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陳平:一個字概括美國經濟新常態:虛(ZT)

(2015-05-28 08:08:37) 下一個

陳平:一個字概括美國經濟新常態

  • 陳平

    陳平

    • 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家

發表時間:2015-05-28 07:11:03

字號:A-AA+
 
 
關鍵字: 美國美國經濟新常態美國經濟複蘇經濟停滯TPP一帶一路

【陳平,中國經濟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複旦大學新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物理學博士,研究經濟周期和經濟混沌。導師普裏戈金教授是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非平衡態統計物理與耗散結構理論奠基人。】

複蘇還是僵滯,這是一個問題。

美國經濟究竟複蘇了嗎?金融危機最凶猛的浪潮過去後,全世界絕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或許都在尋求答案。

主張美國經濟已複蘇的聲音,在中國一度頗為流行,卻不時遭遇尷尬:2012年美國四季度GDP環比萎縮0.1%;2014年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率負增長1%(有極寒天氣的影響);至於消費、製造業等具體項目,出現負增長的次數就更多了。

篤信美國經濟複蘇者難免惴惴不安,但大可不必如此自擾。隻要對美國的“新常態”有充分認識,就不會對美國經濟的短期漲落大驚小怪。

2013年6月,習近平與奧巴馬舉行中美元首會晤

“新常態”來自美國的原意

國內流行的說法“新常態”(new normal)並非中國原創,而是美國投資銀行家PIMCO前高管Mohamed A. El-Erian在2010年一次講演中的發明,後被西方主流媒體廣泛采用。

El-Erian的原意是:許多人希望美國在2008-2012的危機結束後,能恢複到2007年以前的水平,但這是不可能的。要接受現在低通脹、甚至通縮,長期增長乏力的狀態,因為那才是美國新的“常態”,也就是重複日本1990年代股市泡沫破滅後二十年或更長時間的停滯常態,至今看不到複蘇的曙光。

克林頓的財政部長、奧巴馬的經濟顧問、前哈佛校長薩默斯進一步發展了這一觀點。他在2014年美國商業經濟學會的講演中,提出“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的說法,成為經濟學界普遍接受的描述美國經濟現狀新常態的術語。

我有位朋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美國著名宏觀經濟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克林頓總統競選經濟政綱的起草人詹姆斯-加爾布雷斯,也是已故哈佛著名經濟學家約翰-加爾布雷斯的兒子,則說得更為形象。我問他,美國經濟複蘇是什麽性質?

他說,一個人心肌梗塞,搶救活過來了,他以後的身體狀態能恢複到心肌梗塞以前的健康狀態嗎?所以,美國經濟的新常態,就是危機後由急性病轉為慢性病的病常態。

如何準確判斷美國經濟複蘇的程度?

觀察美國經濟是否複蘇,第一不能看股市,要看直接投資。因為美國企業看不到投資前景,反而回購股票,給股東分利,並不能創造就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二,就業是否改善,不能全信官方失業率U3,而應看全員失業率U6。2015年4月的U3是5.4%,U6是10.5%,因為U3把對找工作絕望的人排除在外。

第三,更真實的美國經濟晴雨表是美國移民局的高技術人才的移民配額。美國經濟繁榮時,企業缺乏技術工人,移民局就放寬配額;反之,經濟不景氣就收緊配額。共和黨和奧巴馬在移民問題上開戰,是美國經濟衰落的最好標誌。因為“美國夢”的“自由”,核心是移民自由,經濟不景氣,許多白人和從阿富汗、伊拉克回來的退伍軍人找不到工作,大城市失業貧困黑人不斷鬧事,還能大量吸收移民?類似地,歐洲、日本的經濟長期以來不如美國,因此移民政策更緊。

至於美國投行的數據,不能全信。因為他們在推銷自己的金融產品,隻能不時製造樂觀預期,否則賣不出去。

相比之下,Bloomberg的經濟新聞還比較靠譜。因為他賣的是經濟信息,不是金融產品。信息相對客觀,客戶投資有真實的信息依據,才能賺錢。

美國的主流媒體,從來都是唱響美國,唱衰對手,也不適合作為參考。想了解美國問題,英國媒體最到位,因為英國是帝國衰退的過來人,久病成良醫。最近幾年,阿拉伯的半島新聞、俄羅斯的衛星Sputnik(原來的俄國之聲),雇用大批BBC解雇的精英,對美國的觀察分析比中國主流媒體深刻得多。

美國經濟的出路在哪裏?

