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情婚姻與放牛 轉貼

(2006-08-29 13:58:41) 下一個
文章作者: 激情四射 筆者曾做過多年生意, 結婚亦有旬年, 每思之, 戀愛婚姻之與做生意, 頗多相似。兩人見麵之始, 互相拿出來的都是精挑細選的樣品,待價格條款交貨期一應談妥後,為使交易合法化, 乃以合同束之。 等正式合同一簽, 發來的卻全是水貨, 與樣品差之甚遠,於是糾紛驟起, 煩惱陡生…。 縱觀古今, 人類之最大煩惱乃源於此。 緣何如此? 皆因人類於婚戀期許過高。人之外其他動物媾合皆為延代, 故分合自然; 人類於延代之外, 另賦其諸多浪漫功能, 是為煩惱源。 愛情無疑是美好的: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過,人間無數。可她又是短命的,象韭菜,割長不盡,所以一輩子愛一個人可能性不大,能白頭到老的,都是些不大講情愛之人,於淡情之中找到了愛情之外的支撐物,相扶走過一生。 人類若審其本性, 本不該對愛情有過高奢望, 喜新厭舊乃人之天性, 人類於婚戀之外, 在其他領域皆承認這一現象, 美其名曰“推陳出新”, “新陳代謝”, 並褒其為推動社會發展之動力, 唯獨在婚戀一節, 卻羞於承認這一公開的秘密。 愛情其實就象是一種病, 一種間接性發作的精神病, 她發作起來理性無法控製, 症狀消失同樣也無法靠理性挽回。 既然愛起來無理性, 那麽愛完了也就沒有責任可言; 要麽是無理性的愛, 要麽是理性的不愛, 魚與熊掌, 不可得兼。在愛情裏找責任, 無異於緣木求魚。 愛情的催化劑是欲望, 既然是一種”望”, 那就不是欲要就要得到的。> 裏的男主人公“寤寐思服, 輾轉反側”, 皆是因為“求之不得”。夫妻同 居一室, 旦夕處之, 招之即來, 揮之即去, 時間一長, 配偶的形象在他們心中早被撕得粉碎, 躺在床上 就像兩條從冰箱裏拿出來的凍魚, 哪裏還有欲望? 欲望一消失, 愛也就象霧象雲又象風, 不知吹到哪裏去了。 任何事隻要一不新鮮, 就象跑了氣的啤酒。 戀愛的雙方, 就象兩股水流, 水的鮮活生命在於其歡快的流動, 一旦你把他們囚於一池, 他們就失去了生命, 也就成了聞一多所詠歎的: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既然愛情拒絕圍牆, 或許我們可以把戀愛與婚姻先分開來? 到了談戀愛的年齡, 就去談戀愛, 拚命地談, 使勁地玩,不要考慮結婚的事。我覺得談戀愛也和讀書一樣,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都有其精彩之處, 你每讀一本書, 都有一份收獲, 書讀多了, 始能自辨好書壞書, 爾後始能擇好書而藏之。 中國的父母禁止兒女多 涉愛河,言怕其學壞,不學,又焉知好壞? 待到婚嫁之年, 說不定頭一次就碰上個敗家的壞種, 因懵懂無知而隨之,豈不糟糕一輩子! 西諺有雲:“在碰到你的白馬王子之前, 你得吻一千個癩蛤螞。” 就是這個道理。 於戀愛一節, 國人很在乎對方是不是初戀, 否則就覺得吃虧多多。 其實找對象就象加工寶石, 第一個人把你從地下挖出來, 稍去浮灰, 就交給下一道工序; 下道工序磨完A麵, 再交給下下 一道工序磨B麵, 如此下來, 最後一道工序的那個人拿到的將是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石。如果你一直被放在第一個人那裏, 他磨幾下 就厭倦了, 扔之一旁, 你或許一輩子無緣放光於人世。 當你身上浮躁的浪漫被愛情的激流衝淨後, 你就該收下心來準備結婚了。婚姻的內容更多是柴米油鹽, 少了戀愛時的花前月下。婚姻靠真誠理解寬容等要素來維係,它培養的是一種親情,而不再是激情。沈君山先生在其>裏說:“真懂愛情的人,不隻在獲得, 更在如何轉化。失敗了, 如何轉化為友情; 成功結果了, 也要化激情為溫情, 使之可長可久。” 實乃至理名言。 很多年前, 我寫過一首詩, 名字叫 “給你的愛情裝上變壓器”, 談戀愛的時候, 你可以以幾千伏的電壓在高壓線上隨便瘋; 一旦想成家, 就得給你的愛情裝個變壓器, 要不然幾千伏的電流衝到家裏, 馬上短路。 