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收藏:粵語唐話(四)赤壁文字今猶在,懷古音韻何處尋?

(2006-10-22 21:59:47) 下一個
粵語唐話(四)赤壁文字今猶在,懷古音韻何處尋?  
來源: 唵啊吽06-10-20 17:09:18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網友“早生華發”讀了《粵語唐話》前三篇後評論道:“我有疑問。會說粵語的人可以說恢複用粵語體現律詩優美的韻律;那麽,用繁體字的人可不可以提倡恢複繁體字表現漢字本來麵目,體現書寫的優美呢?隨著漢字簡化,確實也有很多漢字的意義混淆了、比劃少而難看了,那就不簡化了?目前我在加拿大所知,普通話越來越盛行,華人多的地方,你大陸來的可以不會粵語,香港來的要是不會普通話,生意可要少很多。一些粵語的所謂中文電台,現在麵臨倒閉了。古音的丟失有曆史原因,但粵語的一些缺點也影響了他的生命力。還是讓實踐自己做選擇吧”。

我在這裏回答一下網友“早生華發”的疑問。如果說粵語的人喜歡用粵語吟唱格律詩詞,我想不妨礙其他人用普通話朗誦格律詩詞。現在文藝界都提倡民風民調。如黃梅戲、龍船調、信天遊、越劇評彈。總之,民間小調就是用地方方言才有味兒。如果粵語朗誦詩詞有味兒,不妨百花齊放。但這不妨礙一般人用普通話唱京劇、唱黃梅戲、唱龍船調、唱信天遊。就這方麵來說,如“早生華發”所說,“還是讓實踐自己做選擇吧”。

有一點要澄清,我沒有提倡格律詩必需用粵語讀,我隻是提倡學文科的應該有一些地方方言的訓練。保留古音韻地方方言很多,不隻粵語一種,我用粵語解釋是因為我自己語言的局限性。

第二點,我是提倡有從事文化研究的文科學生學一門地方方言,而不是提倡全國人學粵語。感謝“早生華發”把這個問題與繁體字相提並論,這和繁體字正好平行。很難想象中國文科研究生看不懂繁體字。我提倡的是中國古漢語研究不能隻有古文字訓練,還應該有古音韻訓練,在古音韻流失的情況下,可以暫時用地方方言替代。據我所知,研究古漢語的人,不但懂繁體字,而且還懂甲骨文,金文等,而且都是沒有“生命力”的被“實踐選擇”淘汰的死文字,正如希伯來文基本就是死語言。如果唐仙高中讓學生選修一門死語言,我想,這不是一個“讓實踐自己做選擇”的問題。這是一個文化傳承的問題。

歌唱家唱到歌劇有一定檔次後,就用意大利唱,不是他們敵視普通話,也不是提倡報紙電台都改用意大利語。如果念“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人覺得“傑”字平聲與其它韻腳相拗,如果他知道古時《念奴嬌》詞牌都是押入聲韻的,他試試用粵語朗誦《念奴嬌》,我想,這和歌唱家用意大利語唱花腔是一樣的。

“早生華發”的ID剛好來自這首詞,我希望我解答了“早生華發”疑問。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詞牌《念奴嬌》,又名《百字令》,一般是壓入聲韻。所以,大家不要誤解蘇軾,“一時多少豪傑”的“傑”字雖然普通是平聲,但古時是入聲。傳統上,詞牌《念奴嬌》就應該押入聲韻。不用方言讀這首《念奴嬌》,不能體會蘇軾押韻押得工整。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