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節島石像的圖片
神秘的複活節島(一)羅格文海軍上將的發現
作者:秦媽愛我發表日期:2004-07-20 15:20:47
藍藍海水蒼茫無際,湛湛青天幽遠深邃。在這碧海藍天之間,一座小小的島嶼格外引人注目。說它小,因為它隻有120平方公裏;說它引人注目,受人青睞,因為它蒙上了一層十分誘人的神秘麵紗,人們很難把它揭開,去窺探小島的真正麵容。
一位學者這樣說道:“複活節島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和天宇,寂靜和安謐籠罩著一切。生活在這兒的人們總是在諦聽著什麽,雖然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在傾聽什麽,並且總是不由自主地感到,似乎門庭以外有什麽超乎我們感覺以外的神聖之物存在著。”
神秘、誘人,不可思議,這是世人對複活節島的評價。當你看完這本書,會感到這個評價是公正的。
羅格文海軍上將的發現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費爾南德斯在智利海岸邊發現了三座無人居住的小島,他以自己的名字給這一群小島命了名,這就是智力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其中的一個小島,因為上麵曾囚禁過亞曆山大.塞爾柯克,後來英國作家笛福又據此寫出了世界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因而聞名於世,並被稱作“魯濱遜島”。胡安••費爾南德斯的發現雖然不大,但卻增強了他航海探險的信心。6年後,他又揚帆前往東南太平洋去探險,希望能發現他的前輩和同時代的人尋找了多年的“未知的南方大陸”。胡安.費爾南德斯的航線和6年前一樣,仍沿著南美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誰知,茫茫大海戲弄著胡安的船隻,驟然而起的風暴把他們吹離了南美沿岸,探險船象一葉浮萍似地隨風向西飄去。許多天過後,海風把胡安探險隊送到了一塊遼闊的土地附近。這是什麽地方啊?水量豐沛的河流澆灌著土地,麵龐白皙的居民衣著十分講究,舉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秘魯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費爾南德斯高興極了,認為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輩和倒黴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大陸。遺憾的是,他沒有登上這塊新發現的土地就匆匆返航了。
回國之後,胡安.費爾南德斯立即著手做全麵的準備,打算率領一支探險隊再度駛往“未知的南方大陸”,進行一次規模巨大的詳細考察。為了保持自己對這一“神秘大陸”的發現權,他一直守口如瓶,沒有對外透露過自己這一驚人的發現。可是,胡安的準備工作還未完成,他就猝然死去了,世人也不知道他的這個發現,他也始終沒有成為哥倫布第二。直到幾十年之後,人們才知道這個西班牙航海家的發現。
胡安.費爾南德斯真的發現了“南方大陸”嗎?否! 哪麽他發現的是什麽地方呢?有人說是複活節島,但至今還拿不出確鑿的證據。十六世紀的西班牙編年史中,曾記載著航海家阿列瓦萊.孟達尼亞.傑.涅依拉在南太平洋發現了複活節島,但這功勞不能算他的,因為沒有確實的證據能證明複活節島是他發現的。
109年後,即1687年,著名的英國大海盜愛德華.戴維斯奉英國女王的命令,駕駛著“孤獨者幸福”號三帆巡洋艦,前往南太平洋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他首先到達了海盜們最喜歡停留的太平洋上的天然避難所加拉帕戈斯群島,然後調轉船頭向南駛去。在南緯12°30ˊ,距南美海岸150裏格(1裏格為5.92公裏),“孤獨者幸福”號突然劇烈地震蕩起來。原來秘魯沿岸發生了大地震,引起了海麵劇烈震蕩。這次地震摧毀了秘魯的卡亞俄城。戴維斯驚嚇過後,繼續駕駛著“孤獨者幸福”號向西南駛去。