じ☆ve CRAZY GIRLじ☆ve

愛可以讓好人變壞,壞人變好!
正文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雙重國籍:加國大陸移民的雞肋

(2006-10-15 13:11:38) 下一個
“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熟悉三國曆史的人們,對“雞肋”這一名詞的來由恐怕不會陌生。當時,曹操領兵討伐劉備。出師不利,屢戰不能取勝。退兵又恐遭人恥笑。欲進不能,欲退不願。正在進退維穀,心中猶豫不決之際,廚師送來了一碗雞湯,曹操見湯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巧此時將領夏候敦進來問夜間的口令。曹操隨口答道:“ 雞肋!雞肋!”謀士楊修一聽這口令,就令手下軍士打點行裝,準備歸程。並說,“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後來,人們便用“雞肋”比如沒什麽大的用處的東西。

  過去一周,加拿大華人社區談論得最多的議題,莫過於聯邦保守黨政府計劃“檢討”雙重國籍的問題。人們不僅對加拿大政府是否會取消雙重國籍政策高度關注,同時也擔心經此一役,中國默許雙重國籍的一絲希望也會化為烏有。社區和媒體中反對和支持聲四起。不過,在人們的眼中,過去作為忠誠度標識的國籍,現在似乎已經成為出行便利的工具了。

  再過兩天便是中國的國慶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於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來說,雙重國籍隻是他們碗中的“雞肋”,真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一石激起千重浪

  上周四(21日),加西新聞社(CanWest News Service)透露,聯邦保守黨政府正計劃檢討已經有30年曆史的允許在海外居住的加拿大人擁有雙重國籍的規定。報道指,聯邦保守黨高層證實,重新檢討雙重國籍法已被列在哈珀(Stephen Harper)政府秋季議題上,有可能要求定居海外、卻擁有另一個國籍的加拿大人,放棄加拿大國籍。

  保守黨黨團核心主席、也是國會公民及移民委員會成員的傑弗(Rahim Jaffer)日前對加西新聞社透露,聯邦政府即將檢討雙重國籍法,還表示,移民部長索爾伯格(Monte Solberg)會在不久後針對這項修法計劃,對公眾作出說明,而且可能“在幾周內”有所宣布。移民部渥太華發言人哈默(Lesley Harmer)也證實,未來幾個月,移民部的確是有檢討公民權利及責任法例的計劃。

  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本地華人社區的巨大回響,人們紛紛認為,政府一旦實施限製雙重國籍的規定,對移民將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第二天,幾大中文報刊均在頭版大幅報道社區對事件的強烈反應。在這些意見中,幾乎是一麵倒的反對聲音。有指此舉未見其利,先見其弊,雙重國籍製度的存在,對整個加拿大隻有好處,看不到什麽明顯壞處;有指牽涉到太多複雜問題,在執行上有困難;有指將會嚴重影響加拿大與亞太地區的貿易,人們會因為出入不方便而延誤商機;有指是逆世界潮流而動,也有違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國策……

  麵對社區的強烈反彈,聯邦政府立即出麵澄清。上周五(22日),哈默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計劃改變加國雙重國籍法例。而總理哈珀的國會秘書肯尼(Jason Kenney)也隨即在一次采訪中否認媒體所指聯邦政府“有意取消雙重國籍”的報道,指政府並未考慮取消公民的國籍。

  緣起黎巴嫩撤僑

  雖然加拿大國內對雙重國籍向有不同聲音,不過,30年來一直沒有政府敢碰。為什麽還未坐穩的保守黨少數政府會在這個時候提起這一敏感議題?時事評論員陳誌動認為,前不久的黎巴嫩撤僑事件顯然是導火線。

  今年7月,黎以衝突爆發,加拿大出動船隻和飛機前往中東營救持有加拿大護照的僑民。從7月19日至8月中旬,加拿大政府利用包機包船將大約1萬4000名加拿大公民運離戰亂地區至塞浦路斯和土耳其,然後搭乘飛機返家。其中哈珀更是親自用專機從法國巴黎前往塞浦路斯協助僑民撤離。

