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國店 vs 中國店

(2007-06-08 05:53:27) 下一個

幾年前剛搬到我們這旮瘩的時候,隻有寥寥幾家小規模的東方食品店,破舊而且品種單一,很是羨慕和向往有中國城的大都市,那裏有琳琅滿目華人獨好的商品。韓國人首先打破了這裏的寂靜,兩年間開了三家大型食品超市,除了一家的生意稍微清淡外,每到周末韓國店裏都是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火紅得不得了。有時候我都眼紅,這裏的華人不比韓國人少,咋就開不出這樣氣派的商店呢?

韓國店成了我們每個周末的必到之處,在那裏秤幾斤蔬果、抓一條活魚,很能豐富這個星期的餐桌。

這個周末的朋友聚會,我們也不忘到韓國店去挑幾樣菜,配幾個冷盤。L君嚐了我做的“夫妻肺片”,說:“這味道正宗,好吃,是從中國店買的吧?”

我說:“原料應該是從中國進口的,但是從韓國店裏買的。”

“怎麽不從中國人開的店裏買呢?”L君瞪了我一眼,繼續說:“不久前開的一家華人超市,規模跟韓國店一樣,甚至更大。但一個多月下來,已經慘淡經營、舉步艱難了。”

我說:“是有朋友跟我說華人也開了一家大超市,但我開車得繞道,一直沒有機會去。”

L君說:“一定要去,一定要去,為了這家中國人自己開的店,大學裏的中國學生自發地免費做廣告,華人當然要照顧華人的生意。”

把買賣上升到同胞間的團結互助的高度,我覺悟不高,沒有往這方麵想過,盡圖自個方便了。

L君繼續說:“韓國人開店的時候,華人都去捧場。”這一點我倒是注意到了,韓國店裏至少有一半的顧客是華人,當初是,現在也是,如果你不小心撞了別人,你用中文說對不起,對方多辦也用中文回應沒有關係。說韓國店的生意是華人撐起來的,並不過份。

“可是,中國人開的店裏,一個韓國人都不來,專門為韓國燒烤準備的肉,一盤也賣不出去。”L君憤憤不平地說,“在這三家大韓國店開張前,韓國人寧願光顧規模更小的韓國店,付更多的錢,也不去中國人開的店。”L君說的好像真是那麽回事,我曾經去過一家小韓國店,店主是一對老年夫婦,既不會說英語,也不會說中文,顯然隻做韓國人的生意。我在那裏買了一棵大白菜和一盒豆付,價格都比中國店貴一倍。

“韓國人的民族意識真他媽的強烈,互相抱團成鐵桶似的。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韓國人紛紛解囊,寄錢回國,往水裏扔錢也在所不辭。”看來L君對韓國人的抱團排外的作法,既厭惡又羨慕。韓國人的民族意識到底強烈到什麽程度,我不敢妄加評論,但我們這裏住的一韓國人家,家裏的三輛汽車全部是韓國產品,興許可以印證L君的抱怨。我最羨慕這裏的韓國孩子們,他們在一起都是用流利的韓語作交流,不像華人子弟,很難看到他們之間用漢語對話。

L君話鋒一轉:“可是我們中國人,簡直是一盤散沙,看不到一點團結互助的精神,眼看著華人自己的商店慘淡經營,也不伸出哪怕是一點點援手。”聽到這裏,我心裏咯蹬了一下。L君越說越激動:“僅僅因為多繞一點路就不願意光顧華人店了,更何況華人超市裏有更多華人喜愛的商品,而且價格更便宜。”這不明明在說我嗎,我的臉不禁紅一陣白一陣,很是不好意思。

L君繼續慷慨激昂:“我去年去首無爾的時候……”,我打斷L君:“是漢城,我習慣叫它漢城”,嘿嘿,我反戈一擊。L君愣了一下,但很快反應過來了。“對對對,是叫漢城,中文是我們的語言,該怎麽稱呼是我們的自由,容不得韓國人來指手畫腳,有本事把漢語變成他們的國語呀。”L君一邊說一邊在我的肩上拍了幾下,很讚賞我的民族氣節。

第二天,我們正好又要去買這個星期的食品了,我按慣性又駛向了韓國店的方向。我LP這個時候開腔了:“調轉方向,去中國店,中國人就該抬中國人的莊。”

“對”我連忙附和,“從我做起,看今後誰還敢在咱麵前撒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簫笛 回複 悄悄話 高麗棒子是世界上最下流的民族!東北銀說了:高麗棒子不可交,拿著**當辣椒~~。 咱要在經濟上憋死丫挺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