一天淩晨,離天亮還有兩個小時,“孤獨者幸福”號突然觸到了低低的沙岸,熟睡的船員被震耳欲聾的響聲驚醒,紛紛跑出船艙。他們擔心船被海浪拋到岸上擱淺,堅決要求戴維斯調轉船頭駛到海上,等候天亮。戴維斯同意了。天亮後,展現在船員們麵前的卻是一片陸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島嶼!航海長利奧涅列.瓦依費爾詳細描寫了這個未知的海島: “我們離島有四分之三裏格。由於早上十分晴朗,沒有霧或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島上的一切。在西方大約12裏格處,我們看到了一連串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裏格,我們看到岸上有許多鳥類的羽毛。我多麽想上岸去看看啊,但船長卻怎麽也不同意,太遺憾了。這個島在卡亞俄城以西500裏格處,距加拉帕戈斯有600裏格。” 胡安和戴維斯都聲稱他們發現了“未知的南方大陸”,達人們都不相信。於是,更多的人們前往南太平洋,尋找這一神秘的“未知大陸”。正是在這種探險中,歐洲人才發現了複活節島。
那是在1722年4月5日,荷蘭海軍上將雅格布.羅格文率領一支分艦隊在胡安和戴維斯所到過的海域裏,在距智利3000公裏的東南太平洋上首次發現了舉世矚目的複活節島。當時,他們正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負責了望的水手突然發現遠方的海麵上有一個綠點,看上去像是陸地,他立即向船長羅格文匯報。羅格文聽到後驚奇不已,因為海圖上標明這裏沒有任何陸地。羅格文立即命令船隻駛往那裏。待船隻駛近後,他看到這確實是一個島嶼,於是便在海圖上用墨筆記下了一個點,並在墨點旁邊注上“複活節島”,因為那天正好是複活節。他一點也不知道,他是在給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個島嶼命了名。
這是一個三角形的島嶼,麵積不大,還不到120平方公裏。島上有三座火山,整個島嶼都被火山熔岩和火山灰覆蓋著,即沒有一條河流,也沒有任何樹木,隻有荒草在地上生長著,老鼠是該島唯一的野生動物。羅格文一行一踏上這個小島,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島上山巒起伏,層巒迭嶂,拉諾-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藍的天幕上顯得雄偉挺拔,島上有許多石塊砌成的牆壁、台階和廟宇。在該島的南部,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石牆的殘跡,石牆的後邊聳立著幾百尊石像。這些巨大的石像背朝大海,排列在海岸邊,上麵還刻著人物和飛鳥鳴禽的花紋。這些石頭人站立在巨大的石頭平台上,麵部表情十分生動,有的安詳端莊,有的怒目而視,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也有的滿臉橫肉,殺氣騰騰。在拉諾-洛拉科火山上,他們也看到了不少這樣巨大的石像。
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塊石頭雕成的。有的石像頭上還戴著巨大的石頭帽子,耳部有長長的耳垂。羅格文總共發現了500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裏,還躺著150尊未完成的雕像。那裏還有石锛、石斧、和石鑿等石質工具。顯然,這就是那裏的原始雕刻工具。羅格文海軍上將認為這座小島不是“未知的南方大陸”,也不是其他探險家(胡安、戴維斯等)所看到的小島,而是一個新發現的島嶼。他召集全體人員開了一個會,擬定了一個宣布發現一塊新土地的決議,分艦隊所有的艦長都在這一文件上簽了字。就這樣,複活節島被人發現,開始為外人所知了。“迷之島”——複活節島無意中被羅格文發現了。籠罩著複活節島的神秘麵紗也一點一點地被人們揭開。
