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曆史上的:虛假新聞=虛新聞=假新聞——都是造謠?都是無恥? (一)

(2007-04-21 23:50:40) 下一個
曆史上的:虛假新聞=虛新聞=假新聞——都是造謠?都是無恥? (一)

1。 •  在本壇,是俺最先揭露Chicago-Sun Times的"虛假新聞",

2。-不服就不行- ♂就繼續丟臉吧! -明前雨前茶-
   
致版主:1.俺為何懷疑芝加哥太陽時報?2.俺為何沒在本欄發貼提醒諸位網友?

一。俺為何懷疑芝加哥太陽時報?

1。2007。4。16。對芝加哥太陽時報 網站 的消息,有多方麵發表質疑,如:凶手的指紋查不清——而近年中國留學生的入境指紋,都是清楚的。。。等等。。。

2。俺的懷疑不是這些,另有理由:

  1.維州和聯邦警方,華盛頓D.C.,紐約,美國外交部,上海領館簽證處,移民局。。。甚至FBI.,CIA.。。。都一頭霧水,沒弄清楚,遠在芝加哥 的 太陽時報 能爆什麽料?

2.芝加哥的 太陽時報sun-times河邊兩處辦公樓,tribune(講壇,論壇)兩處辦公(總部在密西根大道夾河北岸),印刷,大卡車運輸隊(在芝城坐標 北800,西800交岔口),俺都去過,都有華人員工,多少知道他們怎樣運作。

3.以上都是次要!  sun-times和tribune是冤家,死對頭!約(記不準確)在三年前,sun-times偽造刊登印刷量(銷量),拉廣告,騙錢,被tribune揭露,屬於犯法行為,吃官司。

4.這種——印刷量(銷量)——都要造假的地方報紙,誠信度,新聞可信度有多高?

二。俺為何沒在本欄發貼提醒諸位網友?

  1.前兩天,本壇有關槍擊案的貼子,幾乎都被刪掉,“人在北美”壇未見有關槍擊案的貼子,隻有“兵壇”未刪,為什麽?怕什麽?!

2.弗州槍擊案——重大問題!涉及重要曆史根源,社會根源,。。。為何在曆史論壇刪貼,不許討論?!

3.幾曾回首是個好論壇——如何辦好:網站——和——論壇?

————————————

[ 回滾動新聞首頁 ]


假新聞"凶手是中國人"出籠記:至今沒有收到她回複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於 2007-04-19 17:43:51
敬請注意: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假新聞"凶手是中國人"出籠記:至今沒有收到她回複 中國青年報

本報記者 葉鐵橋/4月17日,從北京時間上午9時許,一直到晚上10時左右,整整13個小時,中國許多民眾都在為一條不實報道備感震驚。

該報道說,發生於美國東岸時間4月16日上午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是中國留學生製造的。

報道讓許多中國民眾不由得內心一陣緊縮:如此血腥的屠殺事件,竟然是中國留學生幹的!整整一天,人們都在談論:中美關係會不會因此惡化?出國簽證是否會變得更困難?

北京時間晚10時許,真凶確認後,大家才發現原來是虛驚一場,但也由此引發了群情激憤,究竟是誰在炮製假新聞,媒體報道怎會在這樣大的事件上失真?

假新聞引發群情激憤

“收到短信後,我心裏咯噔一下,沒想到竟然是中國留學生製造了這起血案。”北京的阮先生說,17日上午,他收到了在某門戶網站定製的新聞短信,這條短信說特大槍擊案凶嫌身份初步認定,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學生簽證來美國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現年24歲。短信末尾,標明了信息來源是“中新網”。

“不論誰製造血腥屠殺都是不應該的,但一想到行凶者竟然是自己的同胞,心裏尤其惴惴不安。”阮先生說,在整個事件中,他為行凶者所表現出來的對生命的極度漠視異常心寒,雖然一早聽到消息說美國發生校園槍擊案,行凶者是亞裔,但身份尚未得到確認,“當時就很擔心是中國留學生幹的,沒想到竟然是真的。”

結果,他一整天碰到熟人就談論這一事件可能造成的影響,直到晚上10時左右,他收到門戶網站給他發來的另一條新聞短信,稱美國警方17日上午證實,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事件的槍手為該校一名23歲的韓裔學生。