  據悉,聯邦政府這次撤僑行動共花去超過8500萬元公帑。但自從黎以戰爭結束後,目前估計已有7000人返回黎巴嫩。

  《多倫多太陽報》專欄作者沃盛頓(Peter Worthington)在一篇題為《方便的加拿大人》(Convenient Canadians)的文章中指出,盡管媒體連篇累牘地刊登黎巴嫩裔加拿大人抱怨加國政府行動遲緩,批評政府反應不快、撤僑不力,但也許人們不知道的一個殘酷事實是:在一個人口300多萬的黎巴嫩,竟然有5萬人持有加拿大護照!換句話說,在黎巴嫩的加拿大人比整個加國軍隊士兵的總數還多出一倍!而這些人既不是在那邊出席婚禮,也不是與家人短暫團聚,更不是遊覽勝地黎巴嫩的觀光客,而是地地道道的黎巴嫩人,他們在那裏工作、生活、蓋房子、養小孩,與本地居民唯一的不同是他們手中多一個本暗藍色的加拿大護照。

  沃盛頓說,這些人既沒有為加拿大的經濟做任何事情,更沒有象加國居民老老實實地每年交納稅錢,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們還是加國公民,可是一旦居住國出了麻煩,他們完全不找黎巴嫩政府,而是首先向加拿大政府求助,這邊要是行動稍稍遲緩了一點,他們便牢騷滿腹,怨聲載道。雖然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從責任上,加拿大應該作出反應並保護本國僑民,但全部開支均由政府買單似乎對全體加國納稅人並不公平。

  對此,沃盛頓直指問題核心是加拿大的雙重國籍政策。他認為這個政策不僅在突發事件時將政府置於十分不利境地,而且包容了恐怖分子和罪犯,使得加拿大不能將證據確鑿的對社會有害的有關人員進行遣返,特別是那些來自中東地區的移民;加拿大法院無視加國民眾的意願,甚至給蓋達組織頭目的家屬簽發護照,即使這個家庭成員自己都承認曾經在阿富汗槍殺過美國軍人。最後,作者主張如果一個移民想要成為加拿大人,他或她應該放棄出生國家的國籍,也隻能擁有一本護照;唯一的例外是加美之間:由於地緣、傳統及文化上的接近,加拿大人和美國人可以同時擁有彼此的國籍。

  加拿大現行國籍法

  根據一個專門收集各國國籍法資料的網站(multiplecitizenship.com)統計,目前大約有89個國家正式允許不同形式的雙重國籍或多重國籍。

  一向力主雙重國籍法的北京思源社會研究中心總裁曹思源表示,據他的研究,全世界24%的國家禁止雙重國籍。也就是說76%的國家以不同形式承認雙重國籍。

  加拿大現行“公民法案”(Citizenship Act)承認雙重國籍。在現行法案下,取得他國國籍的加拿大人仍可保留加拿大籍,除非自行申請放棄加國國籍而獲公民法官核準。

  雙重國籍(Dual Nationality),即“雙重公民身分”(Dual Citizenship)。

  所謂“雙重”是一種統稱,也可以是三種或更多。不管是“雙重”還是“多重”,其問題本身是一樣的。

  假如你本人,以及的家人,全都在加拿大出生,而你本人又從來沒有成為他國公民,則你很可能就隻具備單一國籍──加拿大籍。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你的孩子在加拿大出生,擁有加拿大國籍,他成長後又在他國生活,取得他國國籍,加拿大是承認雙重國籍的。

  可是,要是你本人或是你父母,祖父母中任何一人在加拿大以外出生,則視乎有關國家的相關法律,可能導致你有雙重國籍身分。比如你本人在加拿大出生,但你父母卻出生於加拿大以外另一國家,其後才移民前來加拿大,在該國特定法律下,你有可能被認定為該國公民,即使你從來沒有主動要求取得這種身份。

  加拿大統計局資料顯示,在加拿大有超過400萬移民(不在加拿大出生的人),同時擁有加拿大及至少另一個國家的國籍,但是,並無統計有多少加拿大出生的公民,後來取得另一個國家國籍的情況。

  加拿大在1977年修改公民法,允許加拿大人可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的國籍,30年以來,此一規定並未再修訂。不過,這並不表示國會沒有要修改雙重國籍的聲音,1990年代中期,國會有兩個委員會,曾建議修改公民法,改回單一國籍法,不過未獲當時執政的自由黨政府采納。在1993年國會一個委員會的建議報告說,允許雙重國籍會貶低做為一個加拿大人應有的價值,且建議修法要那些同時擁有其他國家國籍的公民,放棄他們的加拿大國籍。