複活節島,從它被發現的那一天起,就以一個“世界之迷”的形象出現在世界上,引起了世人的格外矚目。但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人們越是了解複活節島,就越覺得複活節島神秘莫測。幾百年來,探險家、人類學家、民俗學家、語言學家、民族誌學家、地質學家、考古學家、海洋學家,甚至火山學家等都蜂擁而至,紛紛踏上這個小小的大洋孤島,試圖揭開複活節島的秘密。他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察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當然也走了不少彎路。他們有的聲稱自己找到了解開複活節島之迷的鑰匙,有的宣布自己揭開了複活節島的秘密,還有的麵對這難解的世界之迷半途而廢,不了了之。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在不斷的研究著複活節島。
是啊,在這四麵都是汪洋大海的小小孤島上,人們不了解的秘密實在是太多了。人們一踏上複活節島,就會感到全島被一種奇異而神秘的氣氛所籠罩,而造成這種氣氛的主角,便是那一座座高大的石像。 1722年,當雅格布.羅格文海軍上將第一次發現複活節島時,就談到了那聳立在島上的幾百尊石像。這些石像形態各異,大者十多米,小者也有三、五米,重量有十多噸。有的石像還戴著幾米高的石頭紅帽子。海邊的石像都站在石頭平台上,平台長六十米,高三米。這些世界罕見的巨大石雕究竟是代表什麽呢?是神?死去的部族首領?神秘的外來者?宇宙來客?還是活著的人?人們對此紛紛猜測不已。又是誰,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怎樣雕刻了這些石像?它們是怎樣運到海邊,又是怎樣放置到巨大的石頭平台—阿胡上去的?為什麽雕像的頭頂要戴上一頂碩大的紅色石帽—普卡奧?石帽又代表著什麽呢?是發式?還是頭飾?最後,這些石像又是什麽時候翻倒在地的呢?是什麽力量把它們推倒的?如果世人,那又是什麽樣的人呢?是起義的奴隸?還是暴動的野蠻人?亦或是相互敵視的民族呢?如果是大自然的偉力,那將是何種自然力呢?是地震?火山爆發?席卷一切的海嘯?還是陸地下沉?這些疑問強烈地吸引著人們,人們也在認真地研究和思考著它們的答案。
人們還感到困惑不解的是,複活節島那眾多的奇特名稱。
1722年4月5日,羅格文就把這個島命名為複活節島,意思是“我主複活了的土地”。這是荷蘭人的稱呼。西班牙人和拉美各國稱它為“依列.傑.帕斯柯阿”,也是“複活節島”的意思。其他歐洲各國,如英國、波蘭、保加利亞、法國、德國等,也都各自用本國的語言稱它為“複活節島”。 1770年,西班牙船長唐.菲力浦.岡沙列斯繼羅格文之後再次發現了複活節島,把它命名為“聖卡洛斯之地”,並把該島獻給西班牙國王,但這一稱呼並沒有得到世界的公認。所有這些稱呼,都是歐洲人的叫法。它們都同羅格文海軍上將最早給該島的命名相一致。可是,當地的土著居民又是如何稱呼自己的土地呢?波利尼西亞人以及太平洋諸島的土著居民把複活節島叫做臘帕-努依島,即“大臘帕島”。這個名稱是同 “臘帕-依基島”,即“小臘帕島”(在複活節島的南方)相對應的。至於複活節島的居民,則把自己的家鄉稱做“吉-比托-奧-吉-赫努阿”,即“世界中心”。地處南太平洋中的孤零零的一座小島,怎麽會叫做“世界中心”呢?這個富有詩意的名稱是複活節島原來的名字呢,還是一種形象的表達方法呢?當然,還有其他稱呼。例如:著名的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在1774年拜訪複活節島時,曾記錄到該島的三個名稱:“瓦依胡”、“麥基”、“塔馬列希”;俄國學者米克羅霍.麥克拉依也記錄到“瑪塔-基-捷-拉恩吉”,即“上蒼的眼睛”這一名稱。還有人記錄了該島的另一名稱“希基-阿依-拉恩吉”,即“天涯”。但後來的研究發現,這些名稱很難說是複活節島的真正名稱,比如“瓦依胡”就不是整個島的名字,而隻是島上某個地區的名稱。
此外,複活節島上的文字也是一個不解之迷。
1770年,西班牙船長菲力浦.岡沙列斯來到了複活節島。他最驚人的發現是島民們竟有自己獨特的文字。1864 年,第一個踏上複活節島的西方傳教士,法國人埃仁.埃依格也曾看到過島民用獨特文字寫成的“科哈烏.朗戈-朗戈條板”,當地居民管它叫作“會說話的木頭”。這些古怪的象形文字,很可能是解開複活節島之謎的鑰匙,但時至今日,人們也無法解讀它。而且,令人痛心的是,這些條板最後竟被付之一炬,燒掉了。現在,隻有少數幾塊刻有象形文字的科哈烏.朗戈-朗戈條板十分偶然地落到了研究人員手中,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裏。
