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利諾夫斯基(1898.11.23~1967.3.31)
蘇聯元帥(1944),軍事家。生於敖德薩。
1914年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6年2月隨俄國遠征軍赴法作戰。
1919年回國後參加紅軍。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幹涉時期,在東方麵軍對白衛軍作戰。
1920年初級軍官學校畢業後,先後任機槍排長、機槍隊長、副營長和營長。
1926年加入聯共(布)。
1930年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後,曾任騎兵團參謀長、騎兵第3軍參謀長。
1937~1938年作為國際縱隊成員參加西班牙內戰。
1939年起在伏龍芝軍事學院任教。蘇德戰爭期間,曾任步兵軍長,集團軍司令,沃羅涅日方麵軍副司令,南方麵軍、西南方麵軍、烏克蘭第3方麵軍、烏克蘭第2方麵軍司令,率部參加邊境交戰,斯大林格勒會戰、頓巴斯戰役、第聶伯河會戰、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戰役、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德布勒森戰役、布達佩斯戰役、維也納戰役等重大作戰行動,表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
1945年7月起任外貝加爾方麵軍司令。蘇日戰爭中,率部遂行主要突擊任務,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使用坦克集團軍於方麵軍第一梯隊,周密組織協同,保證了進攻的高速度。因指揮有方獲蘇聯英雄稱號。
戰後任外貝加爾-阿穆爾軍區司令、遠東部隊總司令、遠東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
1957年10月~1967年3月任國防部長。
為加強蘇聯武裝力量建設做出貢獻。獲列寧勳章5枚。
著有《警惕地保衛和平》、《勝利的偉大意義》和《俄國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