西方發達國家過度消費,債台高築,加上西方議會政治受利益集團綁架,使危機時期推行凱恩斯的財政刺激政策寸步難行,不得不依靠貨幣政策,然而效果有限,零利率更是打嗎啡,後果難料。日美歐先後推行的量化寬鬆,主要是發達國家之間的貨幣戰爭,他們的工業產品技術水平相近,是同質競爭,所以匯率的升降對出口影響很大。但是中國和發達國家的貿易互補,匯率的變化影響反而比發達國家間的競爭小。美國退出QE,美元對歐元、日元大幅升值,外貿逆差重新大增,製造業停滯不前。製造業出走後發展的低端服務業,員工待遇比製造業更低,所以美國人真實收入難以提高。

美國之前能源搞得很熱火,從大國戰略上講無可厚非,但現在油價低迷,使石油、天然氣、頁岩油氣工業大批裁員。

另外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技術創新。但矽穀的少數創新、天使投資,都是短平快性質,難以改變整個大局。

問題的關鍵是美國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國內政治癱瘓。比如在基礎設施投資上就不可能有共識,因為牽涉到稅收問題,兩黨必定死磕。而且,奧巴馬政府被金融寡頭收買,上萬億美元救金融寡頭,不救實體經濟,金融監管的改革又被共和黨架空,結構問題沒有任何實質性改革。所以美國的大企業不看好美國的投資前景,美聯儲利率降到零,也無法刺激長期投資。

美國複蘇的微弱希望,或許在於國內普遍的厭戰情緒。競選總統的候選人屢屢製造俄羅斯、中東、中國威脅的議題,在民眾中沒有多少人響應。藍領工人還產生了逆反心理,反對大政府、高福利,從支持民主黨變為支持共和黨甚至茶黨。但兩黨目前扯皮,既加不了稅,又砍不了福利,實在缺錢,恐怕隻能削減軍費了。但是外交上又沒人敢拉下美國霸權的架子。美國真要放棄世界警察的角色,專心發展本國經濟,對美國人民和全世界都是好事。但是,隻要沒有美國外交失敗的重大挫折,美國政治家沒有人敢做出當年法國戴高樂做過的政治改革。所以,目前美國走出長期停滯新常態的希望不大。

美國經濟新常態和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差別與互動

美國經濟的新常態一字概括,就是“虛”。中國經濟新常態也可以一字概括,就是“變”。中國改革成長的空間比西方發達國家大得多。因為西方的富國困境,遠比發展中國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難辦得多。因為窮人的子弟早當家,紈絝子弟哪有改造的可能?

仔細對比各國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推論,美國製造南海危機,隻能是虛張聲勢,為的是在國內作秀撈選票,沒有多少力量來引火燒身。英國、澳大利亞這些美國的鐵哥們都急忙加入亞投行,就是看穿了美國的經濟已經實力不濟,中國人無需對美國“重返亞洲”的能力信以為真。美國國內幾萬座橋都因為沒有資金而失修,哪來錢援助反華小國?要賣武器,這些受援國又沒錢。日本政府的開支幾乎三分之一靠借債,要和中國競爭東南亞的基礎投資,來的正好。等美日把幾個可憐的錢燒光,鬧到民窮國弱,中國才好與之談判。中國夢本來打的就是持久戰,麵對美日政客的短期把戲,可以穩坐釣魚台。中東亂局和烏克蘭危機,給中國帶來下一個三十年的發展機遇。中國新常態的目標,是走出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占領科技創新和金融外貿的製高點,才能確保中國全麵建成可持續的小康社會。

美國經濟停滯對中國有何影響

美國經濟複蘇拉動中國出口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在製造業和中國競爭的壓力,也隻在少數尖端產業,大眾消費品製造業的複蘇可能性同樣微茫。

但是,中國在美國投資並購的前景並不明朗。決定中美經濟關係的主要障礙,是美國精英至今不願給中國平等的夥伴地位,幻想中國會出前蘇聯的戈爾巴喬夫自廢武功。英國已經承認中國崛起的現實,歡迎中國投資。美國已經承認中國是21世紀的最大對手,對中國投資至今還是恐懼懷疑和抵製為主,隻有房地產泡沫願意中國人接手。雙方在投資問題上的談判是近期的重點,這是觀察美國政治的風向標,其餘的人權等等都是討價還價的煙幕彈。

至於TPP,其進展對中國影響不大,因為美日都在算計對方,保護自己。這和QE的貨幣戰爭一樣,是美日的內戰。同樣,TTP上的爭議是美歐的內戰。更何況,TPP剛剛遭遇重大挫折,奧巴馬想留政治遺產,急於推動TPP,但連自己黨內都擺不平,被民主黨議員認為向外國讓步過多。我估計,即使達成TPP,日本隻會吃虧更多。隻有日本的對美經濟外交得不償失,才會徹底扭轉日本朝野的共識,放棄美日共同體的幻想,老老實實回歸亞洲。中國要有耐心,等著看TPP的後果。

從長遠看,西方世界進入長期停滯期,按諾獎經濟學家菲利普斯的估計,至少會在二十年以上。這必然會提升西方的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使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貿易自由化難以為繼。這對中國新增的沿海開發區有何影響,有待觀察。我估計,中國向發達國家的出口體量依然很大,但是增速必然下降,向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目前體量不大,但是增速會提高。總體上,中國發展雙邊經濟合作的外交空間,比起西方主導的世貿協定,中國的話語權必然增大。

我的顧慮是中國的經濟外交還比較稚嫩,從單方麵扶貧轉向合作性發展,可能還要交一筆學費。中國走出去的戰略,倒要借鑒英國殖民經濟的經驗教訓,經濟外交能否持續,關鍵在能否培養一代和中國長期合作的當地政府的管理和文化精英。基礎建設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係統工程,雙方的目光都不應放在短期的勞力和設備的進出口上。

