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脫貧致富、民主富強本身就是大國崛起ZT

(2007-01-17 02:02:50) 下一個

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脫貧致富、民主富強本身就是大國崛起

來源: 唵啊吽 於 07-01-15 19:01:33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五倍,如果中國經濟總體趕上美國水平,其人均富裕程度也不過是美國的五分之一。

所有,大國崛起不是該不該談的問題,而是一切願望中國民主富強的人不可回避的問題

如何定義大國崛起?如何實現大國崛起?我是這樣認為的。有興趣者請看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2&postID=5345
————————————
博客標題 《資治通鑒》評說
以史為鑒,鑒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無所不談。
唵啊吽, 39歲
————————————
【物質循環的世界】• (二十九)《大國崛起》(13)
(二十九)《大國崛起》(13) 2006-12-05 12:02:08

剛看完《大國崛起》十二集,其中第十二集討論到大國崛起的原因時,對以往大國訴諸武力崛起的曆史深感困惑。而且不同的觀眾對該片褒貶不一,我在這繼續這一討論,故起個題目叫“《大國崛起》 (13) ”


要理解大國崛起的原因不容易,但從全球物質循環的視角來看,則比較容易將這個複雜的現象梳理出一些眉目來。係列重溫了 500 年 9 個國家的崛起,但結論是隻有荷蘭、英國和美國可以稱得上名副其實的大國。按五霸七雄概念,即隻有這三國在五百年內輪流稱霸,他們在不同的時期主宰了全球物質循環主要部分。


葡西的崛起標誌著人類吸納全球物質循環的開始,即人類有了控製物質在全球範圍內流動的技術,人類有了環球運輸物質的能力。最先掌握這一技術的葡西兩國,共同控製了全球貿易。即便今天,控製全球貿易依然是霸權的重要標誌,這是物質全球循環的必然結果。

既然要控製全球物質循環,就必需有相應的社會製度來協調社會成員一起運作,因為對如此巨大的物質循環,必須要動員社會許多資源才能保障對其有效的控製。荷蘭首先創造了股份公司、股份交易等一套商業製度,有效協調了國內資源。這印證了《物質循環的世界》(十四)的命題:相應於複雜的物質循環,要有相應複雜的社會製度。由於這一製度創新,荷蘭得以取代葡西而壟斷全球貿易。

英國則從上層建築開始,建立議會政治製度。在文化(莎士比亞),科學(牛頓),技術(瓦特)和經濟(斯密)等領域全方位破舊立新,經由工業革命把握了新能源(蒸氣機),紡織技術等,以其工業生產能力消化全球資源、占領了全球市場。最終取代荷蘭成為世界霸主。

從這一輪大國更替崛起中,我們看到了生產力(葡西的航海技術)、生產關係(荷蘭的商業製度)、上層建築(英國的議會、文化和科學)循次發展,最終導致適合全球物質循環的生產力飛躍 — 工業革命,整整來了一個螺旋上升循環。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策建築的相互適應衝突是曆史運動的基本規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不相適應,都阻礙了人類文明的前進,而其中最落後的一環,就是大國崛起的契機。從上層建築率先革命的英國,引領了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大步推進。英國大憲章運動,在葡西荷之前,最後將三國發展成果一並吸收。然而,導致這一曆史進步的矛盾主要不是階級鬥爭,而更多的是民族和國家競爭。如果“階級鬥爭是推動曆史前進的動力”這一命題成立的話,那麽它也是就人類沒有進入全球物質循環之前的曆史成立。當人類進入全球物質循環之後,民族解放就成了曆史進步的主要動力。民族生存和尊嚴,就表現於是否在這一世界循環中占有一席地位。被擠出這一循環的民族都麵臨滅亡的命運。

彼得大帝有臥薪嚐膽的雄心,但是一味崇洋媚外,強行全盤照抄,割斷曆史,結果是邯鄲學步,使俄國崛起功虧一簣,沒能完成工業革命。所以大國崛起,一定要製度創新,其創新的製度,一定要能克服當時世界文明中的缺陷。荷蘭的生產關係改革,克服了葡西全球貿易中沒有保障的社會資源的缺陷。英國上層建築的革命,充分開發了人類掌控全球物質循環的智力,聚集了世界人才。沒有葡西的生產力發展於前,荷蘭的生產關係變革就是空中樓閣。沒有葡西荷經濟基礎的進步於前,英國的上層建築變革就是空想。

卑斯麥以鐵血政策統一德國,模式與秦統一六國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同之處在於,全球物質循環時代,不統一就意味著滅亡。德國以武力統一擠入了全球物質循環係統。就專製和殘暴而言,彼得和卑斯麥不下於秦始皇。就功業而言,秦的郡縣製沿綿兩千年,不可同日而語。

法國的理想主義是人類的寶貴財富,“自由”、“平等”和“博愛”是人類的追求。但在全球物質循環內,這些理想或多或少地超越了現實,以至法國革命最終沒有實現其理想,隻得在英國霸權政治下委曲求全,沒能成為一霸。這是《物質循環》係列中幾個地方提到過的,全球物質循環就是一個強相互作用係統,難能使一個人的自由不幹涉其他人的自由。

英國霸權時代的國際格局,是宗主國 — 殖民地模式。英國控製全球資源,壓迫全球異族人民。其它工業化的西方國家也采取類似模式,既占領殖民主義地。這種模式與法國文藝複興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理念背道而馳。所以,法國革命招致歐洲各國聯合圍剿,這與 20 世紀西方聯合圍剿蘇聯如出一徹,既消滅不符合霸主統治世界模式的意識形態,這是近代國際史中的焚書坑儒。