“我感到很憤怒。”阮先生說,媒體這樣做極不負責。為此,他還打電話給一些門戶網站表示了抗議。

而事實上,與阮先生一樣,因為感覺被愚弄而充滿憤怒的人不計其數,他們紛紛通過電話和網絡表達抗議。

有人指出,凶手能雙手開槍,熟練射擊和換彈夾,從容地近距離連續槍殺數十人,怎麽可能是個在大陸讀了10多年書、恐怕連槍都沒見過的大陸留學生幹的?“別說殺人,中國送出去的留學生,許多恐怕連雞都沒殺過。”

也有人指責媒體:“在你們追求第一手消息的同時,請不要忘了,新聞最重要的是真實!”

而身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們,更是準備以華人聯合會等團體的名義,對這些媒體發起書麵抗議。

驚人的巧合導致假新聞?

“我們在早上9時左右收到了來自競爭對手的短信,說製造槍擊事件的凶手是中國留學生,新聞來源是中新網,我們也就很快把這條新聞做上了。”某門戶網站的一名編輯說,之後,其他很多新聞網站也紛紛做了這條新聞。

雖然這條新聞現在已被各大新聞網站刪除,但記者仍找到了這條新聞的原稿:

中新網紐約4月16日電 (鄧悅劉小青)今天發生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特大槍案凶嫌身份初步認定:該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學生簽證來美國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現年24歲。但警方稱他不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學生。

消息源《芝加哥太陽報》透露,他於去年8月7日乘坐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航班飛機從上海出發,在加州舊金山登陸美國,持學生簽證入境。

目前,調查人員並不認為他與任何恐怖主義集團有關聯,但其作案動機還不清楚。

中新網此後的一篇報道則沒有那麽肯定,但仍然說:“據消息人士稱,當局正在調查凶手是不是一名去年用學生簽證入境的中國男子。這名24歲的中國男子去年8月7日乘坐美國航空公司的客機抵達舊金山,他的簽證是在上海簽發的。”

19日下午,記者通過電話向中新社核實,相關人士表示:“我們確實弄錯了,但很快就更正了,那條消息也很快被刪掉了。”

一個門戶網站的編輯則證實,事件發生當天,中新網確實跟進很快,一晚上就更新了多條新聞,自己網站的很多消息都來源於中新網。這位編輯認為,之所以會出現傳播假新聞現象,主要是源於“驚人的巧合”,讓人以為得到了非常確定的佐證。

記者了解到,他所說的巧合是因為槍擊案發生後,有人找到了一個英文名為“WayneChiang”的亞裔學生的許多信息,該學生的博客顯示,他是一位槍支愛好者,上麵有很多他持槍的照片。同時,他和傳聞中的凶手遭遇了同樣的問題:感情受挫,剛和女朋友分手等。於是,WayneChiang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短短幾小時內,他的博客點擊率接近4萬。

這位編輯認為,從“亞裔”、“槍支愛好者”、“感情受挫”等關鍵詞來看,所有主要特點似乎都是契合槍手特征的,恰好這時候美國有媒體發出專欄作家的報道,並且被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等媒體轉載,所以國內的媒體也因此信以為真了。“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麽大一個事件,誰也不敢漏掉,所以都在搶,沒想到最後竟弄巧成拙,犯了大錯。”

確實,“槍手是中國留學生”的消息傳出後,許多人都把WayneChiang當成了真凶,他的持槍組照也迅速傳播開來。

但在美國東岸時間16日晚10時29分(北京時間17日上午10時29分),WayneChiang在自己博客上貼出了聲明,說自己不是槍手,卻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收到了無數個死亡威脅和誹謗指控,手機也因為接電話太多而沒了錢。

此後,他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不錯,我是亞裔,我在學校宿舍裏住,我是VT(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學生,我最近和女友分了手,我還喜歡槍械,但我不是凶手。”

美國廣播公司也通過不同的政府消息來源證實,WayneChiang並沒有被列入懷疑名單,警方也根本沒有去調查他。

始作俑者是一名美國專欄女作家

記者注意到,在中新網的報道中,提及了《芝加哥太陽報》(C hicago Sun -tim es,應譯為《芝加哥太陽時報》----記者注)這份在中國並無多大知名度的美國地方報紙。

