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伊朗七天 第四集:伊斯法罕,世界之半

(2006-08-23 03:12:50) 下一個
第四集:伊斯法罕,世界之半

伊斯法罕從 12 世紀起就是曆屆伊朗王朝的首都, 16 世紀薩法維王朝更是在這裏大興土木。很早就有伊斯法罕,世界之半的說法,決不虛言。市中心的國王廣場上是天安門廣場之後的世界第二大廣場,四周是兩層樓高的連環拱廊騎樓,裏麵是大多是傳統的波斯手工藝製品和地毯商鋪,展列著銅器,銀器,首飾,繪畫,陶器,木器等,我第一集裏兩張工藝品商店的照片也是在這裏照的。








廣場西麵中央是阿利普卡宮 (Ali Qapu Palace) ,是 16 世紀阿巴斯王朝的皇宮,是一個 6 層的建築。朝向廣場的這一麵有一個高大的陽台,由 18 根柱子支撐,是當年國王檢閱軍隊觀看比賽表演的地方,正在維修。宮殿外部裝飾並不是華麗,內部比起廣場上的兩個大清真寺來,也顯得簡陋了很多,可能和多年廢用有關。我拍了裏麵的幾個小穹頂和一些窗欄壁畫。











廣場北麵是伊瑪目清真寺 (Meidan-e Imam) ,也叫國王清真寺,是古典波斯建築中最傑出的作品, 17 世紀建造。它是一個庭院結構,四周各有一座宏大的禮拜大殿,正門和西門的大殿各有兩座四十多米高的宣禮塔,其後是跨度極大的以渾圓穹頂為主體結構的大殿。塔身峭拔,高高超出,穹頂雍容,稍稍落後,表麵簡潔平滑,以花草的幾何圖案和波斯文字彩繪覆蓋全部的外表,使得整個建築璀璨閃耀,堂皇絢爛之至。從遠處觀看,一種強烈的莊嚴輝煌的氣氛。正門的四孔回龕伊旺和圍牆飾以藍色、金色和白色鑲成的幾何花卉圖案,歡騰而又熱烈。











這裏我想說說伊斯蘭清真寺和基督教教堂在設計理念上的不同。基督教堂強調塑造一種神秘和氛圍,由而產生對神的敬畏。因此教堂大多天頂很高,底部厚重,內飾簡單,色調陰冷,紋路以立柱和垂直線條為主。窗戶采用不透明或半透明帶有圖案的玻璃構成,很少的燭台,使得內部極其昏暗。在巨大的陰影中,空洞的黑暗空間對人產生強大的壓抑和威懾。很多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曆,一進教堂,自己說話的聲音不由自主地就低了好幾度,乃至於不敢發聲。教堂設計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人是渺小脆弱的,無形的神自然就顯得威嚴高大起來。

伊斯蘭清真寺的設計上強調的是人和人的交流,包括朝拜人和領經人的交流,和朝拜人之間的交流。內部空間的處理以增加聲音的回蕩為主要考慮,以圖讓處於禮拜堂每一個角落的民眾都能聽清楚阿訇的誦經。在伊瑪目清真寺西殿的正中心穹隆下,是一個圓形的低平石台,是阿訇頌經用的。站在石台上,我試著咳嗽了兩聲,耳中居然聽到隆隆回聲。大廳地麵為地毯覆蓋,人們脫鞋進入。禮拜之後,並不立即離去,而是圍坐在四周大廳的牆壁下,和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一起說一會兒話,就像坐在自己家的客廳裏一樣。禮拜大殿內部光線充足,壁飾以黃藍紅綠等豔麗的色彩為主,塑造出一種喜悅歡騰的氣氛,讓人心情愉暢,樂於交流。











廣場東麵是羅德菲拉清真寺 (Masjed-e Sheikh Lotfollah) ,是以前的皇家禮拜場所,穹頂外觀飽滿壯觀,雍容大方,室外基本色調是藍色和黃色,室內牆壁以藍色為主調,穹頂是燦爛的金黃色。











伊朗高原自然景色比較荒蕪枯燥,因此人們喜歡濃烈的色彩,室內多用華麗的壁毯和地毯。反映在建築上,也就愛好大麵積的彩色裝飾。波斯人長期以來,以石膏塊,粉畫和玻璃瓷磚裝飾內外牆壁,成為波斯建築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在世俗建築和清真寺裏,這個特點都很突出,我看到很多居民家庭院的外牆,也是用黃藍紅綠色彩的瓷磚裝飾的。

根據伊斯蘭傳統建築的規矩,不可展現實物影像和人體,因此在建築上,基本都是花卉或鳥蟲的幾何圖形。但這一個規矩並沒有被完全遵守,最起碼沒有被皇室遵守。在格雷斯坦宮,我就看到了一幅彩色貼牆,是一對裸露胸部的女人形體。在 阿裏普卡宮 也見到了很多美麗的侍女壁畫。甚至在四十柱大殿前的水池邊,還有兩個裸胸女人倒水的雕像。因為有朋友陪著,我沒好意思給這兩個裸女照相。





四十柱大殿在皇家花園中,其實隻有 20 個柱子,這 20 個柱子倒印在前麵的水池裏,看上去就有 40 個柱子了。我去的時候已經 8 點多關門了,朋友跟警衛說了幾句,沒買票讓我們進去了,但隻給幾分鍾時間。所以沒來得及去長長的水池的另一邊去給 40 柱大殿照相。用閃光燈照了一張合影,也很不清楚。這張是水池對麵的建築的像,倒影很清晰,大家就自己想象 40 柱大殿的樣子吧。



伊斯法罕離沙漠很近,白天很熱,我在的幾天基本上中午都在 38-40 度,傍晚氣溫很快降下來。從雪山上流下一條大河,叫劄因代河( Zayandeh ),橫穿伊斯法罕市中心。河上有好幾座 16 , 17 世紀的古橋,現在仍在使用。我晚上走上了哈鳩橋 (Hajuk Bridge) ,看著寬廣平靜的河水,微風吹過,很是愜意。




伊斯法罕還有一個 12 世紀建的星期五清真寺,據說是這一地區保存下來最早的清真寺。但那幾天我居然把這個地方給忘了,朋友們也沒帶我去,回想起來很是遺憾。

2006.08.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madeleine 回複 悄悄話 在歐洲的伊朗人很開放,我們的鄰居就是伊朗人比我們時髦多了!
根本看不出是回民,開始我還小心翼翼結果她們根本不在乎。
從來沒有蒙頭長袍的,到是摩洛哥人很講究大部分蒙頭長衣的,不過幾乎所有的年輕婦女都畫濃妝豔抹香噴噴!!!
我有一個語言班同學是個例外不蒙頭不穿長袍,課間還抽煙我真沒想到她是
從摩洛哥嫁來得,其她摩洛哥同學不和她講話。
wumanh 回複 悄悄話 寫得非常生動,看了貼很長知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