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外教師見證美國漢語熱:不能錯過中國 (圖)

(2006-08-22 16:28:43) 下一個

對外教師見證美國漢語熱:不能錯過中國(組圖) |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會客廳》 | 編輯:2006-07-19 | 網址:http://www. | | 抄送朋友 | 打印保留 | http://www. :http://www.央視《新聞會客廳》7月19日播出“見證美國漢語熱”節目,以下為節目實錄: 李小萌:您好觀眾朋友,歡迎走進《新聞會客廳》。目前全世界60多億人口說著六七千種不同的語言,是什麽在決定著一種語言的生命力跟影響力呢?一個最顯而易見的理由就是,說這種語言的地方,它的經濟和文化應該是發達的,或者說是活躍的,現在在中國,英語的受重視程度和普及程度,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了,而世界範圍內掀起的漢語熱,還讓我們覺得有幾分新鮮和幾分欣喜。 這裏是一個特殊的麵試會場,無論是主考官還是應試者,現場都是隻說英語不說漢語,然而他們的碰麵卻恰恰是為了說漢語這個目的而來的----其實這是一次特殊的漢語教師招聘會,美國的西北中學和國家漢語推廣辦公室正在一起對即將派往美國的第二批漢語教學誌願者進行最後麵試, 英文表達非常流暢,漢語知識也要相當過硬,這是赴外從事漢語誌願者教學者必須具備的條件,從 2001 年至今已經有千餘名名誌願者通過了麵試關並被及時派到海外。 她叫張婷,華中科技大學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畢業生,2005年9月剛剛一畢業,她即被漢辦選中,隨即派往美國西北中學任教,作為第一批在美國進行漢語教學的7名誌願者成員之一,在與美國中學生將近一年的教學接觸中,張婷在美國所見證的漢語熱到底熱到什麽程度?美國年輕人眼裏的中國什麽樣,他們了解中國的迫切程度又是到底如何的呢? 主持人:今天節目請到的就是以誌願者的身份在美國教授漢語的張婷,張婷你好在這九個月裏麵,你教授了一千多節課,平均算下來,每天都要有幾個課時? 張 婷:每天有六個課時。 李小萌:你的課時排得最滿,為什麽? 張婷:對,我的課排得最滿,學校,因為我們特別重視這個項目,當地的媒體也有時不時地來采訪,因為在當地也是引起了不小的重視,也采訪我學生。他們就說,學了之後,發現沒有自己學之前想象得那麽難,而且覺得特別有意思,而且是自己長這麽大以來,第一次不是家長從外部的來推著他來學這個,是他自己有興趣,自己來選,每天的七節課裏麵,他最盼望的就是漢語課。 李小萌:就你的觀察,當地的媒體關注你在這兒教漢語這件事兒,一般關注的角度是什麽呢? 張 婷:我剛剛去的那幾個月,平均每一個月接受兩個報道,後來是平均每一個月就有一個報道,這個是最先開始的,最先開始來攝影師的報道,是介紹這個學校來了兩個老師。然後這一份報紙是當地影響非常大的一份報紙,上了這份報紙之後,再出去就是不用介紹都會有人認識了。 李小萌:那你在當地知名度很高了。 張 婷:這個就是過新年的時候給他們開了一個聯歡會。 李小萌:現在這麽高的關注度,是因為漢語受關注還是因為這個項目本身受到當地的關注? 張 婷:我覺得都有,包括像這一份,這一份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它實際上是從一個全麵的角度來做,因為我是去康州,就是在康州中美經濟、教育、文化、政治各個領域的一個交流,我們這個是作為它其中的一個教育的這一部分。 “讓漢語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這是中國對外漢語教學辦公室願意無償支持國外學校發展漢語教學的原因之一;也正是肩負著這個使命,張婷和他的誌願者同伴們以無償提供師資的方式被派往世界各國有辦學需求和辦學條件的教學地點。 像張婷一樣,絕大多數赴海外教授漢語的誌願者都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然而由於國外的漢語教師供不應求,張婷和他的同伴們很快發現,事實上,在那些渴望更多了解漢語渴望更多了解中國的人們眼裏,他們甚至已經被當作漢語專家一樣看待了。 李小萌:你這個身份如果在國內,一般被叫做外教或者是外國專家,學生都是特別信服,特別有權威感的,美國學生也是這樣看你的嗎? 張 婷:應該是我覺得,學生也挺喜歡的。 