而事實證明,“槍手是中國留學生”報道的始作俑者,正是該報的專欄女作家Michael Sneed。這篇報道是這名專欄女作家在美國東岸時間16日晚在《芝加哥太陽時報》的網站上發表的。盡管隨後該網站就刪除了這篇報道,但記者還是輾轉得到了原文,比較準確的譯文是:

官方正在調查這個槍手是不是去年持學生簽證來到美國的一名中國男子,槍手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內射殺了32人,製造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槍擊案。消息人士稱,這個24歲的男子在去年8月7日坐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飛機來到舊金山。消息人士表示,調查發現他與恐怖組織沒有聯係。

但是,美國WBBM轉載時就走樣了:24歲變成了25歲,標題變成“Sneed聲稱:槍手是持學生簽證的中國男子”。導語中寫道:《芝加哥太陽時報》專欄作家Sneed報道說,那個持槍男子是一個25歲的中國人,去年持學生簽證來到美國。

海內外一些華文網站的相關消息,幾乎都是根據這兩篇文章翻譯的,因此同一消息源的報道竟出現了明顯的差異:一是有的報道說官方正在調查這個槍手是不是去年持學生簽證來到美國的一名中國男子,就是說隻是可能,還沒確認;而有的報道則說已被確認。二是年齡的差異,一說24歲,一說25歲。

由於眾多網站的傳播,這些信息立刻在海內外華人社會產生了極大影響,以至很多人都信以為真。

“很遺憾,已證實凶手是中國人。”北京時間4月17日下午4時31分,一位在美國的中國訪問學者給本報記者發來短信。他是在新聞網看到“校園槍擊33人死亡凶嫌疑來自上海”這一消息的,該報道也是援引《芝加哥太陽時報》的報道,稱“凶嫌是來自中國的24歲男子”。

當天下午,不僅網絡媒體卷入其中,而且一些平麵媒體也傳播了假消息。台灣《聯合晚報》4月17日頭版便以“中國凶手自盡”為標題進行了報道。

“在網站我們要通宵值夜班,基本上沒有其他消息來源,來自國外的消息都靠翻譯外電。”那位門戶網站的編輯表示,因為網站的新聞都是要有來源的,有時候他們甚至主動打電話給通訊社,告訴他們新聞線索,讓他們先發稿,然後再從網站引用。“有時候我們還把稿子編譯出來交由他們首發。”

該編輯表示,更重要的是,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等媒體也進行了轉載,各種信息匯集後得出的結論,似乎可以確定無疑是中國留學生幹的,“看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慎重”。

資深人士認為該專欄作家缺乏報道經驗

Michael Sneed 的報道激起了強烈反響,留美中國學生以及美國媒體紛紛譴責《芝加哥太陽時報》的不實報道,華人社會要求報社對抹黑報道進行道歉。

據新民網報道,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中國留學生會幹事何曉明(音)表示,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中國留學生將發郵件給《芝加哥太陽時報》,抗議不實報道給整個美國的華人社區形象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而《大西洋月刊》的網站則刊載了駐上海的專欄作家的報道,該報道以“一個美國女人嚇壞中國”為題,批評了Michael Sneed的不實報道。他在文中寫道,僅僅一個美國記者的不實報道,通過福克斯新聞網及其他的一些更小的新聞機構發布,就在中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令人震驚的是,沒有任何消息來源可以證實她的報道。

他認為,中國媒體確信這是真的,是因為他們在想,一個美國記者怎麽敢獨自迅速地向公眾發出可能引起國際糾紛的報道?