戀愛可以視為成長的過程,在戀愛中學會做人,尊重人,體貼人,學會責任和義務。戀愛使你成熟,為你的婚姻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戀愛消耗掉你過多的激情,使你更能適應平淡的婚姻生活。如果你這根木頭在婚前已經把明火燃盡, 你馬上就會發現原來暗火竟是那麽的溫馨而恒久, 沒有逼人的熱浪, 當然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炙傷。親情的建立, 就是把濃情稀釋, 把高壓變電, 把高溫恒定。 如何讓婚姻之舟不至在人生長河擱淺, 各位都是好舵手, 我不想阮門弄槳。 不過婚姻穩定有一個重要的砝碼, 那就是雙方用實際行動生產出來的產品--子女。 如果把婚姻的雙方比作一件褂子的兩襟, 那麽子女就是把他們連接起來的鈕扣; 如果把婚姻比作一條船, 那麽子女就是船上最重的壓艙物。 國人婚姻穩定一向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不過婚姻的穩定與質量並不成正比, 甚至有點成反比。這種高穩定低質量婚姻狀況的形成有諸多原因, 我看主要還是因為沒有距離, 不分彼此, 攪成一團, 終成一盆亂糨糊。“親密無間”並不是理想的婚姻形式, 親密是必須的, 但一定要 “有間”。西諺雲:“親近生狎匿。” 再偉大的人物, 一旦親近得一覽無餘, 你就再也尊敬不起他來了。 古人講“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都是有道理的, 距離產生美嘛。當然這個距離要適中, 太近太遠都不行。 國人於婚戀特講究唯一性, 唯一性實際上就是占有性。如花少女一談戀愛, 就不能與其他異性自由接觸, 婚後更得唯丈夫之頭是瞻, 社交圈子急劇小化, 如此將來豈不是嫁雞像雞, 嫁狗像狗?戀愛婚姻很像一條大河, 上遊靠自身愛的源頭尚能保持河水的流量, 到了中下遊, 隨著河麵的增寬, 源頭水已遠遠不夠, 這時就得靠眾多的支流來注水。這些支流或為友誼, 或為曖昧, 或為感情, 隻要你自信他們篡不了主航道, 又何須你一一費心勞神去堵? 堵完了, 旱時無水注入, 澇時無處泄洪, 婚姻長河不是幹涸,就是泄堤。 古代中國較為人道,於妻之外,有妾,於妾之外,有妓,三者合理搭配,互通有無。何謂通有無?妻乃正室,必出之名門,會女工,尊婦道,守女節,如此必缺激情;此缺正好由妾補上,妾一般來說門第稍差,婦德也差,有的還是青樓從良,象京劇裏的蘇三玉堂春,但他們差不多都瘋情萬種,激情四射,比正妻有味道多了。但不管是妻是妾,均不能解決男人們心靈的追求,而妓又正好來補缺。“妓”在說文解字裏就是“女技”的意思,是一種技術職稱,要求很嚴,可以說是女科舉,今天的女孩子們還真沒多少能幹得了這一行當的。科舉有很多檔次,鄉試、會試、殿試一大串;妓也一樣,大部分也就是個"寮",成"青樓"的也不多,也就李師師,杜十娘等不多的幾個。古代逛妓院叫"狎妓",乃是去顯本事去了。妓女做到"青樓"一層,就到了頂,琴棋書畫,吟詩對詞,無所不能,所以說那時的妓可比現在的雞有檔次多了,現在的雞是純體力勞動者,幹活拿錢,動啥不動腦,她們的先輩是藝妓,比的是吟詩做畫,彈一曲,唱一首,看誰會的技多,而不是比誰會的姿勢多。 我們今天能看到那麽多的唐詩宋詞元曲,其實也應該感謝當時的那些妓女們。在印刷業和造紙業均不發達的古代,不是每個騷人都出得起書的,那時的藝妓們為了學習更多更好的本領,爭相把到她們這裏來消遣的文人騷客們的作品傳抄下來,這才使眾多的作品不至於失傳。而文人騷客們也在這裏抖落一身的肮髒,靈魂再高高地飛到空中,一身輕鬆地創造出更多流芳百世的佳品來。 如此看來,今天的男人們比起他們的先輩來,已經很委屈了,偶爾紅杏出牆,也是大可原諒的,隻要不把杏樹挪到別人家院裏就行。 女人們待老公,應學那放牛小郎。放牛郎牽牛行於道,必偶鬆韁繩,讓牛啃幾口路邊之野草,然後輕帶牛繩,牛便乖乖隨他而去。如一味繃緊韁繩,一口野草也不讓它啃,它必掙斷牛繩而去,成為野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