李小萌:學生對你的這種信任,對權威的這種信服怎麽感受到? 張婷:應該還是體現在小孩子嘛,挺喜歡這個老師的,包括答應過學生去看他們籃球賽,當時的時間沒有確定,但是最後他這個時間,籃球賽的時間確定好了之後,那個周末剛好是我們學監算是犒勞一下吧,就想帶我們去紐約轉一轉,結果剛好跟這個籃球賽時間衝了,衝了之後我就跟孩子們說,這個周末可能有別的安排,孩子們本來很高興的,但是一下子我都不敢看他們的眼睛了,因為他們特別傷心,我看他們傷心我也很傷心。然後我就說,要不然我再跟學監問一問這個時間能不能夠怎麽樣調整調整,學生還挺逞強的,也不看著我,低著頭就說,那你去紐約玩吧,我是你我也去紐約玩,好好玩,籃球沒什麽好看的,就這麽說,但是我心裏確實挺難受。回去了之後也去問學監,這個比賽挺重要的。因為當時我所有的學生都知道春晚,我先問他們,有沒有你們以後的比賽我去看,學生說這個比賽非常精彩,就是說以後再沒有了,這個就是春節聯歡晚會,就這麽說。後來我跟學監協商了之後,我第二天跟他們說,我說我跟學監說了,我說我來美國,我已經錯過了我們春節聯歡晚會,我不能再錯過另外一場春節聯歡晚會。 李小萌:但你錯過了紐約。 張 婷:紐約就是推遲一天去了,最後還是去了。 李小萌:除去你教會孩子們學說中國話之外,在更大的範圍內,比如說在這所學校裏,或者在這個城市裏麵有更大的影響嗎? 張婷:我覺得有,包括媒體這樣的一些報道,包括在他們教育委員會上的一些示範課,實際上也就是對學校,學區,對社區,都是有包括我們過去了之後也參加了他們的一個康州的語言教師的年會,這個年會的主題就是將外語教學由學校推向社區,參加了這樣一個活動,然後上麵還頒了一個獎狀,就是我們這些誌願者教師對他們漢語教學的一個推動。 李小萌:在你服務的這所中學,學漢語是選修課程嗎? 張 婷:他們到了高中都是像咱們這個地方大學一樣,都是選修課。 李小萌:有學分嗎? 張 婷:對。 李小萌:學生一般是出於什麽目的選擇這門課? 張婷:學生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有,像有的學生,他自己本身對語言很感興趣,各種各樣的語言,包括我很多學生都是剛剛下了西班牙語課就到我這裏上漢語課,下了漢語課又去上法語課,這樣的,這樣的學生很多。還有的學生就是高三的學生,麵臨一個進大學,在考慮自己未來的問題,他就是很想以後做國際貿易這樣一些,以後考MBA這樣的。還有的學生,因為西班牙語在美國就像是英語在中國一樣,非常熱的一門語言,他就說西班牙語不算什麽,大家都會講,我希望能夠學一個沒有什麽人會講的語言。還有很多學生完全就是出於對東方文化的一個好奇、興趣。 李小萌:開始的時候你說你在美國的這些學生反映,覺得學起來中文沒有想象中那麽難,是因為你教學得法嗎? 張婷:我覺得是這樣。因為剛剛過去正式上課之前,稍微聽了一下西班牙語老師,意大利語老師,法語老師他們上課,就發現跟我們國內的教學方法有比較大的差距,完全是在玩中學,包括我的西班牙語同事也告訴我,就說這些學生就是從小開始可能在這個小學學外語學習開始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學習,所以他們吃這一套。然後我就在想,怎麽樣能夠讓孩子們到了漢語課堂裏麵,覺得很舒服,不覺得一個太大的變化,所以我也是在改變自己。 李小萌:就是說這個課上教什麽,怎麽教,完全是要靠你自己去想的,沒有現成的一個教案在這兒,對嗎? 張 婷:沒有,隻有就是說帶過去的這樣一些教材可以作為參考,但是實際上教師個人還是要發揮很大的積極主動性。 李小萌:你找到了什麽有效的,讓學生能夠很快投入進來的方法? 張婷:像包括我們學數字的時候,學數字的時候,就讓他們來打撲克牌,要說出來,每出一張牌要說出來,一個3,兩個5,四個10,不僅練習了數字,而且還練習了量詞和數量名結構,這個也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們正在上課,西班牙語老師過來找我們,一推門一看,我跟孩子們在一起打牌,然後就說,哦,上帝呀,他們在賭博,實際上就是說,他也知道我們在幹什麽,就是給我們開玩笑了。然後還有就是,包括用詞語卡片,就是用教連動句的時候,我去商店買東西,我去銀行取錢這樣一些連動句,首先用卡片,把那個句子擺出來,這樣比較直觀,讓他掌握句型的結構,然後再給他更多的卡片,完了之後讓他們用這個卡片按照結構自己組成這個句子,然後我就告訴他們,你們就是建築工人,你們現在知道了這個房子的結構,這些卡片。 李小萌:這個照片就是學生在做練習嗎? 張 婷:對。這些卡片就是你們的磚頭,現在你們自己看怎麽樣來蓋房子。   