至於島上的居民,也是研究者們長期爭論不休的話題。
人們爭論的焦點是,誰是複活節島最早的居民?他們來自何方? 1722年,當羅格文海軍上將發現複活節島時,他看到了島上的居民有著不同的膚色:“他們有的膚色為褐色,就顏色的深淺程度而言,他們和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膚色較深的人;而另一些人則完全是白皮膚,也有皮膚帶紅色的人,似乎這些人在太陽底下曬烤過。”當時還有一個完全是白人的土著人登上了羅格文的船。參加岡沙列斯探險隊的阿古埃爾也說到:“島民的皮膚有白色、黝黑色和微紅色。他們沒有厚厚的嘴唇和扁平的鼻子,他們柔軟的頭發染成了黑色,也有些人的頭發是紅色或淡褐色的。” 二百年後,英國女學者凱特琳.斯科列斯比.勞特列吉於1915年考察了複活節島,她寫道:“羅格文的筆記中所提到的各種膚色的人,至今還在那裏生活著,他們也已經意識到了這種區別。當我們收集島民的家譜時,他們都把自己同最遙遠的祖先掛上鉤。島民們十分肯定的說,奶奶的姐姐蘇遜是白皮膚,而奶奶的妹妹赫米瑪卻是黑皮膚。最後一位真正的國王或領袖,卻又完全是個白人。很明顯,我們是在和混血種打交道。” 現在,誰也不懷疑,複活節島現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亞人。但他們是在較晚的時期裏才來到複活節島的,而早在公元四世紀時,複活節島就已有人居住了。他們是誰?又來自何方?他們是一個種族呢,還是兩個或更多的種族?從發現複活節島的那一天起,人們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但至今也沒有得到圓滿的解答。有人根據複活節島居民有把耳朵拉長的習慣,推測說現代波利尼西亞人(包括複活節島居民)的祖先來自東南亞;也有人根據人的頭蓋骨,認為複活節島人來自美拉尼西亞;還有人說他們是來自南美大陸,複活節島居民是南美古代印第安人的後裔。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最後,複活節島本身的存在也是一個迷。
複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孤島。三角形的島嶼並不大,總麵積不到120平方公裏。島嶼的北海岸長16公裏,西海岸為18公裏,東南海岸最長,也隻不過24公裏。島上的最高點拉諾—阿洛依火山海拔隻有511米,比波利尼西亞諸島的許多山峰都低。複活節島是由三座海底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一個火山島,整個島嶼至今還被火山熔岩和火山灰覆蓋著,至今,複活節島還在發生著驚人的變故。一些完全可以信賴的船長也不斷報告說,他們在這一帶的海域裏發現了新的土地,但這些土地後來卻不見了。胡安.費爾南德斯和愛德華.戴維斯曾在複活節島一帶海域裏發現過遼闊的土地,土地周圍還有別的小島,但等到羅格文海軍上將於1722年發現複活節島時,他隻看到島上起伏的山巒,周圍已經沒有任何土地或島嶼了。1802年古依恩船長在複活節島以南50海裏、以西300海裏處的海域裏發現了重重懸崖和層層峭壁。可是現在,複活節島周圍海域裏隻有一處懸崖,那就是薩拉—伊—戈麥斯島,但它是在複活節島以東約250海裏處。1809年,赫涅維爾在南美沿岸的海域裏,即秘魯的卡亞俄城和智利的瓦萊帕萊索城之間,發現了層層山岩。我們知道,早在1576年,胡安.費爾南德斯就曾在這裏發現過魯濱遜島和神秘的陸地。但在費爾南德斯和赫涅維爾之後,任何人再也沒有在那裏發現過什麽島嶼或山岩。 1879年,皮諾科船長乘著“波捷斯諾”號在這一海域裏也發現了一座小島,他把這座島命名為“波捷斯諾”島。這個小島呈橢圓形,島高120米,島圍1200米。但從此以後,誰也沒有再看見過這個島。1935年,海圖上也不再標出這個島了。 1912年,英國“格羅埃洛恩”號船長在智利瓦爾帕萊索城宣布,他在複活節島不遠處發現了一個島嶼,船上的所有軍官也都證實了這一發現。但當後來智利戰艦“巴克達諾”號奉命前去尋找這個島時,它卻消失的無影無蹤了。複活節島是一個火山島,它處在“太平洋火圈”上,即太平洋海底火山地震帶上。島民們的神話和傳說中都一再提到,以前,複活節島很大,後來大部分土地沉入水下,隻剩下現今這麽大了。但科學考察卻證實,複活節島不是在沉沒,而是在上升。
