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亞洲時報:不追求元首互動 胡錦濤實而不華 (圖)

(2006-08-22 16:28:32) 下一個


亞洲時報 時政評論:不追求元首互動 胡錦濤實屬實而不華 2006-04-19 06:14:41 點擊:3772 時政評論:不追求元首互動 胡錦濤實屬實而不華 新聞來源: 亞洲時報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天(18日)開始出訪美國。在胡錦濤訪美前夕,外界一些報導都把重點放在“胡錦濤有沒有得到國宴款待”的問題上。其實,胡錦濤這次美國之行的亮點,並非一定在於胡錦濤跟美國總統布什的互動:說到這次美國之行,胡錦濤在西雅圖會見一些學者及意見領袖的行程也一樣有其深遠的影響。事實上,胡錦濤時代處理外事問題的著力點,早已由過往側重跟美國政府高層以及國會的工作轉向包括民間工作的全方位策略。 最近有三個例子可以說明中國在外事問題上不再一味追求元首之間的互動。一是3月31日胡錦濤高規格接待了強調中日好友的七個日本民間團體,二是4月16日胡錦濤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三是胡錦濤在訪美期間,將在西雅圖會晤一些民間的意見領袖。 上述三個例子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中國當局跟各地各國的政府元首在某些問題上無法取得共識:在日本,中國和日相小泉純一郎始終無法在停止參拜供奉著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的問題上取得共識;在美國,中美就胡錦濤訪美是否“國事訪問”似各有說法;在台灣,大陸跟民進黨始終無法就兩岸和平協商問題上有交集。在這個背景下,胡錦濤轉而向這些地方的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著手,爭取在這些地方的民間改善中國政府的形象,從而最終達到有利於中國政府的客觀環境。 換了一個角度看,中國也許是在跟各國或各地的政府領袖的互動出現較多問題的大前提下,才想出針對各地民間的工關工作加強在野或民間的工作;雖然它的出現的背景並不一定很冠冕堂皇,但無論如何,從北京的外事的眼光開始顯得較為長遠這一點看,這對中國的國家利益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以胡錦濤近日訪美的行程安排看,胡團隊也是十分重視他在西雅圖會見民間學者以至政治人物的互動;從一些公開的報導看,胡的目的是要跟這些對輿情導向有影響的人物建立私交。據《紐約時報》星期天發出的一篇報導,這些私下交換意見由胡的親信,前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串連,為了希望大家可以最坦率地交心,中美政府達至共識,有關會晤“不屬官方行程”的一部份。 在江澤民時代,中國的外事活動多注重元首互訪,到江澤民時代後段中國開始加強對各國各地議會的工作。但始終中國在各國民眾心目中的印象並無多大改善,遇上一些民主國家,民選的政治人物始終顧忌跟中國關係過份密切會影響形象;因此,中國的政治公關工作始終是事倍功半。 必須指出,無論是跟某地的元首打關係,抑或是跟某地的議會就某議題做遊說,多隻能收到較短期的效果。元首會換屆,議會也會換人;一旦遇上這些換屆,過去的工作很容易會歸零;相對而言,跟民間重量級的意見領袖建立坦率的對話,雖可能不一定有即時效果,但這些細水長流的工作卻可能產生較長遠和深遠的影響。民間意見領袖始終會對輿論有一定影響,北京領導如能通過親身接觸,讓外界更明白中國政府的立場,這也可以間接改善中國政府在各地民間的形象。長遠而言,一些較極端和沒有道理的針對中國的批評就較難得到認同。 同樣道理,胡錦濤出席國共論壇時,對台灣民進黨最有殺傷力的一招並不是跟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會麵,也不是宣布十五項對台優惠政策,而是他親自跟台灣綠營的金主親自握手的一幕。舉個例說,長榮總裁張榮發曾是其中一個支持陳水扁最賣力的重量級商人,但在這次國共論壇,胡錦濤卻特別跟張榮發的接班人張國政握手寒暄。這一幕看在陳水扁陣營眼中,不可謂沒有一定的震懾效果。 必須指出,跟各地政府元首的交流,無疑也是十分重要,但如中國能在民間建立更正麵的國際形象,其國事活動在長遠來說自然更加暢順。中國這屆領導如能慢慢建立其“軟力量”讓其後來者“享用”,說不定這是胡錦濤任內最大的成就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