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人百年春節:抗戰籌款 取消一切慶祝(組圖)
文章來源: 世界文章來源: 世界新聞報 於 2007-02-17 13:11:24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伴隨著中國人走向世界的足跡,春節也在全世界傳播。然而,春節在一個地區的生根發芽,並非一件容易的事,百年來紐約春節的坎坷命運,就是一個生動的寫照。
晚清時代 靠春節撫慰心靈創傷
美國在南北戰爭中禁止奴隸貿易後,為了彌補勞動力的缺口,開始大張旗鼓地在中國引進苦力,幫助美國建設鐵路,挖掘礦廠。
許多華人由此進入紐約,住進了猶如貧民窟的唐人街。春節也隨著華人的腳步踏入了紐約。
然而,那時的春節,隻是紐約華人在困難歲月中相互寬慰的工具。美國人把華工看作“黃奴”,看成是搶奪自己飯碗的洪水猛獸,把與華人沾上關係視為奇恥大辱。
一個在華人居住區域巡邏的美國警察,居然覺得自己的工作“沒臉見人”,甚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拒絕吐露自己的姓名,而用一個代號“86號”。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華人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春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了華人向往的節日。雖然,當時的春節隻是窗戶上掛著幾個燈籠,門上貼上幾塊紅紙,見麵相互問候一句“新年大喜,恭喜發財”。但這些簡簡單單的春節節目,成了他們撫慰心靈創傷的一種方式。
那時,美國人沒法明白春節對這幫“黃奴”的意義。華工因為語言障礙與文化素養,根本無法向他們解釋什麽是春節,甚至自己對新的一年的表示方式也混淆不清。有的稱之為甲午年,有的叫光緒某年,有的說是四千多年春節,有的則認為是兩千多年春節,不一而足。一名華工甚至把1893年說成2747年。
1911年,紐約城的華裔兒童盛裝打扮迎接新年
1933年1月26日, 紐約唐人街上的中國人舞獅慶祝中國傳統佳節春節
1956年春節期間,一名華人少女正在給舞獅隊的“獅子”梳胡須
民國初期 春節成了打打殺殺的良機
在紐約,初期的春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堅持下來,華人也開始在春節中找到自信。後來,紐約的若幹華人僑團成立了中華公所,後者興辦了華人子弟學校,並派專人負責華人區的病、殘、孕、幼、老等問題,因而在華人中有了很高的地位。華人有了糾紛都去找公所處理,公所主席也因此有了“華人市長”的稱呼。1902年,紐約市警察局局長和地區檢察官以及多名警官應邀出席中華公所舉行的盛大春節宴會,春節逐漸為華人區周圍的人群所知。
而真正給紐約的春節帶來革命性變化的還是清政府的倒台與中華民國的成立。這一年的春節,紐約華人男的剪了辮子,女的放了腳,服飾上也流行起了中山裝。舞龍舞獅,張燈結彩,春節的節目日漸增多。春節一天天有了活力。
然而好景不長。袁世凱搞起了“洪憲帝製”,國內不久又陷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當中。而紐約華埠內部,幫派盛行,內鬥嚴重,春節甚至成了年輕人打打殺殺的良機。國家的災難與眼前的混亂,讓人們對春節逐漸喪失了興趣。
中華民國成立時,人們用農曆、西曆、中華民國三種紀年,後來又有許多人主張放棄農曆,取消春節。“華人市長”湯姆·李這樣評價說,“中國‘共和’了,也沒什麽好。華埠也不是當年的華埠了,太多的‘共和’(指僑團之間不團結),太多的美國化,有些人甚至想廢掉農曆新年,改慶美國人的新年。”雖然如此,春節還是年複一年地在紐約延續了下來。
抗戰時期 為救國春節上街募捐
“九一八”事變震醒了正在內鬥的紐約華人,正因為國共不和使日本帝國主義有了可乘之機。華人紛紛團結起來,利用春節盡可能地幫助祖國。
在慶祝1932年春節的當天,華埠的人們開始搞救國募捐。四個女孩子舉著一麵大型中國國旗,走在街道上,街道兩旁的住戶紛紛打開窗戶,無數美鈔開始從窗口飛向國旗。由於捐錢的人較多,來維持秩序的警察不斷用蹩腳的中國話喊“退後!”“退後!”
