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民主令馬英九狂勝(兩篇)

(2008-03-22 20:20:21) 下一個
是民主令馬英九狂勝(兩篇)

轉自中國之路《時政與理論》http://chinaway.org/bbs/viewforum.php?f=5

目錄
張三一言??是民主令馬英九狂勝
海边的卡夫卡??馬英九大  人民将投票给主张改革的人



是民主令馬英九狂勝

張三一言

為甚麽說是民主使到馬英九狂勝?

我們首先來看看民主在社會矛盾衝突中起到甚麽作用。

這裏的民主主要指的是民主製度的操作或自我修正作用,當然也指民主意識在的作用。

社會上發生的普通矛盾,例如兩夫妻對家庭開支不同意見的矛盾,是無能為力的。

另一極端,有一種是絕對非利益矛盾衝突,比如宗教矛盾衝突,特別是極端的宗教宗教矛盾衝突,極端的政治意識型態,例如共產黨的毛澤東思想等,民主除了從外部對它作抗爭外,其它辦法很難生效的。在一些極端宗教意識型態國家,即使建立了民主選舉的製度,民主也是無能為力的。現實中一些伊斯蘭原教旨濃厚的國家建立了民選政權還是極權本質就是證明。

在民主社會裏,民主對社會上發生的政府與民眾、民眾中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利益衝突是有效的,往往還是即時有效的。

社會上的政治或意識型態矛盾衝突可能不表現為利益矛盾形式,但是它多數是由益利衝突上升而來,或者是在它後麵有強大的利益訴求支撐着的。它可能表現為民主與專製矛盾衝突;現時中國現狀即如此。在民主製度下,政治或意識型態矛盾衝突仍然存在,但是不表現為兩種製度的鬥爭,而是緩慢地表現在向善和向符合人性方麵自我修正和調節。

這次台灣民主選舉,馬英九大勝,就是民主製度向善和向符合人性方麵自我修正和調節的彰顯表現。

我們再更具體地分析一下。大體上,這次決定台灣選舉勝負的因素∶其一是,執政者的政績,主要是經濟表現。其二是,政治意識型態。台灣政治意識型態被始表現為民主與專製之爭,這個鬥爭代表民主一方的民進黨取得了勝利而告終。繼後主要是表現在統獨之爭。但是在民主製度作用下,極端的統獨已經自我修正為向中間本土化集中(實質是向民進黨的中性政治訴求靠攏),矛盾基本上消解了。但是統獨衍生的族群矛盾則因為民進黨為了權力而繼續鼓吹和挑起族群仇恨和鬥爭而持繼。其三是,挑起民眾非理性反應的偶發事件,我想信例如四年前那棵有眼睛的子彈擦傷陳水篇肚皮事件就是典例。這次民主選舉中,我們看到了民主在這方麵起的向善向人性的自我修正作用。仇恨和非理性民情,隻能在一個短期間內起作用,時間一長,人性就會離棄仇恨和非理性,轉向寬容、善和理性。

民主製度為人們的向人性向善提供了條件,為人心向善轉提供了工具(或說是程序)──選票。這次選舉,民主消解了民進黨長期挑動族群仇恨代之為族群和解,民主反對了本是華人而大搞“去華化”的根本違反台灣人意願的事;民主否決了陳水篇胡搞的“陳蔣舊”(類似除四舊)。或者還可以說民主防止了類有眼睛的子彈擦傷肚皮的偶發事件。

前八年陳水篇和民進黨中人所作所為或多或少代表了反人性的惡。在陳水篇一方己證明是不善,可悲的是謝長庭正好是陳水篇的繼承;馬英九一方則未能證明,正因為如此,人們還可以寄於期待。在民主機製下,人心思變,隻好選馬去謝了。這就是民主自我修正錯誤的結果。