這樣看來,關於複活節島本身的形成史還是一個迷。一個小小的島嶼,卻有著這麽多的不解之迷,當然會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就跟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神秘的大洋孤島吧。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第1頁 共1頁 頁 當前論壇 > 讀者文摘
——————
複活節島石像之謎 作者:人馬7812發表日期:2004-06-22 13:51:48
複活節島是智利的一個小島,距智利本土3600多千米。據說,1722年荷蘭探險家雅可布·洛吉文在南太平洋上航行探險,突然發現一片陸地。他以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趕緊登陸,結果上岸後才知道是個海島。正巧這天是複活節,於是就將這個無名小島命名為複活節島。1888年,智利政府派人接管該島,說來也巧,這天又正好是複活節。
複活節島呈三角形狀,長24千米,最寬處17.7千米,麵積為117平方千米。島上死火山頗多,有3座較高的火山雄踞島上三個角的頂端,海岸懸崖陡峭,攀登極難。
一提起複活節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那矗立在島上的600多尊巨人石像。石像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著實令人讚歎。人們不禁要問,這麽多的石像是什麽人雕鑿的?雕鑿如此眾多的石像的目的是什麽?是供人瞻仰觀賞,還是叫人頂禮膜拜?近些年來,一些國家的曆史學家、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都曾登島考察,企圖弄個水落石出,結果雖提出種種解釋,但也隻能是猜測,不能令人信服。
複活節島上的石像,一般高7—10米,重達30—90噸,有的石像一頂帽子就重達10噸之多。石像均由整塊的暗紅色火成岩雕鑿而成。所有的石像都沒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異。石像的麵部表情非常豐富,它的眼睛是專門用發亮的黑曜石或閃光的貝殼鑲嵌上的,格外傳神。個個額頭狹長,鼻梁高挺,眼窩深凹,嘴巴噘翹,大耳垂肩,胳膊貼腹。所有石像都麵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態威嚴。遠遠望去,就像一隊準備出征的武士,蔚為壯觀。麵對這一尊尊構思奇巧的巨人石像,遊客們自然會有一連串的疑問:石像雕於何時?如此高大的石像又用什麽辦法搬到海濱?一些尚未完工的石像,又是遇到什麽問題而突然停了下來?為揭示這些謎,科學家們進行了長期調查,對於一些問題已有了初步的答案。
據有關學者考證,人類登上複活節島始於公元1世紀,石像的底座祭壇建於公元7世紀,石像雕鑿於一世紀以後。到12世紀時,這一雕鑿活動進入鼎盛時期,前後曆經四五百年。大約到1650年前後雕鑿工程停了下來。從現場環境看,當時忽然停工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突然遇到天災,比如說火山噴發,或是地震、海嘯之類的自然災害。至於石像代表了什麽,多數學者認為,可能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長或是宗教領袖。
接下來的問題是石像是怎麽運到海邊的。在島的東南部采石場,還有300尊未雕完的石像,最高的一尊高22米,重約 400噸。如此巨大的石像在那個時代,僅靠人力和簡單的工具是運不走的。據當地人傳說,要運走這些石像,是靠鬼神或火山噴發的力量搬到海邊的。還有的說,是用橇棒、繩索把躺在山坡上的石像搬到大雪撬上,在路上鋪上茅草蘆葦,再用人拉、棍撬一點一點移動前進的。但是,一些考古學家真的組織人這樣做了,結果證明行不通。因此,複活節島對於旅遊者來說,仍然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
——————
複活節島巨石像保護成難題(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13:31 中國新聞網