James表示,Michael Sneed 的報道中每一個有關中國留學生是槍手的細節都是錯誤的,而且在新聞操作的基本程序上也錯誤百出。他說他很遺憾地看到Sneed並沒有因此而道歉,“如果她再敢發言的話,一定會引來罵聲一片。”

James隨後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電子郵件采訪時表示,他以前並不認識 Michael Sneed,事實上,Sneed 是一家不知名的美國國內報紙的專欄作家,很少寫國內和國際報道,相反,她主要寫芝加哥當地的一些拉拉雜雜的瑣事,這也許正是她犯錯的原因,因為她對國際報道沒有任何經驗,她不懂得沒有任何證據就說槍手來自中國所引發的後果,“沒有任何借口,我隻能說她太沒腦筋了。”

James表示,他不認為Sneed 是有意針對中國,“我不相信她對中國人民、中國留學生有敵意,但她的報道確實沒腦筋並且錯誤百出”。他表示,美國的一些大媒體比如CNN就比較尊重事實,從事發當天到新聞發布會之前,一直堅持“亞裔”的說法。

誤報的媒體應該道歉

本報記者 陳強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一位名叫江偉恩(WayneChiang)的學生站出來澄清說:“我不是槍手。” 有報道稱,江是中國留學生,有人說他來自台灣。但江在博客上個人簡介中稱自己的國家是“美國”,他在接受CNN電視采訪時說自己是個“Chinese” (華裔或中國人),而且說的是一口流利地道的美音。記者昨天分別打電話給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中國留學生學者聯誼會和台灣同學會,但這兩個學生社團的負責人都明確答複,不知道江偉恩這個人。種種跡象表明,江偉恩不可能是去年從上海獲得簽證的中國學生,而更可能是在美國長大的華裔。

顯然,江偉恩的背景和在事發當天《芝加哥太陽時報》的報道中提到的從上海獲得學生簽證的嫌疑人並不一致。那麽,該報所指的涉嫌作案的中國人是誰呢?記者昨天發電子郵件給作者麥克爾・施奈德(MichaelSneed)女士,詢問她誤報的原因,並問她應該對誤報承擔怎樣的責任,但至今沒有收到她的回複。

針對《芝加哥太陽時報》的報道,本報記者采訪了一些中國留學生。和許多中國留學生的感覺一樣,密蘇裏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李由對此十分氣憤,她說,作者根本沒有履行新聞的專業準則,在沒有得到警方核實的情況下就搶發獨家新聞,對自己的報道和話語影響力很不負責任,而且事後又沒有合理的解釋或者道歉。而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一位據稱了解內情的中國留學生告訴記者,《芝加哥太陽時報》的報道不是作者編造的,不會是有意汙辱中國人,相信她有自己的新聞來源。

密蘇裏新聞學院研究新聞法的副教授戴維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芝加哥太陽時報》顯然應該為它的誤報作出更正並道歉。但從法律上看,似乎找不到合適的條款,因為這篇報道並不是對某個人,而是誤報了國籍,而國籍問題並不適用誹謗條款。本報美國哥倫比亞4月19日電

http://photocdn.sohu.com/20070420/Img249563629.jpg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凶手、韓國籍學生趙承熙擺出持槍的姿勢。趙承熙16日在作案間隙曾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寄過一個包裹,裏麵包括錄像帶和照片。新華社發

趙承熙自拍錄像曝光

凶手“遺言”震驚美國

本報駐美國記者 翁翔

4月18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公布了槍擊案嫌疑人趙承熙寄來的一個包裹的內容,其中包括趙承熙手寫的23頁宣言、43張照片和28份錄像資料。凶手持槍或榔頭擺出各種暴力姿勢,加上充滿威脅的言語,讓尚未平靜下來的美國人再次遭到巨大的心理衝擊。

包裹內容記錄了凶手內心世界

NBC是在趙承熙製造了這起震驚世界的美國最大槍擊案兩天後才收到這個包裹的。郵戳顯示,包裹的寄出時間是4月16日上午9時01分,距離第一起槍擊案約1小時45分。

在NBC公開的視頻中,23歲的趙承熙用冷酷而有點模糊不清的語調說:“你們有無數機會和方法來避免今天發生的一切,但是你們決定讓我流出鮮血,你們把我逼到了牆角,隻給我留下一個選擇。這是你們的決定。現在,你們已沾滿鮮血的雙手將永遠無法洗淨。”

據NBC透露,趙承熙的包裹裏裝有1800字的視頻宣言,43張照片,其中11張是手拿武器的。根據畫麵,趙承熙說話沒有條理,充滿了怨氣。他在視頻中說:“我不必這樣做。我原本可以離開,可以逃避,但是我沒有這樣做,這不是為我,而是為我的孩子們、兄弟姐妹們,是為他們做的。”