五年以來,我就多次提出警告∶民進黨必定葬送於陳水篇。但是,民進黨中在網上的言論回應是不認同且反駁我的觀點。反對者可以到今天不認錯,但是,民進黨在政治思想上清算陳水篇,把陳水篇掃入政治垃圾痛是勢所必然了。可是,為時晚矣;民主黨已經被他搞到半身殘廢 了。

今天台灣是民主的勝利,但是也出現某些過了頭的事實∶國民黨完全掌握了行政立法兩大權,大大削弱了民主製度中製衡與監督的功能。雖則現在說國民黨一黨獨大、一黨獨裁尚言之過早和言之過甚;但是,存在走向一黨獨大、一黨獨裁的條件是具備了,可能性大大增強了。這是現在不持黨派固定觀點的獨立民主人士,尤其是獨立的評論者,要給予充分關注的。

我認為,民主人士今後的重任是反對國民黨走向一黨獨大。這就要支持民進黨,特別是支持他們修正錯誤,要支持他們恢複元氣,讓他們有足夠力量製衡和監督國民黨政府。

2008/3/22



@@@@@@@@@@@@@@@@

海边的卡夫卡馬英九大  人民将投票给主张改革的人

为什厶我会预测馬英九大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凡主张改革的必 ,凡给人民於希望的必 .
一,2000年总统选举,陈水扁求变大 
2000年的台湾是一个人心思变的时代。旧體製的弊病日益暴露,人们对历史上的腐朽独裁专製记忆犹新,而黑金政治更让人深恶痛绝,人民渴望能有个脱胎换骨的改变,而连战的“稳定者”形象令人感到恍如隔世,他主打的“安全”、“安定”、“安心”與现实如此格格不入,李登辉明白宣示连战将延续他的政策,对黑金與独裁专製的恐惧使连战的得票最低,宋楚瑜也没有清醒地看到台湾的人心思变。隻有陈水扁抓到了舆论的关键,其舆论诉求的关键词是“变”,“变变变”的一係列广告引起了很多选民的普遍共鸣,民进黨用“改革”——“政黨轮替 你我都有利”——“换个人试试看”,把选民的求变心理转化为自己的选票。特别是李远哲“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喊出一个最命中国国民黨要害的口号,一举把阿扁送入了总统府,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给人民希望的人终获得 利,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讽刺.


二,国民黨主席选举,马英九主张改革大 
2005年7月16日,国民黨主席选举结果揭晓。台北市长马英九以375056票、71.51%的得票率,压倒性地击败其竞争对手、“立法院长”王金平(143268票,得票率27.32%),当选国民黨新一任黨主席。王金平为什厶会大败?王金平败在紧捧连战LP,與马英九相比,王金平 在人脉。作为来自南台湾的本土派大佬,王金平在台湾南部7个县市具有相当的号召力與影响力,同时,近三十年的立法院生涯和十幾年的国民黨中常委经历,使王金平在黨内人脉極厚。国民黨主席连战及多数中常委、亲民黨主席宋楚瑜等泛蓝重要人物都支持王金平,国民黨大多数立委也支持王金平,而众多基层黨部更成为王金平选战动员的最有力武器,这些基层桩脚在动员组织上,能够争取大量铁票,是王金平参选的最坚强後盾。在这種情况下,为什厶王金平会大败呢?因为王金平忽视了国民黨基层黨员强烈要求改革、夺回执政权的决心,言必称连战,连战长连战短,而连战在总统大选是连战连败,国民黨这个“百年老店”,已是弊端重重,组织涣散,影响力與整體实力逐年下降,这種情况下,在国民黨基层黨员期待国民黨权力機腹能够“世代交替”,渴望国民黨改革,为“百年老店”展现新氣象,最终在2008年东山再起,夺回执政权,因此是不可能再选出一个新连战来再尝败选苦果,而马英九迎合了基层的期盼,一贯主张国民黨改革,扫除黑金,予人开拓进取的形象,给泛蓝选民以“2008年总统选举 选”的希望,符合泛蓝选民的需要,被认为是能为国民黨赢得2008年总统选举的唯一人选。所以实际上王金平还没选就已经输了.