由於在英國霸權主義統治下的殖民地已經基本被瓜分完畢,後起大國如果想複製英國模式的話,就隻能以戰爭搶奪殖民地。德日後起工業大國就是如此,為奪取霸權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最後以失敗告終。不創新製度而一味模仿的大國終不能成就大業。

英國的上層建築理念,可以割裂地控製全球物質循環,但不是完美與全球物質循環相適應的上層建築。全球物質循環,基本上被限製在宗主國勢力範圍之內。有幾個宗主國,就把全球物質循環割裂成幾塊。這樣就阻礙了人類共同控製全球物質循環的可能。兩次世界大戰,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由於全球貿易崩潰引發經濟大蕭條,從而導致戰爭。

上世紀初,能提出高於英國上層建築理念的大國,其崛起才有可能成就人類文明進步的偉業,才能夠有本質意義上的崛起。二戰中能夠取代宗主國模式的全球政治上層建築理念有兩個,一個是蘇聯的共產主義理念,一個是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理念。美國立國,用的法國文藝複興的思想改進了英國的議會製度,其理想比法國的實際,比英國的高尚。二戰中想複製英國宗主國模式的軸心國失敗了,而且英國的國際秩序也消亡了,代之而起的是冷戰,是美國統治世界模式與蘇聯統治世界模式的競爭,是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和美國的全球貿易模式同時取代英國殖民地模式的結果。所以把英國稱為二戰的戰勝國是比較勉強的。

美國的模式就是拋棄英國的宗主國模式,以全球金融和貿易體係來取代英國的殖民地結構。其具體操作,一是以布來頓森林公約確立的國際貿易美元結算的金融體係,另一個是 WTO 關稅協議組織。早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就尋求自己的國際政治遊戲規則,不按照英國殖民地模式行事,其要點是“利益均沾”原則,既殖民地可以是你的,但必須給我商業利益。所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有國家提議瓜分中國,而美國堅持要保持中國統一。這就是英美模式的區別。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三省,美國也隻提“利益均沾”。

注意,同樣的理念,法國無法用其成就霸業,而美國用其成就了霸業。其中既有地緣政治原因,也有時間機遇的原因,即美好的理想在經濟基礎不成熟時隻是空想,更重要的是有可運做的方案。如拿破侖雖然高舉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但運作還是英式的攻城略地手段。手段與目的不相適應。美國模式是亞當斯米和凱恩斯經濟模式的延續,充分利用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積累。

而另一個與英國宗主國模式抗衡的是蘇聯的公有製模式。這使得蘇聯在二戰後上升為超級大國。上世紀末冷戰以蘇聯解體告終。是否就意味著共產主義理念不崇高?同樣的問題,拿破侖敗北滑鐵盧,是否就意味著法國自由民主博愛理念不偉大?這裏邊,還是有一個時機問題。試想,如果上世紀初就普及了計算機技術,誰能保證計劃經濟就會敗給市場經濟?蘇聯和法國沒能成為全球主導地位是上層建築超前於經濟基礎太多時而導致的。


中國如果能夠崛起,首先必須有一個人類共同利益的理想,如英、法、蘇美崛起都有這條,以為隻憑借實力而不依靠人類普適的思想理念就可以崛起在全球物質循環時代是注定要失敗的。其次必須有一個優於美國的國內政治模式,再有就是一堅持一種新的但優於現行國際政治準則的遊戲規則,一個能彌補現行國際政治缺點的規則,正如美國全球貿易規則彌補殖民主義割裂市場規則之不足。相應於第一點的一個可能的選擇是人本主義宗教,第二點一定不能模仿照搬美國或西方的現行製度,正如荷蘭崛起不仿造葡西模式,英國崛起不照搬荷蘭模式,美國三權分立與英國君主立憲有別。第三點是上合組織要堅持新的遊戲規則,一個不同於冷戰模式的規則,千萬不能發展成東方的北約,落入舊的國際遊戲規則。

參考鏈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184
http://finance.cctv.com/special/C16860/01/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id=2&treeView=1&view=2&id=972977
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06-11/25/content_5373615.htm
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87367&bid=2
http://www.daqi.com/ztnew/210453/0/
http://bbs.chinacourt.org/index.php?act=ST&f=2&t=189566&st=0

[打印]

由唵啊吽張貼 @ 2006-12-05 12:02:08 (1637)

————————————

唵啊吽 的評論 回到頂部

老人扯淡百無禁忌 評論於:2007-01-10 21:55:24

肅然起敬

成功真不是偶然。

楊子 評論於:2006-12-25 23:30:07

謝謝分享你的思想。
主體分析得非常清楚。

唵啊吽 評論於:2006-12-08 14:01:39

為人父說得對,國際政治地緣好,又是處女地,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人口密度低。

為人父 評論於:2006-12-08 12:30:03

我覺得美國的成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起地緣政治的優勢。得天獨厚啊。

唵啊吽 評論於:2006-12-06 03:42:16

小鳳,煩勞你看到筆誤和可以改進的地方就留個話,我好修改。我在這裏先謝了。

風穀 評論於:2006-12-05 17:49:19

這個很有意思。 我得回頭再多看幾遍。

英國的崛起與伊麗莎白一世的眼光和能力緊密相連,她是我最感興趣的一個西方君主。

你的通鑒我開始看了,秦始皇,王翦,韓非,文筆都很簡捷。=)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