  知名人士的雙重國籍問題,在加拿大也經常成為焦點。2005年9月,莊美楷(Michaelle Jean)接任加拿大總督前,同時擁有加拿大和法國國籍的她,成為眾矢之的。加拿大皇家軍團一直對莊美楷的雙重國籍身份持異議,因為加拿大總督名義上是加國軍隊的統帥,她的雙重身份令人懷疑其對國家的忠誠度。最後,在接任前的兩天,莊美楷決定放棄自己在2004年因家庭原因獲得的法國國籍,平息了這場雙重國籍的爭端。

  廢除舊製不得人心

  聯邦新民主黨移民問題評論員、本那比─道格拉斯選區國會議員苗錫誠(Bill Siksay),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支持現行國籍法例,反對重新檢討雙重國籍。他認為加拿大國籍的定義可以討論,也應該歡迎討論,但國會選擇在剛完成自黎巴嫩撤僑的敏感時刻來討論雙重國籍,時機並不恰當。

  苗錫誠說,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人與人的關係也日趨緊密,讓人們同時擁有雙重國籍,對加拿大延伸國力,及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交流,會有好處,他不知道為何保守黨政府要對此提出檢討。

  時事評論員姚永安直指保守黨政府此舉不得人心,會得罪不少加拿大國民,尤其是移民。他認為在目前沒有必要的情況對雙重國籍進行檢討,恐怕隻是滿足小部分保守派人士的訴求。他擔心這隻是一個開始,保守黨限製移民的措施會陸續出台。他認為不應該將稅務承擔與雙重國籍聯係在一起。如果覺得目前的稅製令一些生活在海外的國人占了他人的便宜,政府應該在稅製上加以改革,令其更加合理和公平,而不是在國籍上打主意。

  陳誌動則認為檢討是應該的,而且應該從中性、長遠的角度出發,確定曆史性方向。他反對預設檢討結果,並覺得需要廣泛征求各方意見,避免重蹈過去草率推出“海外資產法”的覆轍。

  加拿大亞太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張康清對雙重國籍問題有多年的研究,他說擁雙重國籍的加拿大人,是加國與各國進行交流的橋梁,這些回流至原居地的加拿大人,與當地市場說共同語言,了解商業運作及文化,且在當地的人脈關係,都對加拿大與當地的經濟交流起積極作用。他說,這些擁有雙重國籍的人士,能夠對加拿大做出的貢獻,是本地加拿大人所做不得到,他們的存在,需要很客觀的對待。

  加拿大移民顧問學會會長陸炳雄表示,總的說來,取消雙重國籍的政策,對於加拿大是弊大於利的。加拿大是多元文化並存的社會,這是加拿大的色彩和旗幟,如果改變雙重國籍的政策,在某些方麵將違背這種多元民族文化的政策。當然,對於一些突發事件,政府考慮經濟方麵的因素也是值得理解的。“但我們也看到,現在有很有情況特殊的人在擁有雙重國籍的時候還盼望擁有三重國籍,一旦政府下決心改變政策,這部分人將麵臨更大的不便。”

  大陸移民沒有得益

  洪小姐,移民加拿大4年,來自中國深圳。來加之前,她在一家中國的大企業工作,收入穩定,福利良好。為了獲得一本加拿大的護照,她閑賦家中,在溫哥華扳著指頭坐足了三年“移民監”。算準時間,她立即遞表申請入籍,然後飛回中國,一天也沒有多呆。上兩月,她終於得償所願,回到溫哥華“唱歌”(宣誓入籍)了。

  不過,懷揣加拿大和中國兩本護照的洪小姐並沒有興奮太久,她馬上就碰到雙重國籍上的難題。上月記者與她見麵時,洪小姐正在犯愁:到底應該持中國護照回國?還是用加拿大護照訪華?因為如果用加拿大護照入中國境,花上50加元的簽證費不說,還隻能在大陸停留三個月,之後還要延期。對於不打算回加拿大長住的她來說,在大陸的居留權問題,確實令她傷透腦筋。如果仍然使用中國護照,回去當然是十分方麵,而且沒有日後的簽證問題,在大陸的生活和工作的確方便多了。但是由於楓葉卡被收回,下次她要從中國回加拿大時,就會因沒有加拿大的合法居留證件而不獲出境。到這時,洪小姐開始懷疑自己這三年“移民監”的價值了,既想得到加拿大護照,又怕失去中國國籍。經過一周思想鬥爭之後,她最後決定還是持中國護照回大陸,那本花三年時間“買”回來的加拿大護照自然是壓在箱底了。

