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請你深思生活中的十個問題 轉貼

(2006-08-29 13:57:52) 下一個
送交者: 比較幽默 於 February 06, 2005 : 1.“拾金不昧”的背後   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你揀到價值1元的物品,並且你知道失主是誰並很容易歸還。問:你是否會交給失主?   如果答案為“是”請繼續。接下來將題設中的1元換成10元,問題不變,再次回答。依次類推,順次回答100元、1000元、10000元……   (甚至可以再為題設增加條件,即:分兩種情況分別回答:一種你知道這筆錢對與失主幾乎沒有價值,另外一種則錢對於失主至關重要。)   題注: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夠堅持到底。“拾金不昧”一直屬於道德範疇。然而通過回答這道題,我們是否該思考一下:在“道德”的外衣下,隱藏著的是怎樣的人類行為動機? 2.君子與小人   假設世界上分為君子與小人兩種人,並且頭上都貼著標簽。君子光明正大,小人行為卑賤。這時,出現這樣一種狀況,其中一君子需要達到一個目的,但必須對小人做出一種卑賤的行為,是放棄還是繼續?假設你就是那個君子,請做出選擇。   題注:相信很多人認為對待小人就應該“以其人之道還製其人之身”,這種說法表麵看起來沒有一點疑問。然而在這道題中,出現了以下幾點疑問:(1)君子的歸宿問題。君子做了卑賤行為,那他是否還是君子?(2)小人的懲罰問題。誰該為小人對社會的危害做出懲罰?(可以假設,對於道德內違背,社會對其自然產生的懲罰是不完全的。)(3)一種極端情況:世界上隻有兩個人,一個君子,一個小人。(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自己思考)   如果覺得此問題不好把握,那麽來思考生活中的這種情況:兩位男生同時喜歡一女生,公平競爭,且勢均力敵。而這兩男生中一位即上題所提“君子”,另一位為“小人”,兩人相互知曉,而此女生不知。然而,“小人”未對此女表現出任何“小人”的行為。作為“君子”的你是否該把這個信息告知給此女生?(“君子” 與“小人”是可變的外在定義。) 3.“愛”的難題   你有自己的男/女朋友,然而這時出現了第三者,並且你也對其產生了感情,但你並未表達出來。同時,你也一直深愛著自己的男/女朋友,並且不會背叛對方。你必須拒絕這個第三者,那麽你會說“我是愛你的,但是我們不能在一起。”,還是說“我根本對你沒有感覺,你不要再糾纏了。”如果你是這個第三者,那麽你希望得到如何的解釋?   題注:愛與不愛,本就是個難題,再加上人性的複雜,使人更為之癡狂。這裏是其中的一種情況。也不好多說什麽了,大家自己去體會吧。 4.愛心企業家   你是一位有愛心的企業家,工作的時候平均每小時為社會創造100的價值。那麽你是否會花時間去照顧一位孤寡老人?如果自己雇人去照顧的費用為10/小時。   題注:典型的經濟學問題,然而放在人性的角度,也許答案並不是那麽地唯一。 5.得與失   依次思考下列問題:   你被告知將獲得100的意外之財,最後你隻拿到了10,你是否會感覺到十分沮喪?   你是否也會為東西的失而複得而興奮好一陣?   如果告訴你有一份愛情,你隻能擁有3個月,你是否還會想擁有它?   題注:對於同一樣東西,得到時帶來的幸福與失去時的痛苦,要自己去好好地權衡。 6.“不變”的結果   你去參加一個遊戲,遊戲依據每個人的表現(獨立進行)給予獎勵。並且所有的參賽者相互不認識,並且以後也再不會接觸。最後你獲得了100的獎勵。這時你是否想知道其他參賽者的成績?(如果知道成績需要付出10的代價呢?)   或者更現實的:你是否想去了解,你男/女朋友的過往情事?   題注:有這樣一種事實,它對你的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曾會有影響。然而當你知道的時候,情緒卻有了極大的波動。 7.感情“投資”   有這樣一個機會,你與一個人在網上相遇。你永遠不會知道他是男是女、是什麽身份、來自何方,你與他的接觸僅僅也隻是這一次(由任何方的離開而永遠告終)。你也不會從他那裏獲得任何有意義的信息。他需要你的幫助,需要花費你30分鍾提供一些信息給他。(這些信息的複述對你也沒有任何好處)問:你是否會幫他這個忙?   題注:大膽的預測一下,99%的人都不會去幫這個忙,其中不乏在現實生活中熱心助人的朋友。在沒有了社會關係,沒有了現實或者甚至是幻想中利益(包括對方)回報的情況下,感情是否還存在? 8.麵包與批薩   A和B生活在一個每個人隻有三天生命的世界裏,工作一天可以賺夠3天吃的麵包。然而如果多工作一天的後可以用一個麵包換一個批薩。當然,不會有人願意工作三天的。A選擇了工作一天,而B選擇工作兩天。當第2天B還在埋頭工作的時候,A悠閑地吃著賺來的麵包。然而到了第三天當A看到吃著美味批薩的B不禁有些嫉妒,吃起麵包來感覺也沒有昨日的香。而B看著吃著麵包的A批薩上仿佛灑滿了“驕傲”的調味料。如果你活在A、B的世界裏,你會選擇那種方式?   題注:選擇哪種方式並不重要,都有失有得。   然而問題是:假設A沒有看到B吃著批薩,麵包對於A來講仍象第二天一樣美味。而B,不但嚐到了美味的批薩,更多的是得到額外的一份“得意”。 9.山頂的泉水   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住著一個老和尚與一個小和尚……但這次並不再是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了。老和尚與小和尚都喝著山裏流下來的泉水。但唯一不同的是,老和尚打的是山頂新湧出的泉水,而小和尚打的是門前的泉水。有一天小和尚終於忍不住了,問:“師傅為什麽要舍近求遠去打山頂上的泉水呢?”老和尚說:“山頂的泉水要比山下的甜。”小和尚雖然點了點頭,但心裏卻在想:為什麽我一直以來都沒喝出來呢?   你認為誰更有道理些?   題注:這是一則寓言,姑且不管誰對誰錯。有時候快樂來源於禁忌,與獲得它所經曆的過程成正比。而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由於大多的“唾手即得”而失去它原先的一些樂趣呢? 10.農民與科學家   一位農民與一位科學家在各自的領域都做出了傑出的成就,並且他們為這些成就所貢獻的努力是相當的。(科學家的成果很自然對社會貢獻要大些)。現在你代表國家給他們一定的獎勵,你會給哪個多些?   題注:現實中的結果往往是科學家得到了更多的讚譽。有誰會懷疑這裏麵的“公平”?   外一題:有一對A國的雙胞胎,由於一次意外弟弟流落到B國。哥哥與弟弟在體育方麵都很優秀,都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擊劍選手。結果,就有這樣一次機會,兄弟倆分別代表兩國,同一時刻走到台上進行比賽。作為A國一員的你,希望誰獲勝?   題注:答案似乎顯而易見。然而這選擇背後的理性支撐是什麽?   結合兩題試著去思考: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社會待遇起著多大的影響?我們該如果理性對待環境所引起的差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