說:“進了二女校,就好像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天地。”這裏的確是比較自由的。葛健豪經常集會宣講時勢、議論國是,談婦女解放。她還倡導學生唱歌、跳舞,積極組織跳高、跳遠、競跑等許多體育活動。她自己兼任教導主任,蔡慶熙任縫紉教員,蔡暢任音體教員。當時,在女校學生中,“放足”、留短發,提倡婦女自立自強,反對封建包辦婚姻一時蔚然成風。這些“越軌”的思潮及辦學行動,觸怒了封建勢力,他們說“二女校敗壞了社會風氣”,便唆使官方“嚴加整飭”。終於,三個學期後,“二女校”被迫停辦了。
這個打擊,並沒有使葛健豪氣餒。她已認識了讀書的重要性。她一直積極地投身湖南的婦女解放運動。1924年6月9日,她參加省女界聯合會“恢複成立大會”,並參與了女界聯合會簡章和宗旨的討論、製訂工作。1925年夏,她又在長沙顏子廟辦起了一所平民女子職業學校。當時,省總會介紹眷屬來入學的特別多。學校開辦時為兩個班,後來增至4個班。這所學校由於與共產黨的關係密切,實際上成了革命者的活動場所。葛健豪親自為黨傳遞信件,擔負黨的接頭任務,還讓黨內的許多同誌在校內寄住。畢業學員中有許多人後來成了革命者。“馬日事變”後,學校的一些革命者的身份暴露,女子平民學校因此遭到了破壞而停辦。
涉重洋赴法留學四載
1919年,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形成高潮。向警予、蔡暢等人發起“湖南女子留法勤工儉學會”,與新民學會組織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相互呼應。當時有些人的出國經費有困難,葛健豪便利用與曾國藩的外孫聶雲台是親戚和同鄉的關係,通過他向裕豐紗廠借來了銀洋600元,解決了部分人的困難。不久,蔡和森動員自己的母親也去。這一年的12月25日,葛健豪遂與蔡和森、蔡暢、向警予等30多位學生,在上海啟程赴法留學。行前她對送行者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義,我們現在去留學,將來回國就可以幹一番救國救民的大事。”葛健豪這“第一個留學老學生”的風采,對當時的青年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的報紙發表文章說:“近來吾湘學界向外發展的勢頭很大,法國、南洋兩方麵去的人頗多,這是吾湘一點生機……其中我最佩服的還有兩位:一是徐君懋恂(即徐特立),一是蔡和森的母親,都是四五十歲的人,還遠遠地到法國去勤工儉學,真是難得哩!……我們做青年的,應當如何勇猛精進,莫為那兩位竊笑道:你們到底不行吧!”
經過35天的海上航行,葛健豪一行於1920年1月30日安抵法國。她與同去的6名女生,入了蒙達尼女子公學。葛健豪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四年,是她傳奇經曆中更具傳奇色彩的四年。在這裏,她像小學生一樣,刻苦攻讀法文。雖然年紀大,記憶差,又沒有任何的外語基礎,但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從一個個單詞學起,在同去的人中,每天數她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經過不懈的努力,她終於能用法文對話和閱讀法文報刊了。在法國留學的日子裏,她積極支持兒子蔡和森與向警予、女兒蔡暢與李富春相互進一步了解,並支持他們分別自由結婚,認為這是“向封建婚姻製度宣戰”。那時,葛健豪與蔡暢、向警予一起,白天學習,回家後立即開始刺繡,直到深夜。葛健豪的刺繡工藝精湛,深得法國婦女的喜愛,一件可賣幾十法郎至上百法郎。換來的錢,她不止是供自己和兒女們的勤工儉學,她還用剩餘的錢資助他人。在留學的同時,她積極參加了留法學生的革命活動,尤其是對蔡和森等人在法國的建黨活動予以支持和幫助。她曾發起組織了“開放海外大學女子請願隊”,她走在隊伍的最前麵,到裏昂大學請願。1921年2月28日發生的向北洋軍閥政府駐法公使館的請願鬥爭,她又一次參與其中。她與蔡暢、向警予等人走在400多名留法學生的最前列,衝進了北洋政府駐法公使館,迫使其作出了讓步。1922年,蔡和森與向警予先後歸國,參加中共中央的領導工作。蔡暢於1923年2月在法國生下了小孩。葛健豪既要勤於做工,又要儉以求學,還要參加革命活動,又要為女兒當保姆。她一個人要付出幾倍的辛勞,但她堅持下來了。直到同年秋,黨派蔡暢、李富春夫婦二人去蘇聯學習後,她才帶著小外孫女李特特輾轉歸國。
歸桑梓晚年心係偉業
葛健豪歸國後,先在長沙安家,大革命失敗後,她先後輾轉於武漢、上海,掩護兒女、兒媳和女婿幹革命。至1928年她的二兒蔡麓仙與三兒媳向警予先後為革命犧牲後,經蔡和森與蔡暢商定,才把老母親安排回到了老家湖南永豐。1931年,蔡和森在廣州壯烈犧牲,家中的人怕她傷心,一直瞞著未讓她知道。葛健豪居家的生活是十分艱苦的。這時,她在永豐的老家一點財產也沒有,隻好與丈夫帶著長女及孫輩們租居別人的房子。1932年,其丈夫蔡蓉峰去世,葛健豪便在距永豐十多華裏的石板衝定居下來。為了生計,她種了幾畝地,她和女兒慶熙、孫子蔡博,外孫女李特特一起,過著清貧的生活。如今,石板衝故居的大門前的地坪裏,還生長著一棵老楊梅樹,這就是葛健豪搬到這裏來時親手栽種的。
1943年3月16日(農曆2月21日),葛健豪在永豐石板衝與世長辭,享年78歲。臨終前,她還一直不知道兒子已經為革命壯烈犧牲。她問長女蔡慶熙:“和森、鹹熙(蔡暢)有信回沒有?”並要長女寫信告訴他們:“母親已看不到他們的事業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會勝利的!”她的遺言,使我們仿佛看到了那顆為革命怦怦跳動了一生的偉大母親的心!心髒可以停止跳動,但她那博大的胸襟,堅毅的精神以及愛國的革命情懷,將永遠為後人所景仰。
這位偉大的女性,養育出了在中國革命史上出類拔萃的四位偉人――兒子蔡和森:中國共產黨創建人之一,中央宣傳部第一任部長;兒媳向警予,我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女中央委員,毛澤東曾稱讚她為“模範婦女領袖”,女兒蔡暢,國際進步婦女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女婿李富春,曾任國家計委主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書記處書記。葛健豪為革命養育出了四個中央委員,她不愧為偉大的革命母親。
作者:羅紹誌——係原中共雙峰縣委黨史辦主任,研究員,著有《蔡和森傳》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