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裏的語言

我喜歡靜靜地把自己的感覺注入相機裏,讓它把我想說的告訴別人。
個人資料
正文

突尼斯,一個神奇的地方

(2014-01-09 10:04:23) 下一個

非洲是我一直想觸摸卻又有些膽怯的寶地,懷著好奇心,我來到了非洲北端的突尼斯.



首訪的第一個要點,是迦太基(Carthage),迦太基遺址位於突尼斯近郊北邊15公裏,頻臨突尼斯海邊,在突尼斯眾多古跡中最為著名。



據羅馬史詩《伊利亞特》描述:為躲避兄弟的仇視,腓尼基的狄多女王逃離了泰爾王國,從現在的黎巴嫩遠渡重洋,來此領導著這個欣欣向榮的國家。



 

從遠處,能眺望這座崛起的城市,泰爾人的領地,它就是始建於公元前9世紀的迦太基。

 

 

迦太基古城興建後,國力逐漸強盛,版圖不斷擴大,成為當時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之一。



腓尼基人的強盛後與羅馬帝國發生了直接的衝突。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腓尼基人被羅馬人擊敗。按照羅馬元老院的堅決主張,迦太基被羅馬軍隊夷為平地,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在一次據說長達10餘天的大火中被焚毀。



公元前122年羅馬又在舊址上重建城市,並使其發展為國內僅次於羅馬城的第二大城。公元698年,它被阿拉伯軍隊徹底毀滅。



 

突尼斯雖屬非洲,但在當地幾乎看不見黑人。我們的私人導遊和司機是意大利人的後裔。在突尼斯1千萬人口中,98%的人是穆斯林教徒。當地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和法語。

 



我們在參觀了迦太基遺址和博物館後,被帶到一處"兒童墓園",一個名為托斐斯(Tophet)的地方。這個墓地裏麵,有很多泥罐,裏麵裝的都是祭祀殉葬的貴族家的長子,從新生兒到4歲不等,時間大約從公元前4世紀到2世紀,大概就是羅馬―迦太基百年大戰那個時間段。集中了大量孩童遺骨的墓地,門口的牌子上用古老的文字寫著“SANCTVAIRE PVNIQVE”——其實,它才是所剩無幾的真正迦太基人遺留下來的寶貴古跡。回來以後補讀書才知道,Tophet是迦太基用兒童人殉的墓地。最初的考古發現真是令人不寒而栗。月光下的宗教儀式上,一些年幼的兒童被祭奉給拜埃爾--古代腓尼基人信奉的太陽神。但是導遊說,實質上當時並不是每家都將長子祭奉的,而隻有當長子患病才祭奉給神。

西迪布薩義德(Sidi Bou Said)的“藍白小鎮”。這個坐落在海邊峭壁上的小鎮,由白色的牆和藍色的門窗簡單地勾畫它純潔美麗的輪廓。



沿著鵝卵石漫步上坡,沿途看到擺放著各種工藝品的商鋪。這裏聚集著許多藝術家,他們的手工藝看似簡單卻包含著嫻熟的技巧。



突尼斯人的生活十分悠閑,他們的收入能滿足基本的生活,而宗教信仰讓他們對人十分慷慨。



據導遊介紹說,突尼斯的穆斯林銀行存錢和借錢都沒有利息,他們追求的是萬眾合一的境界。





我們在藍白小鎮的橘子樹下品嚐了當地的薄荷糖水茶,清涼和甘甜的味道,富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當我們離開小鎮的時候,我在車上看著沿路走過的人群,他們本身歐洲白人,裝束卻像中東人,受地中海海風的洗禮,他們黝黑的皮膚怎麽也不能變成非洲的黑人。這就是突尼斯人奇特的地方。



中午的時候我們來到了突尼斯市中心,沿路經過幾個沿海的新建城市,這裏的現代化設施讓突尼斯與世界接軌。



新建的海景公寓房價格高達80多萬美金。按突尼斯人的傳統,男孩結婚必須有婚房。所以投資和買房是突尼斯人最關注的事情。這和中國現代的習俗有十分相近的地方。



由於突尼斯這幾年來政局比較動蕩,市區的政府機構門前都停滿的裝甲車,大樓用鐵絲網圍起來。但這不影響附近的辦公大樓中年輕的職員在街道上午餐和休息。而與鬧市相連的老城區裏,縱橫交錯的集市依然人滿為患。



雖然老城失去了城牆,但仍然留存的城門。這裏的清真寺有10幾個分殿,可容納2000多人。



老街集市的分布相當有規劃,按照服裝,幹果,手工藝品等分成十幾類,人們在中間散布購物,對遊客來說,老城具有無限的魅力。



最後一站是參觀世界著名的馬賽克大型博物館。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專門展覽古代馬賽克鑲嵌畫的大型博物館。這裏確實珍藏了一些古羅馬時期的珍貴馬賽克作品。

 

展館的環境十分清潔,觀光者需要用塑料鞋套才能進入參觀。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並沒有機會全部看完。突尼斯就在我們初略的一瞥後消失在我們的眼簾下,但它卻以它的獨特,深深印入了我的腦海。

順祝各位朋友新年如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