三,民进黨黨内总统候选人选举,與扁切割的也大 

2007年5月6日,在民进黨的2008年“总统”大选黨内第一轮初选时,谢长廷为什厶会大 ,苏贞昌又为什厶会惨败呢?

选举前苏贞昌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行政资源到民进黨的票仓南部地区造势,民进黨南部执政7县市的主要首长全部到场为其站位,声势不谓不浩大。他错就错在选前跟阿扁走得太近,受到阿扁的拖累。苏贞昌原與新潮流较近,在接任行政院长一职後,在处理两岸经贸关係上,政策采取某积極务实开放的态度。苏贞昌这些政策被当作“苏修路线”遭到陈水扁等深绿份子的猛烈炮击,特别是陈水扁官司缠身被红衫军围堵时,苏贞昌曾要求阿扁宣布一审判决有罪就下台,否则他就请辞行政院长。批评者认为,苏贞昌当时形同对阿扁逼宫。遭其它参选者围剿,在種種压力之下,不得不退回深绿懷抱,拚命巴结阿扁,重新获得阿扁的信赖。阿扁在电视专访故意说漏嘴挺苏,反而让原本估计苏贞昌会以1.5-3丌张选票的優势领先谢昌廷,没想到结果却以1.5丌张选票之差反输给谢长廷。为什厶?因为自民進黨執政以來,績效不彰、弊案叢生。在國家經濟衰退之際,阿扁家族亲信及执政团队还被揭發眾多貪腐事證,引发人民不滿,開始引發議論與抗爭,尤其是在百丌人民倒扁运动之後,一些民进黨及亲绿人士就开始考虑如何在後扁时代,與阿扁做切割,“七一五学者”等传统亲绿力量一一與阿扁劃清界线,期待未来民进黨能浴火重生。2006年台北市长选举,民进黨因阿扁的贪腐案被拖累至穀底,谢在愁雲惨雾的氣氛下被征召出战,虽然最终落败,但由於谢在选举时,拒绝阿扁站台,把阿扁與许纯美相提並论,谢的得票率反较上届有所提升,由於扁谢幾十年的“瑜亮情结”,愈来愈多“反扁”力量加入“挺谢”阵营,把民进黨改革希望寄托在谢身上,所以谢才有办法在不利的情况下,突围而出一举击败苏贞昌,苏贞昌大败,实际上等於阿扁大败,阿扁已彻底成为跛脚总统.

四,2008年总统大选,谢战略上的错误,把改革的希望,让给了馬英九.

马英九「乘风破浪 台湾向前行」,马拚经济两岸共同市场等至少给人民带来了願景跟希望,而谢隻打马的一中市場(兩岸共同市場)绿卡,对马的忠诚度进行攻击,主攻西藏问题黑心产品承認中國學曆之类,虽然会引起民众恐慌,战术上是成功的,引起了部分人对马忠诚度的疑虑,及对统一对中共统治的恐惧,但是在最後的造势晚会上,谢却没提他的幸福经济,「挺台湾救民主 」之类的,都是被动诉求,隻以悲情诉求人民的支持,却没主动给以人民希望,对於人民对这八年的来感受,对於台湾的未来连个願景都没有,在战略上显然犯了大错.谢在攻击马的经济政策时,自己却没有好好告诉人民,他要以什厶样的经济政策,来带给人民於希望,这八年来台湾领导人弊案连连令岛内民怨沸腾,而物價飙升、薪水不涨、卡债风暴,也让升鬥小民感到日子愈来愈难过,人心思变,谢却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经济问题,没能给人民一个积極改革的态度,如果候选人不善於“许”选民一个“未来”,选民也会吝啬给候选人一个“未来”。

历史会说话:凡主张改革的必 ,凡给人民於希望的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