複活節島巨石像保護成難題
中新網華盛頓1月9日電 位於南太平洋的複活節島今天仍然吸引著數萬遊客,其主要原因是遍布全島的巨石像。當地旅遊部門和考古學家希望對更多的巨石像進行保護以吸引遊客,但島上居民卻大都反對這一計劃。他們仍然把這些神秘的雕像視為聖物。
複活節島官員說,島上居民並不願意把島嶼變成專為考古學家設立的主題公園或是迪斯尼樂園,他們希望人們能夠對這些雕像保持一種敬畏之情。據報道,島上的巨石像還在不斷發掘中,很多雕像被火山灰掩埋。考古學家預計可以在島上還可以挖掘出幾百個巨石像。但智利官員稱,修複所有的巨石像至少要耗資500萬美元。有官員稱政府預算有限,因此修複資金可能近期無法到位。
這些巨石像的來曆至今沒有定論,有考古學家認為它們代表過去島上的部落首領。1722年荷蘭人在複活節發現該島,並因此得名“複活節島。”這些荷蘭探險者對島上的巨石像也很詫異。1888年智利政府管轄該島。此後,有數以百計的考古學家,民俗學家,人類學家以及生物學家到該島進行科學研究。
複活節島麵積僅117平方公裏,常住人口約3000人,其主要收入仍然來自旅遊業。1990年僅有6000人登島參觀,而到2005年這一數字猛增至45000人,以至有官員考慮限製參觀人數。
——————
複活節島巨人石像正遭受嚴重剝蝕與破壞(圖)
由於常年風雨侵蝕和人畜無意間的破壞,複活節島上著名的巨型石像麵臨被毀壞的危險。專家們呼籲國際社會捐贈資金,以保護古老的巨型石像。
在經曆了1500多年的風吹雨打之後,再加上人類的疏於照顧,石像正麵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有不少石像的麵目已經被腐蝕、看不清楚了。
新浪科技訊 英國當地時間11月18日(北京時間11月19日)消息,複活節島一直以其神秘的巨人石像吸引著全世界遊人去觀光,但是由於缺乏資金和疏於管理,這些巨人石像正遭受著嚴重的剝蝕與破壞,有關人員正研究對策阻止情況進一步惡化,以保護這些珍貴的考古和旅遊資源。
到複活節島旅遊的遊客都會拍攝島上巨人石像(當地人叫做摩伊)的照片。那些保存完
好的長臉巨鼻的摩伊好像有些瞧不起那些“大島”(當地人對複活節島的稱呼)海岸的兄弟們,因為它們已經被剝蝕。
現存的870座摩伊石像都取材於質軟的火山凝灰岩,多年來它們經受著風雨、火、動物和鑿取旅遊紀念品的遊客的侵蝕和破壞。這嚴重威脅著島上獨特的考古財富和旅遊資源。
摩伊石像冷漠莊嚴的外貌,“它們是誰在什麽時候造的?”“這些巨大的石像又是怎樣被運到海邊的?”種種神秘吸引著全世界每年20000多名遊客來島觀光,給這個小小的、偏僻的南太平洋島嶼帶來每年300萬美元的收入。
麵對著千瘡百孔的石像,管理者感到異常焦慮。複活節島研究專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副主任弗朗西斯科-迪卡斯特裏說:“巨人石像的破壞就意味著複活節島的破壞。因為沒有了旅遊,這裏將一無所有。”
11月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一家德國公司簽署了一項價值1150萬美元的合同,責成其在2005年前用化學方法修複這些石像。方法是使用化學物質保護石像不受潮氣侵蝕,以阻止正在形成的裂縫的進一步擴大。
複活節島省長佩特羅-艾德蒙德對此感到非常欣慰。但是複活節島考古博物館館長弗朗西斯科-托利斯說:“這些修複活動大都缺乏維護文物原貌的意識。”
最早對摩伊石像的破壞來自於古代部族戰爭,他們互相推倒、破壞對方被尊為神靈的石像。風、雨、地震、潮汐加劇了石像的破壞。
19世紀,歐洲人來到複活節島,進一步加劇了對石像的破壞。他們放養牲畜,踐踏、毀壞那些已經倒地的石像,即使現在這些石像已經被列入國家公園保護,他們仍然我行我素。20世紀,遊人開始進入這個小島,很多石像被打碎。而當地居民在燒荒的時候也破壞了一些。
公園管理者已經對遊客做出了嚴格的遊覽規定。一位西班牙遊客抱怨說:“有時公園的警衛很過分,他們甚至不允許我們走近一點拍照。”
智利國家文物保護和修複中心的技術主管莫尼卡-巴哈蒙德對智利政府不提供財政支持表示遺憾,即使現在石像保護問題已經越來越受關注,還是未見政府撥款。她說:“現在有些倒下的石像已經完全不可能複原,如果去扶起它們,它們將四分五裂。”(編譯/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