  當記者得知洪小姐的這個決定,也為她感到無奈。不過,也許洪小姐的決定才是正確的。

  中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對記者說,這幾年他們碰到不少持中加兩本護照過關的個案。有些人持中國護照進入中國,但離境時卻用加拿大護照;有些人雖然進出都是持中國護照,但卻未能出示加拿大合法居留的證明文件,如楓葉卡或移民紙。遇到這兩種情況,邊境人員是不能讓這些不符合出入境管理條例的人士離開中國。

  這位官員表示,按照中國目前的出入境管理條例,不管是外籍人士還是海外華僑,進出中國都必須持同一本證件。而作為中國籍人士,前往加拿大時須出示在當地居留的有效文件。不少人以為加拿大護照或加拿大公民卡也可以作為這樣的證件,但中國出入境管理局的這位官員反複強調,這兩種證件是不能與中國護照同時使用的。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而加拿大護照和公民卡都是國籍證明文件,所以,持這兩種證件的人士理論上不能再使用中國護照,他們隻能用加拿大護照進出中國。

  來自北京小張顯然是明白中國出入境管理的這方麵規定,所以,他采用迂回的方式來往中加之間,不過仍然遇到麻煩。

  原居地北京的小張,5年前移民來到溫哥華,現在已經順利拿到加拿大的國籍。由於希望進入中國國家j關工作,所以,小張一年前回流北京是持中國護照。其實,為了能夠順利往返中國與加拿大之間,小張在加拿大時已經有所準備,在中國護照上簽了一個美國10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簽證。入加籍後,楓葉卡被收繳,他便采取 “迂回戰術”,從中國繞道美國返加。北京飛西雅圖當然是沒有問題了,但從“和平門”開車返回溫哥華時就碰到麻煩了。加拿大的關員怎麽也不相信小張

  是持加拿大護照從溫哥華到美國訪友的,硬是在邊境盤問了3個多小時,後來在前往美國接他的朋友多番解釋之下,才勉強過關。

  回想起當天在加美邊境關口被盤查的情景,小張說自己以後再也不敢這樣折騰了,寧願暫時不回加拿大。

  家住高貴林的李太太的經曆,更是讓來自大陸的移民不敢冒雙重國籍之險。已經入籍的李太太去年回中國大陸省親,入中國境時用的是中國護照。不幸的是,李太太在家鄉祭祖時被超速駕駛的汽車撞死。由於當時李太太衣著簡樸,身上也沒有任何證明文件,所以被當地公安按無業遊民處理。當李太太在加拿大的家人知道此事,趕赴中國處理後事,並向當地政府表明其加拿大籍身份,要求按外國人標準進行處理和賠償時,當地表示,由於李太太是以中國護照入境,而中國政府不承認雙重國籍,所以不能按外國人的身份來對待。其家人尋找加拿大駐華使領館、當地僑辦,甚至法院協助,至今仍毫無結果。

  關鍵在於大陸政策

  相對於來自香港或台灣的移民可以享受到雙重國籍的實惠來說,來自中國大陸的朋友似乎覺得是否變更雙重國籍政策對他們影響不大。加拿大中國商會會長練子喬認為,這主要是中國大陸與香港和台灣在雙重國籍的問題上政策有所不同。

  練子喬說,在雙重國籍的問題上,中國的法律不像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那樣往往都是采取承認,默許或是不特別提及的方式來承認雙重國籍。中國國籍法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更為嚴厲的是國籍法第九條規定:“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而且,以什麽證件入境,中國大陸便會以相應的類別處理,不管你口袋裏是否還有第二、三本護照。