1936年1月,紐約全體華人成立抗日救國會。
次年10月,紐約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成立。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的轉年春節,紐約華埠的7000多人停止一切慶祝活動,走上街頭進行募捐,支援祖國抗戰。華埠春節又重新活躍起來,活躍的原因卻不是為了娛樂,當時的中華公所主席威廉·李對記者說:“現在國難當頭,不是舉行慶祝的時候。”
中華公所的一位負責人說,我們在春節之所以不像往常一樣放煙花爆竹,是因為會殺人的“煙火”,在中國已經奪取了成千上萬條生命,“我們為什麽要在這裏放煙火?”以往,華人在過年時都要搞點事情消遣一下,打麻將,推牌九,串門子,走親戚。但在抗戰中的艱苦歲月,這些都停了。
春節籌款的形式也變化多樣。1939年春節,在紐約唐人街的中央停了一輛救護車,示意當年的捐款將用於購買國內急需的救護車。1940年春節,華埠用美元紙幣拚成一幅巨大的標語“日本帝國主義必敗”,掛在街上,十分醒目。
更難能可貴的是,華僑的捐款有的給了抗日義勇軍,有的則給了中共領導的軍隊。紐約一家音樂學院的僑生陳烈智等20人,托回國僑胞帶回慰問八路軍函件60封,每封附國幣1元,表示對八路軍的“敬佩”。
紐約華僑抗日籌餉總會將美洲華僑的部分捐款資助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美國戰時成立的95個華僑團體共捐款5600萬美元。1942年3月10日,中共在重慶的《新華日報》對此做了高度的評價。同時,紐約華人還利用春節等機會舉行抵製日本貨運動。華僑組織的“中國周運動”,參加和響應者達百萬之多,沉重打擊了日本的對美出口。
珍珠港事件後,中美成為盟友,華裔地位提高。1943年,美國廢除延續數十年的排華法案。當年春節,美軍特許華人士兵休假3天。春節離美國人更近了。1945年日本投降後,紐約華埠歡天喜地,到了春節也自然過得更加熱鬧。因為,這份勝利中包含著他們的艱辛;也因為,祖國的繁榮強大永遠是他們最好的保證。
新中國時代 美總統向華人拜年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對新中國進行孤立封鎖,並扶持在台灣的蔣介石政權,仍把它作為國際上中國的代表。這讓紐約華人對大陸很是陌生,春節也就基本上仍保留著過去“中華民國”的種種特色。
1971年中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與1979年中美建交兩件大事,逐漸改變了新中國在紐約僑民心中的形象。華人僑團崇正會在春節期間第一個掛出了五星紅旗,此後其他華人團體也紛紛懸掛。2000年台灣大選後,民進黨的台獨本質不斷暴露,紐約僑團進一步聯合反台獨。從2001年春節開始,幾個大型的紐約僑團開始聯合舉辦聯歡晚會。2005年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後,紐約地區華人聯合會舉行座談會,堅決支持該法案。
春節的內容也在發生著悄悄變化。除了舞龍、舞獅、鼓樂隊、花車巡遊外,還有秧歌隊、腰鼓隊、武術表演以及各族裔服裝表演,五彩繽紛,盛況空前。中國政府還會組織專門文藝團體奔赴紐約,與華人共度春節。2005年春節,泉州木偶劇團在紐約第一次讓許多海外華人領略到提線木偶戲2000多年曆史的獨特魅力。今年春節,諸多表演藝術家也將在紐約集體亮相。
與此同時,春節也超出了華人的範疇,成為韓國、越南、柬埔寨、老撾、印尼、馬來西亞等亞洲族裔的共同節日。更重要的是,春節成了紐約的法定節日。2001年春節,紐約曼哈頓區域的帝國大廈樓頂1327盞彩燈全部換成了中國人傳統喜慶色彩的金紅兩色。2004年11月8日,紐約州州長帕塔基正式簽署法律,將中國農曆大年初一定為紐約州的法定節日。如今,到了春節這天,美國總統、紐約州州長、紐約市市長都要發表講話,稱頌華人和亞裔對美國做出的卓越貢獻,向華人和亞裔拜年祝賀。可以說,春節是在紐約真正紮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