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強渡大渡河時朱德首次提出長征概念

(2007-03-14 03:25:41) 下一個
新浪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新聞 > 長征勝利70周年專題 > 正文

強渡大渡河時朱德首次提出長征概念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18:47 新浪嘉賓訪談

  主持人馬驤:信件中有一些什麽樣的描述和表達?

  左太北:當時戰爭非常緊張,我母親在延安是學生,不怎麽掙錢,要養活我就得有額外的費用,我父親在前線,一邊寫稿子,一邊指揮打仗,有點稿費,隻要有稿費就讓人帶回延安給我,有什麽吃的,或者買點花布都帶回延安給我,還做點兒小衣服帶回去。

  作為父親他能做的,他盡量地做,當然他說衣服可能做小了,也可能不合適,可是他的心意到了,花布不好看了,可是他非常細心想著女兒,他應該怎麽出力,這點信裏寫得非常多。

  主持人馬驤:怎麽稱呼您,她。

  左太北:所有父親對孩子的稱呼那裏麵都用多了,平常叫我北北,太北,我的寶貝什麽的,我父親又是文人,怎麽抒發感情怎麽寫,所以稱呼非常多。

  主持人馬驤:有合影嗎?

  左太北:隻有我母親帶著我離開太行山的時候,我那時候三個月,有一張全家福,隻有那一張,全家惟一的一張照片。

  主持人馬驤:那照片現在在您家裏?

  左太北:對,在家裏。

  主持人馬驤:彭德懷伯伯對待您的時候是嚴厲的,還是另外一個樣子?

  左太北:我從小看見的第一個男人大概就是彭伯伯,因為我生下來時父親不在家,後來到醫院看的就是彭伯伯,給我起名字的也是彭伯伯。後來到了延安,我父親不在,母親又忙,有時候彭伯伯到托兒所接我,所以我從小到彭伯伯他們家裏頭就很習慣,覺得就是自己的一個家。

  後來解放後在北京,我母親從北京調出去以後,我就住在彭伯伯家,正好彭伯伯的夫人浦安修又跟我媽媽是同學,所以兩家的關係非常密切,在他們就我就覺得是自己的家。彭伯伯在家裏都不不大聲說話,浦阿姨不愛說話,彭伯伯對我完全是慈祥的老父親,我要是哪頓早飯不吃,他都得叨叨半天,我愛吃什麽,不愛吃什麽,他都能數清楚,這些事他考慮得特別細,就是個老父親。所以在彭伯伯家,我就覺著有家的感覺。

  主持人馬驤:彭伯伯跟您怎麽樣描述您的父親?

  左太北:那是到62年,廬山會議以後彭伯伯最困難的時期,他講我父親的犧牲。他說我父親太負責任了,本來作為一個參謀長,他可以突圍出去的,可是他因為身邊有機要科的女同誌,再有當時華北局黨校,秘書長,都是非武裝人員。大家一起爬山,從西北突圍,他實際已經離山頂五六步的路程了,翻過山這道烽火線就過了。可是看到飛機來了,他老讓大家趴下,一會兒飛機走了,就說趕緊起來,趕緊跑,有的女同誌在那兒嚇得已經腿軟了,他就一個一個拽。他自己始終沒有過這幾步翻過山去,後來敵人的炮彈打來了,他就讓大家趴下,大家那時候比較慌亂,他在那兒喊“大家趴下”,自己沒趴,一個炮彈打過來,正好一個炮彈片打到頭上,犧牲了。

  所以彭伯伯說,他責任心太強了,照顧到每個人就是沒照顧到自己。

  主持人馬驤:想起過去的時候肯定有很多心酸,尤其是談到我們為共和國的建立犧牲的元勳們,無論是一個普通戰士還是一個將領,他的犧牲都是無私的,對共和國的奠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問劉老的是,我們看到的資料是35年紅軍的總司令朱德頒布了《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在這個《布告》當中第一次提出了長征這個說法,朱德元帥也是第一次提出長征這個概念的人,是不是這樣?

  劉錚:根據資料來看,好像是長征這次。因為中國工農紅軍一直是存在的,“長征”這個詞主要是在強渡大渡河時期,當時形勢是敵強我弱,恰好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後,敵人趁機從四麵八方圍追堵截,盡量想辦法把紅軍主要力量消滅掉。

  當時要渡河了,這裏頭也有很大的困難,因為我們一個是需要渡河的工具,第二個要糧食,同時也需要老百姓的支持和幫助。當時過的正是一個黎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必須很好地執行民族政策,在做準備的時候,就發布了布告,這個布告內容就是說:黎族和漢族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兄弟骨肉,應該是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共同度過難關,都得到解放。中心內容大概就是這樣,當時裏邊就提到,中國工農紅軍進行長征,而是進行的是萬裏長征,當時提的是萬裏長征,因此在文字上第一次見到萬裏長征這個詞,還是在這個布告裏麵看到的,別的都沒有,一直講的是中國工農紅軍,對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反擊的內容。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相關專題:長征勝利70周年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