奧巴馬政府時日無多,目前已經沒有改革美國內政外交的能力,美國的長期停滯還將持續,二次蕭條的陰影時隱時現。下一屆由誰主政目前難以預測,中美經濟外交需要從各派勢力的折衝推斷分析。

美國東部的鷹派,主張圍堵中國的勢力將繼續衰落,有心無力。美國西部的鴿派,主張和中國聯手維持全球化,在經濟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因為加州為主的美國高科技跨國企業,在中國的利潤超過在美國的利潤,圍堵中國,丟掉中國的市場損失太大。但是鴿派政治上不好公開放棄美國戰後的反共傳統,在競選中好多事是隻能做不能說的。

七十年代以後,主導美國政局的是南部德州為主的石油和軍工財團,布什家族很可能出第三位總統。我不看好希拉裏,她的敵人太多,重返亞洲就是她搞的,為的是討好她選參議員的大本營紐約的猶太人。

如果下一任總統又來自南部,美國政治的走向就可以預測:一是絕不會放棄控製中東,即使美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小於中國,控製中東,才能控製能源市場和金融市場,才能在經濟上有製約中國、俄國和伊朗的籌碼,對中國南海的幹擾就隻能虛張聲勢。世界矛盾焦點隻要遠離東亞,中國就有相當長時期的和平發展機遇,在科技和產業鏈上占領製高點。二是,再出現世界危機,例如經濟二次衰退,或者北美、西歐的非法移民問題惡化,或中東戰亂加劇,恐怖主義衝擊到發達國家,美國就可能和中國重新談判世界格局,形成第二次雅爾塔格局,最終廢除美台條約,交換中國的減免債務,或合作處理熱點區域的衝突。中美才有可能最終從對抗轉為共處。但是,任何時候中國人都必須牢記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的教訓。中國的長治久安,根基不在生命高收入的虛假繁榮,而在紮紮實實的科技強國和工業強國,否則就會重演宋朝富而不強的曆史悲劇。

目前,中國的大局是走好自己的發展新路。比如,麵對熱錢在新興國家流進流出,中國如堅持資本管製,鼓勵直接投資新興產業,金融選擇性開放的問題不大;如在搞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放寬熱錢進入股市、房市,就會出類似日本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問題,幾十年實體經濟建設的成果,可以在短短幾年自廢武功。

過去幾年,中國央行在西方量化寬鬆時收緊銀根,造成國內企業的現金流危機和通縮,這樣的應對也並不合理。原因是中國領導人還不熟悉全球化時代開放競爭的經濟決策,低估了外來衝擊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國際的經濟外交,“一帶一路”要穩紮穩打,先開發中國內地的潛力,再拓展南亞、中亞的發展網絡。同時大力縮小中美之間的軍事科技差距,才能坐實下一個三十年的輝煌。

中國是個大國,人口是發達國家的兩倍,中國不可能學日本、新加坡搭美國便車,變成美國的依賴型經濟。中國要重視德國發展新技術和新科教體係、建綠色智慧城市以及金融為實體服務的經驗。因為德國人有兩次世界大戰的經驗,知道美英法俄都害怕德國的崛起,隻能靠自己的長期發展戰略,才能自立於歐洲和世界。

目前中國知識界最關鍵的是,中國的理論界要學德國人的獨立創新,擺脫英美模式的話語權,才能把“一帶一路”的經濟外交,變成政治-經濟-文化的一體化發展戰略,建立新的後美國時代的世界格局。如果中國的亞投行、金磚銀行隻是複製世界銀行的模式,基礎建設的長期投資難以惠及百姓,西方模式必然造成管理層脫離當地實際,官僚腐敗,民眾離心,經濟黑洞,拖累中國的經濟發展。所以,中國的製度和文化能否創新,也關係到中國資本和設備能否走出去的命運,必須穩步創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greenhand8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有見地的文章。要小心帝國轉嫁經濟危機,金融風暴割羊毛。實在割不了,還要小心人家可能來點別的,嘿嘿。
dentdoc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北方的英國後裔不能同化來自南方的拉丁後裔,加上黑人生育水平。猶太人把美國產業空心化。當年大英帝國也經曆過,但是英國當年沒有這麽多的墨黑。這才是美國衰落的原因。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文章作者的名字隻有兩個字,而他的頭銜既然有數百字之多,不知他的文章有多少實。
YanbeiYin 回複 悄悄話 These points of views about the US have been voiced out by many elites in the US over the years. However, the mega trends have shifted.
ahniu 回複 悄悄話
一個農業文化的社會,搞工業化,剛起步,就誇口強過搞信息化的社會。。。
titles 是嚇不了人的。。
東方白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好,有一定的深度。
biglow 回複 悄悄話 陳平這個人的履曆很奇怪,從搞物理那麽嚴肅的學科轉到社會經濟戰略這種八卦的領域,表明其做不了什麽學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