他還大談其對富人的憎恨,抨擊他們的“享樂主義”。他在視頻中說:“你們已擁有你們想要的一切,你們的奔馳車還不夠,你們這些乳臭未幹的小子。你們金項鏈也不夠,你們這些勢利眼。你們有信托基金還不夠。你們有伏特加和白蘭地還不夠嗎。你們所有人都沉醉於酒色還不足夠。所有這些都無法滿足你們所需要的享樂。你們擁有著一切。”

NBC播出的視頻畫麵顯示,趙承熙是低著頭按照寫好的草稿來宣讀他的“最後宣言”的:“你們認為你們在扼殺的是一個可憐男孩的一生。但是,由於你們,我死得就像基督耶穌那樣,以激勵未來的弱者和那些無防備能力的人。”

在趙承熙寄給NBC的照片中,共有11張手持武器的照片。在一些照片上,他皺著眉、表情凶狠,而有些又麵帶笑容。還有一些照片顯示他手持手槍,有時是一支,指著鏡頭或自己的太陽穴,有時是一手一支。其中最充滿殺氣的一張畫麵是趙承熙雙手高舉鐵榔頭要殺人的凶狠模樣。有媒體指出,凶手的這一姿勢與 2004年獲得法國戛納電影大獎的韓國影片《老男孩》中的一幕十分相似。

視頻使美國社會再遭心理衝擊

趙承熙的視頻和照片揭開了其殺人動機的謎底,但當視頻和照片被美國各大電視台和媒體播放、公開後,美國社會再次遭受到巨大的視覺和心理衝擊。

4月18日傍晚,當凶手冷冰冰的照片出現在校園電視屏幕上時,學生們都沉默了,他們驚恐地緊盯著畫麵。許多學生都搖起頭來,還有一些人開始哭泣。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一年級學生溫寧說:“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他的照片,感到不寒而栗。”

基礎教育專業22歲女生辛克一邊流著眼淚一邊說:“看到這些照片,隻感覺到更加真實了。”辛克當時與50多名同學聚集在離校園不遠的一家飯店,沒想到從電視上看見了這個殺死32人的凶手的視頻。

在兩起槍擊案發生兩天後,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校園已逐漸平靜下來,很多學生都選擇了離開學校回家。但那些沒有回家的學生,則坐在學生中心的咖啡屋裏看電視。

在布萊克堡鎮中心的一家餐館內,餐館老板把電視轉到NBC頻道,一名女顧客表示強烈反對,因為她不想讓自己9歲的女兒看到那一幕。

《華盛頓郵報》報道說,對NBC公開的視頻和照片,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一些學生持有不同看法。不少人認為,NBC公開這些視頻和照片有些太快了,可以等等再公開。因為他最近距離地看到諾裏斯大樓裏的人所看到的一切。

NBC方麵則表示,播出這些“遺言”對電視台而言是個艱難的決定。這一決定受到了電視台內部人員的反對。曾在聯邦調查局從事分析罪犯心理工作的克林特・範讚特現任NBC分析員,他表示反對播出這些“遺言”。範讚特說:“這正是凶手想要的。”

心理學家對凶手展開心理分析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的慘案也讓人們更加關注趙承熙的個人性格和在校的行為表現。

和他接觸過的人說,趙承熙是個孤僻、沉默寡言、行為詭譎的人。早在2005年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就因為尾隨和騷擾兩名女同學而受到校方有關部門的警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係主任史蒂夫・欣肖認為,趙承熙的宣言說明,他不會靜悄悄地離開,而要在自我毀滅的同時自我推銷,在耀眼的光芒中離開。欣肖甚至認為,趙承熙可能患有狂躁抑鬱症或精神分裂症。

《泰晤士報》援引心理學家塔尼婭・拜倫的話說:“如果他沒有得到安撫,脆弱程度一再加劇,就可能有災難性的事情發生。”她說,一些感到極度自卑的人可能會從能致人死命的武器上獲得滿足感,因為生殺予奪的“權力”讓他們“克服”了自卑。