  據悉,中國對雙重國籍作出如此嚴厲的規定有其形成的曆史原因,主要的起因是五六十年代印尼和東南亞一些國家排華,懷疑當地的許多華人都是中共派去搞遊擊、搞顛覆的,要輸出遊擊戰和武裝奪取政權,要搞暴力革命等。為了使當地,主要是印尼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華人免遭排擠和迫害,同時也是為了搞好當時許多還對中國抱有戒心甚至敵意的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中國政府當時主動在法律上規定了不承認雙重國籍,呼籲當地華人加入其他國家國籍後要尊重所在國家的法律等。這個舉措,在當時看來,確實對當時東南亞的華人免遭排擠和迫害起了積極的作用,逐步改善了同東南亞各國的關係。

  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陳玉傑每次出訪歐美都會遇到要求中國政府承認雙重國籍的問題,她在上次訪問溫哥華時表示,當初國家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原因,是因為一旦承認雙重國籍,所有移居外國的華人均須麵對一個大問題,就是會受當地社會質疑: “你是對中國效忠,還是對現時居住的國家效忠”的問題。這對一向以商業為主要從事行業的東南亞華人會造成不利。目前百分之九十五的華人均在東南亞居住,因此國家關心的是大部分華人的利益。有鑒於此,國家決定為了大多數僑胞的利益著想而不承認雙重國籍。

  陳主任指出,她曾到訪過歐美、東南亞等地,往往隻有歐美華人才會要求雙重國籍,而東南亞等地的華人卻完全沒有提及,可見兩地華人所處身的環境有很大不同。她表示理解歐洲華人希望擁有雙重國籍,以便方便回國與家人團聚的要求。但從“長遠利益”出發,有關的決定是完全符合國際法和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通行規則的,是“合情、合理”的決定,因此陳主任希望廣大華僑能夠對此予以理解。

  雙重國籍並無好處

  對於大陸移民來說,他們關心的還不隻是加拿大在“檢討”之後是否會取消雙重國籍,同時還關心這次事件會否影響他們一直以來爭取中國承認雙重國籍的努力。

  身處多倫多的普通話華人聯合會會長牟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加拿大政府決意修改關於雙重國籍的政策,這將是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一個倒退,將會給加拿大的移民政策造成不小的影響。前幾年,普通話華人聯合會曾作過一項調查,發現有相當大數量的大陸新移民有需求要求中國政府承認雙重國籍,很多人士也作過相當大的努力向中國政府呼籲。一旦加拿大政府修改可以擁有雙重國籍的政策,這些人士的努力將付諸東流。因此,一旦政府修改政策成為事實,那麽回流的移民人數將猛增。

  據悉,2003年10月,該會在網上進行了為期16天的雙重國籍民意調查,共有1888人參加。92.6%參與調查的大陸移民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允許中國移民在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入籍公民後保留中國國籍,即應承認雙重國籍。

  近年來,中國移民期望擁有雙重國籍的呼聲,也被傳到每年一度的中國全國政協會議上。2005年,民建中央提交黨派提案,建議中國承認雙重國籍,並提出讓海外移民涉足政治,以公民身份參加人代會和政協會的設想。這是繼此前陳鐸等12名中國政協委員提出《關於撤銷“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規定的建議》後,又一份建議實行雙重國籍的黨派提案。

  雖然很多來自大陸的移民都歡迎大陸承認雙重國籍,但在思考角度上還是有所差異,有人就直指,一些人極力鼓勵雙重國籍政策,根本不顧中國或是加拿大的國家利益,隻是為了一己之私,“腳踏兩頭船,好處兩邊占”。

  時事評論員吳權益表示,想要雙重國籍的人無非是要個人的方便,“腳踏兩頭船,好處兩邊占”。他認為這種在華人圈子裏甚為盛行的思想十分危險,發展下去將會是華人被歧視的種子。“你聰明,別人也不笨,沒有盡過義務,老是要求權利,遲早會被其他族裔發現。”他覺得既然來到加拿大,就應該落地生根,首先認同這個國家,才會被別人認同和尊重,否則就老是象“小偷”一樣生活。

  練子喬也認為,退一步講,即使中國承認雙重國籍,對於來自大陸的移民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許多人移民加拿大,就是為了拿一個加拿大的國籍。人們花上大量的金錢和時間,為的是買個保險,尤其是在中國遇到糾紛時能夠得到國際公法的保護。如果中國實施雙重國籍,出入是方便了,但出現問題時,中國政府會以中國公民來對待加拿大華人,與中國境內的同胞一視同仁,加以處理。這顯然不是大多數移民海外的大陸人所希望見到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