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香飄,老饕解饞,唯有肥蟹,薑醋一匙,膏肉盡吞,頂級鮮腴,天下無敵,人生至此,了無遺憾,肥蟹解饞,愈解愈饞”。道盡人、節氣與螃蟹的微妙關係,也正是老饕心境寫照。
華人世界中,中秋與螃蟹有著幾千年的曆史與人文情愫,多少詩人極盡才華歌詠蟹香,成為文化傳承中無法忽略的一頁。
目前正值中秋前,市麵上最多見的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大閘蟹,強調膏腴滿盈;台灣本地蟳肉質帶勁;日本的帝王蟹纖細鮮甜;東南亞進口的沙公、沙母飽滿緊實,各有所長。
量販業者家樂福東興店鮮魚課課長何張鬆表示,淡水養殖的大閘蟹,每年夏季生長快速,入秋後進入生殖期,公蟹腹尖,性腺發達,蟹膏黏稠,肉質也最厚滿鮮甜,目前市麵上看到的大閘蟹全是公蟹。
到了中秋之後的一個月(農曆九月),交配期結束,腹圓的母蟹開始卵多黃滿,往往都快溢出腹鰭,蟹味正濃。
何張鬆強調,挑選大閘蟹,外表一定要“青背、白腹、金爪、黃毛”四項要訣;手指輕按眼睛上方的殼,或扳動蟹爪,眼球和爪子都會快速縮回就是好蟹,腹鰭與旁邊的殼最好平整銜接,千萬不要凹陷下去,否則就是蟹膏不足。
台北華國大飯店桂華會館主廚郭泰王也說,消費者千萬不要貪便宜買死的大閘蟹,因為死蟹體內組織起變化,吃多了會中毒。而眼睛的靈活度是判斷大閘蟹生猛與否的重要指標,翻過大閘蟹,輕按腳爪與身體殼蓋連接處,有彈性表示沒肉,硬實表示肉厚。
另外拿起來輕輕的也不是好蟹,因為業者都用草繩綁著大閘蟹,因此扣掉草繩的重量,拿在手上至少要有5 兩左右,才有吃的價值。郭泰王說,同樣方法也可以用在沙公、沙母挑選,一隻沙公約20兩重,拿在手上應該是沉甸甸的,不能太輕;將沙公翻過來撥開鰭蓋,會有一點黃黃油油的分泌物,就表示蟹膏飽滿,如果是沙母會有卵黃溢出來就表示有滿肚子蟹黃,這就是頂好上品。
至於烹調大閘蟹的方法,郭泰王說,消費者用家中瓦斯爐,大火煮滾一鍋水,連草繩的大閘蟹放在盤中噴上料酒去土味,入鍋改用中火蒸 18 分鍾後上桌。但是改吃沙公、沙母時,不宜用蒸食,最好是開水大滾後,拍些許蔥薑入鍋,直接放入沙公、沙母,待水回滾後,熄火悶 15 分鍾後盛盤入席。
另外準備鎮江醋拌以剁成末的老薑,蟹膏、蟹肉佐薑醋而食,醇厚滑嫩的滾燙蟹膏,融入涼涼的薑醋,順勢送入口中,那股酸勁兒和冷熱的協調在舌尖的味蕾跳動著,蟹膏滑入食道,還能感受流入胃前的黏稠綿密,翻上來的蟹香讓人咀嚼再三。
食畢,不怕酸的人,甚至可以盡飲飄浮蟹香、蟹渣的薑醋,流到指縫的醋也要在滴到桌麵前吮指盡收,不能浪費,才能將吃蟹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枉費癡癡地等上一年。
10/1/2006 10:45:10 A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gb/6/10/1/n1472700.htm
紀元導航 | 主編信箱 | 推薦給朋友 | 打印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