心理學家多蘿西・羅韋說,這些“與社會脫節”的孤獨者可能選擇極端的表達方式。她認為,預防校園槍擊案不能單純靠加強槍支管製,美國社會需要“捫心自問,為什麽情感需求在這個社會得不到滿足”。本報華盛頓4月18日電

專家態度 假新聞傷害媒體公信力

本報記者 葉鐵橋

在這起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中,部分新聞媒體的錯誤報道,使公眾經受了一次心靈的考驗。真相大白後,人們紛紛把矛頭指向這些媒體,直言為媒體的表現感到憤怒和悲哀,並開始反思媒體在此次報道中所暴露出的問題。

某門戶網站一名編輯表示,對他們而言,轉載了假新聞不知道算不算事故,但如果該新聞沒得到確認之前,他們的競爭對手轉載了,而他們漏掉了,那就算是事故,“這充分說明了網絡媒體競爭的殘酷性,我們現在最大的壓力是,如何保證新聞首發,這樣,有些消息就很難得到證實。”

有過20多年新聞從業經曆的美國《大西洋月刊》專欄作家表示,“這個事件充分說明,新聞的精確性是何等重要,特別是在網絡時代,特別是麵對來自網上的信息資料。”

他說,這一事件再次提醒新聞從業者,應該牢記那個古老的新聞從業原則:你想報道獨家新聞,但首先必須要確保這個新聞是真實的。“新聞記者總是處於時效的壓力下,但即使這樣,我們也不應當發表不能確信其真實性的新聞。”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今天表示,這個事件表明,我國媒體還缺乏防範假新聞的職業規範,對於這麽重大的事件,按照新聞職業要求,國內的媒體應該在消息予以證實後再發布。“很遺憾,一些媒體工作人員不願意去證實這個新聞的真實性。”

喻國明說,按照職業的新聞操作手法,對於影響如此巨大的事件,首先要有權威的消息來源,比如警方正式公布的案情等。如果沒有的話,也應當找到至少兩個切實可信的消息來源作為客觀事實的依據,並且必須說明消息來源是未經證實的。

他說,在《芝加哥太陽時報》的網站上,那個專欄女作家使用的都是匿名的消息來源,並且是單方麵來源,這個報道從新聞職業規範來看,本來就是不值得信任的新聞。因此,幾乎所有的美國主流媒體都沒有跟進報道,但國內許多媒體不但轉載報道,而且還在報道中舍棄了許多不確定的詞語,讓整個事件變得似乎確定無疑。“這樣做完全不符合真實性、客觀性要求,也不符合業務規範的要求。”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也表示,那名女專欄作家的報道,使用了好幾處匿名新聞來源,而要確保新聞的真實性,消息來源的透明化無疑是重要保障之一。隱匿權的使用,主要是因為某些消息來源倘若被公開,有關人員會麵臨各種社會壓力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在任何時候都做到消息來源的完全透明是不可能的。

“但一篇報道如果充滿了‘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據業內權威人士介紹’和‘一位了解情況的公司高層說’這類的匿名消息源,受眾就有可能懷疑該篇報道所陳述的事實。”

陳力丹表示,匿名消息源在使用上給媒體帶來了“雙刃劍”效應。一方麵,它能夠幫助媒體揭露事實真相,滿足公眾知情需要,同時提升了媒體自身的公信力,比如《華盛頓郵報》對水門事件的報道就體現了匿名消息源的正麵效應。但另一方麵,匿名消息源有可能造成新聞失實,不僅使單個媒體的公信力受損,而且有可能使整個新聞行業的信譽蒙羞,比如《紐約時報》的“布萊爾造假事件”使用匿名消息源,就是其造假的主要手段之一。

喻國明也表示,假新聞會對媒體的品牌和信譽造成巨大損害,消息的準確性比早一點發布永遠要高一個層次,我國媒體應當建立起更加規範的操作方式。

James則認為,在美國,市場監督和新聞從業者的自律可以發揮作用。美國媒體有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習慣,市場監督則表現在受眾或廣告商是否願意支持一個媒體或欄目上。

前不久,美國就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廣播主持人因為發表種族歧視言論而受到了眾多記者的尖銳批評,他的欄目廣告也全部被撤了,最終,他那個欄目不得不被取消。

本報北京4月19日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