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收藏的清代瓷器所想到的

(2007-08-05 16:14:47) 下一個


不小心得了兩件清代瓷盤,如獲至寶,好不得意。

清代的東西,古物呀,通常都是躺在博物館裏,或者傳承在這裏的殷實人家。一個窮留學生,當年隻身渡洋,手提一隻箱子,兜裏幾片美刀,都是為了眼前過日子的,生活像浮萍一樣,漂來漂去,連根底都沒有,怎麽可能有古董繼承下來?如今淘得比祖母年齡都大的寶物,自然是樂嗬嗬,喜洋洋。

在國內,祖上留下的古物還是有的,可惜我見都沒有見過,在文革的時候都毀了,我奶奶隻留了幾個生活必需的瓷具。印象最深的是一對大肚子的青花瓷瓶,它們能幸存下來是因為一隻裝著陳年的蕎麥粉,奶奶每年都用白白的蕎麥粉做幾片黑黑的蕎麥粑。據說,蕎麥的涼性很大,而且越陳,涼性越大。我們家的蕎麥粉,因涼,食用量很小,因陳,而顯得珍貴。青瓷瓶又得益於蕎麥粉而得以生存。另一隻青花瓷瓶被我奶奶用來裝芝麻米粉,這也是我們家少不了的東西。每年,我奶奶都要親自做幾斤這樣的米粉。印象中這粉做起來特別費工夫,米先要浸泡,時間要恰到好處,然後到鍋裏用大火炒,最後在鄉下帶來的石頭磨子上碾。我奶奶右手握著石磨上的木柄,轉動著磨子,左手一小把一小把地往磨孔裏添加炒好的米。我小時候就眼巴巴地等著米粉從磨縫隙裏被碾出來,嚐嚐那第一碗米粉的滋味,那香呀,至今沒有美食能敵。我奶奶每年都要為此忙碌好幾天。

當我得到清代瓷盤的時候,不由觸景生情。如果我把那一對青花瓷瓶帶出來,如今也是古董了,既有家傳的價值,也有對奶奶的深情。可惜,移民意味著連根拔起,另起爐灶,傳世的古董也要從頭收集,憾。這兩件清代的瓷盤仿佛是對我的慰籍,能不喜上眉梢?

在國外,通常能查出古董的身世來曆,欣然,查查看。

查到的第一篇文章就給我潑了一大盆冷水,讓我大吃一驚。據文章說,這類瓷器是中國專門用來出口的,還有一個專用的名稱,叫外銷瓷器,其質量粗糙,數量巨大,泛濫於歐美的古董店,卻難以成交,所以這類瓷器不值錢。聽起來像在說中國今天的廉價產品,不覺隻冒冷汗。繼續查其買賣的價格,果然不是太貴,清代的東西有時候比歐美名牌瓷器還便宜,與其古董的身世極不相配,不勝唏噓。

其實,當時的中國瓷器的水平仍然是全世界最高的,出口的瓷器可不是依賴廉價的勞動力和靠犧牲資源和環境,而是靠領先的技術。另外,古人出口瓷器很牛氣,最好的東西不出口,恭給皇上或留著自己用,滿足內需,多餘的才出口,平庸的東西才出口,不象後人,都是拿最好的產品廉價滿足外需,多餘的才給內需。古人,牛。所以說外銷瓷器的質量粗糙,可能是恰如其分的評價,可那些瓷器在當時的洋人眼裏都是高品位的追求呀,如今怎麽落到這個田地呢?

中國瓷器的外銷在唐朝就開始了,但大量生產僅供外銷的瓷器應該是在清朝。當時很多外商到中國簽合同、下訂單,中國的廠商根據訂貨合同上規定的器型、尺寸和圖案來生產,這類瓷器全部用於出口,完全沒有內銷,故名“外銷瓷器”。因為是外商來訂購,外商就會提出要求,按西方國家的要求和習慣來製定圖案和器型。於是除中國山水、花鳥、人物外,瓷器上出現了西方的風景人物、靜物素描、聖經故事等。也產生了高腳果盤、西式水罐這些中國人的生活中不常用的器皿。

在清代前期,中國瓷器是西方國家本地陶瓷所不能比擬的器皿,收藏中國瓷器是時尚和榮耀,更有貴族到中國定購表現家族的甲胄紋章。紋章瓷因為其多為貴族、皇室成套訂製,他們不僅出高價,質量要求也最為嚴格,是外銷瓷中最為精美的,這類瓷器至今仍然有很高的市場價值。清朝後期,平民化瓷器大量湧現,圖案主要是傳統人物和花鳥蟲魚,人物不是清朝時期的長辮大褂,而是古代的才子佳人,但圖案整體又顯然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寫意手法,具有濃厚的西方色彩,仿西洋琺琅畫法,色澤鮮豔、華麗奪目。因大量采用中國傳統瓷器中不曾有過的玫瑰色和玫瑰花,這類瓷器又被稱作“玫瑰係列”,又因相當一部分圖案含一個描金的園環,也被稱作“玫瑰環”瓷器。玫瑰係列瓷器出口的量大且時間跨度長,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一獨特的風格保留至今,人們隻要一說起玫瑰係列圖案,就能了解其風格含義。當時的出國主要是通過廣東的海運,瓷器在景德鎮燒製,白胎瓷運到廣東後,就地加工上彩,隨即裝船出海。因此這種風格的圖案也叫“廣彩”。

“玫瑰係列”瓷器的大量出口,泛濫成災,以至於這類瓷器與中國傳統瓷器分道揚鑣,徹底走下了神壇,成了廉價的代名詞。我收集的兩件瓷盤就是典型的玫瑰環瓷器,百年後也隻有百餘美元的價值,低於百年前美國自己製造的劣質陶器。

玫瑰係列瓷器出口到歐美的形式是通過下訂單,很像我們今天盛行的貿易方式。外商拿著設計好的圖紙,找到一個廠家,要求生產一萬件米老鼠形象的玩具,價錢嘛,當然是廉價的,至於這個玩具在歐美市場上賣多少錢,外商的利潤是多少,這些都跟生產廠家沒有關係。當然,品牌跟中國的生產廠家就更沒有關係了,在市場上它叫迪斯尼,不叫“熊貓”。

玫瑰係列瓷器出口的時候,沒有自己的品牌,外商也沒有為這類瓷器冠上一個西化的品牌,因為那時候的“中國瓷器”本身就是一個品牌,比外商自己的品牌響亮多了。這一點上與今天的外貿有明顯的不同,但銷售方式卻基本雷同,沒有中國商人來到歐美開發市場,而是把自己的品牌恭手交給了別人,於是中國瓷器的命運就不在國人的手裏了,喪失了自主權。如此這般,玫瑰係列今天的結局就是注定的了。

我會好好保存我收集到的玫瑰環,它是中國外貿曆史的縮影,是個悲劇的產物,而且這個悲劇在今天依然重演著。玫瑰環,我等待你鯉魚翻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希望小放的古董可以翻身。長知識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