盡管在學習漢語的學生中,大多數學生是因為對漢語和中國文化有著濃厚興趣,但是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還是讓一些美國學生對中國的了解有了偏差。 在教授語言的過程中,如何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自然融入到課程當中讓美國孩子理解並接受,這是對張婷和他的同伴們的一個考驗,然而,對他們來說,真正的挑戰不完全是來自這裏,由於一些片麵宣傳的影響,對美國中小學生中國印象如何糾偏,是他們在語言教學之外不得不麵臨的一個挑戰。 李小萌:在美國教授漢語,除了教他們怎麽說漢語之外,對中國文化怎麽讓學生去了解,你有些什麽樣的做法? 張婷:這個文化分為好多種,像有些文化就是跟語言的關係比較近,包括我們學了基本的問候語,你好,你好嗎,我很好,然後很高興認識你,這些基本的問候,學完了之後,就告訴他們,像咱們中國人見麵,就問你去哪兒,去商店,您呢?上郵局,還有吃飯這個時間前後,熟人之間碰上了問吃了嗎,您呢?還沒呢,還沒呢?就像這樣一些話實際上也是打招呼,也是問候語,在什麽條件下用這些,但是還有一些文化,像年俗、禮儀這些,這些文化怎麽教,也是想過這個問題,因為像這樣一些文化,一般如果是在國內的話可能就做講座了,但是美國孩子他有他自己的特點,他也有他的年齡特點也在這兒,畢竟很小,他坐在那裏聽老師一個人這麽講,時間久了就坐不住了,不愛聽了,像這樣的文化怎麽教,後來就是讓他們,因為當時是臨近咱們中國的新年,春節,然後就布置下去,就讓他們每個人選取一個點吧,跟春節有關的,你們自己選,然後下去了之後自己上網查資料,下照片,去圖書館看,對年俗進行一個小調查。像這個學生,做完調查之後,他做的是舞龍舞獅,做了調查之後每個人做一個展板,做完展板之後,拿著這個展板做一個調查報告,對著其他的同學們,像這個是做的舞龍舞獅,有的同學做的為什麽叫過年,過年的時候為什麽要放煙花爆竹, 李小萌:你給學生設計的這個課,目的究竟是通過這個方式讓他們更好地掌握漢語,還是通過這個方式把中國文化傳播出去? 張婷:這個就是讓他們了解這個文化,因為剛好是碰上這個點,這麽重要的一個中國的節慶,最好覺得應該知道作為學漢語的學生。還有學生做的是食品,春節的時候吃一些什麽東西,他不僅做了展板,他跟他的同學,還有媽媽,一起做了中國炒飯,帶來,做了調查陳述,完了之後還分給每個同學吃,這樣做得很好。 李小萌:你的感受就是這些孩子之前對中國的理解、了解是怎麽樣的? 張 婷:了解不多,有的他們有的了解也比較片麵。 李小萌:你了解這些情況之後你能做的是什麽? 張婷:後來像自己帶了一些東西,春晚的一些節目,然後還包括在使館、漢辦之前聯係當地的一些華人,還有同事,看能不能夠跟我錄一些中央九台的英文頻道的一些新聞什麽,還找到了李連傑的《霍元甲》這個電影。因為我看這個電影,裏麵反映的那個武術的精神,我們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很向外擴張,實際上是一個很內斂的民族,實際上武術的精神就是中國的精神。 李小萌:你的學生們看了這些電影的影像資料,理解上有變化嗎? 張 婷:有。 李小萌:對功夫很感興趣? 張婷:對,對功夫很感興趣,但是我覺得在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長大了之後,以後在生活當中碰到跟中國有關的這些事情,能夠回想起今天看的這個電影裏麵所體現的這種精神,我覺得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這個時間也沒有白花。也不僅是光這個電影,還包括平常的接觸當中說的一些話,包括後來回來了之後跟學生的一些通信裏麵,他們也表示出確實有變化。 在美國結束了將近一年的漢語教學後,張婷暫時結束了誌願者的身份,回到了中國,準備就業,而美國的西北高中則因為張婷出色的工作以及缺少漢語教師的原因想讓張婷回到美國再次進行一年的漢語教學。 事實上,美國西北中學漢語教師的缺乏隻是世界範圍內漢語教師及缺的一個縮影,隨著世界“漢語熱”的不斷升溫,預計到2010年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將達到1億人,而屆時漢語教師的需求將達到500萬。 在美國除了張婷所在的美國西北中學,美國開設漢語課的中學正在急劇增多,在未來的一年內又將有2400所中學準備開設漢語課。到時至少還麵臨500名漢語教師的人才缺口。 李小萌:你現在回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回想過去這九個月、十個月,你自己的收獲是什麽? 張婷:我覺得這一年,我自己的收獲也特別大,我在教這些孩子們的時候,我的感覺好像自己在照鏡子一樣,我認識到,以前我在他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做了很多讓爸爸媽媽傷心的事兒,但是我自己意識不到,我就是在看到他們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是這樣的,以前因為也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心、愛護也都是覺得理所應當的,也沒有太放在心上,去了之後就覺得,開始珍惜這一份愛,家人的這一份愛。 李小萌:剛才您講,跟這些學生感情很深了,一場球賽你不去看他們都很失落,到你誌願期結束,要離開的時候呢? 張 婷:離開的時候,那一段時間就是每天都是又哭又笑這樣。 李小萌:是你還是他們? 張婷:我。想到要和這些學生,這些孩子們分別了,特別難受,因為我以前是作為畢業生離開學校的,這個算是我第一次作為老師送走畢業生,當時不能想,一想就控製不住,就控製不住,眼淚就往下麵掉,在家裏我自己都不知道哭了多少回,但是第二天又得精神飽滿地去上課,你不能眼睛那麽腫著,因為我媽媽給我發郵件過來,就說一定要開心,人長得水靈靈的,心情也像陽光一樣燦爛,學生喜歡這樣的老師。所以也是哭過了之後,用那個麵巾紙蘸了水,睡覺的時候敷在眼睛上麵,但是在這個蘸了水的麵巾紙底下的眼睛還是在不停地掉眼淚。 李小萌:在美國這段時間,有辛苦,有快樂,有付出,也有收獲,還想再去嗎? 張 婷:這個也是經過我反複考慮,這個也是我考慮很久的一個問題,因為自己一直沒法做決定,我去了之後還不到兩個月,學監就問,能不能夠再繼續做一年。 李小萌:還是以誌願者的身份? 張 婷:對,當時我確實我自己不知道。 李小萌:那你猶豫的是什麽? 張婷:有太多事情要考慮,因為自己也是獨生女,爸爸媽媽年紀大了,在想他們不靠我靠誰?萬一生病了怎麽辦?旁邊都沒有一個人,然後自己在這邊也是有工作單位的,所以像這樣一些事情,不得不考慮,是很現實的,回美國之前,回中國之前,終於做了一個決定,就是說再過去,但是回到家了之後,一到家就去醫院了,我爸爸肺這兒長了一個東西,就切走了三分之一,一看到是這樣的,然後我就又想不去了,就在武漢做老師,過簡簡單單的生活,照顧家裏人。因為確實是去了之後,對爸爸媽媽的這種愛變得特別珍惜。 李小萌:我想做任何一件事兒可能你都要取舍,都要顧慮到這些現實的問題,親情,最終你會怎麽選擇呢? 張婷:最終我決定還是過去,再做一年,因為實際上兩邊都有牽掛,像我們這個項目是三年吧,我從算是從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的,我花了那麽大的精力,投入了那麽多的感情,把它從一無所有的狀況下給它打出了一個基礎,搭起了一個架子,我也特別希望能夠看一看我在這三年的項目裏麵,能夠把這個項目做成什麽樣子。再一個,另外的一個就是,確實是對這些孩子們也產生感情了。 李小萌:你把這件事兒看得有多重呢?就是到外國去教漢語這件事兒本身? 張婷:這件事,因為我也是去之前是從大學剛剛出來,雖然讀大學的時候也有過教學實習,教過,雖然去美國,沒有工資,但是從回報的方麵來看是這樣,但是從我付出的精力來看,我是把它當作事業在做,這是我的第一份全職的工作,我做這個事情是很投入的去做。因為投入了太多精力,太多感情,確實很難突然一下,就像一根線剪斷了。 李小萌:把自己的母語教給外國人,是一份什麽樣的事業? 張婷:也是一個文化的傳播者,因為我感覺美國的部分民眾認識到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崛起的力量,包括因為我到美國去了之後,很難給家裏人買禮物,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東西基本上就都是中國製造,也有不少美國人看到這一點,包括我們學監,他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的時候經常就說,說我們已經錯過了日本,我們不能錯過中國,就是說幾十年前,日本經濟興起的時候,形成了一股日語熱,在那裏,我們學校當時沒有開這個,現在學監就抓住這個機遇,從他的高層,學校領導層,包括家長意識到這樣一些。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