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參加高考,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上大學。“文革”後第一批大學生雖然是1978年初入學,但他們仍被稱為“七七級”大學生。因為那場冬天的高考,77級的大學生於次年春天才走進大學校園意氣風發的“黃埔一期”。就中一名:2023年10月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歲的李氏,安徽定遠人,1955年7月3日生於安徽合肥。 1962年9月至1974年3月,先後在合肥市南門小學、第八中學學習,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刻苦學習,追求進步。1974年3月起,在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東陵大隊插隊,197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1月至1978年3月任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大廟大隊黨支部書記。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在北京大學法律係學習,曾任校學生會負責人。
不到七十竟然撒手而去,悲乎哀哉!嗚呼!2023年3月,李氏同誌不再擔任國務院總理職務。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後,他堅決擁護和支持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關心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堅定支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李氏誌是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第十七屆、十八屆、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李氏同誌對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堅貞不渝,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矢誌不移為黨和人民事業而奮鬥。他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他具有堅強的黨性原則,講政治、顧大局,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實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他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堅持黨的集體領導,密切聯係群眾,善於傾聽不同意見,調動和發揮各方麵積極性。他光明磊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生活儉樸,對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李氏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奮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獻身於共產主義事業的一生。他的逝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麵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而團結奮鬥。雲雲。
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特殊群體
77級,恢複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特殊群體。由於恢複高考——這一發生在1977年的重大事件,改變了當時全國的人才選拔製度,是國家撥亂反正,向知識、文明的回歸,是一個國家複興的拐點。因此,“77級”不單純是一屆大學生的指稱,而是已經衍變成一個重要的曆史符號,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
1977年11-12月,關閉11年之久的高考大門終於重新打開。據記載,1977年報考人數最終達570萬,錄取人數27.297萬人。這27.297萬人成為恢複高考後的首批大學生。也就是被稱作“77級”的一個群體。
77級是曆經磨難的一代。少年經曆過三年自然災害;在青春的大好年華經曆過漫長的“文革”蹉跎歲月而學業中斷、上山下鄉、支援邊陲……這代人的經曆是他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77級是幸運的一代。作為共和國新生的第一代,他們經曆了新生政權的創業艱辛,也經受了“十年動亂”的嚴峻考驗。他們不僅見證了我們的國家從千瘡百孔到百業興旺,還親身參加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有了充分施展才華、報效祖國的時代機遇。
77級是奮鬥的一代。在曲折而坎坷的人生經曆中,不管在上山下鄉的廣闊天地裏,還是在恢複高考的知識海洋中;不管是在畢業後走到社會的基層崗位上,還是在成為擔當一定重要職責的骨幹力量後,他們始終追求進取,努力不輟,青春無悔,為國家做出了這一代人應有的貢獻。恢複高考那時的考生麵臨三道關,即文化、政審、體檢關;環環相扣,若有一環不合標準,你就無法跨入大學校門。人們能理解文化課要有錄取分數線,沒有錄取線就不是考試入學了。至於政審和體檢,現在不少人並不明了。當時的政審,如考生出身三代赤貧,主要社會關係清白,則自然無問題。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運動連連,“地富反壞右”層出不窮,文化大革命又產生了造反派,階級鬥爭這根弦始終緊繃……考生即使直係清白,但家族上總會有千絲萬縷關係。所以經曆過“文革”的人,一提到“政審”,就會像觸電一樣敏感,也不知道家族中哪些人,將會對自己的政審產生影響。至於體檢,城市知青也許有所了解,但農村青年考生中,有些人根本不知道體檢為何物。他們連什麽叫血壓都不知道——當看到血壓計甚覺新鮮。1977年恢複高考,是開創新局的分水嶺,是棄舊圖新的標誌,因而被一些論者看成是個人和民族的“諾曼底登陸”,是“中國青年的複活節”……1977年的高考,不僅是許多人命運的轉折點,而且成為一個國家與時代的拐點。它是一片值得珍藏的曆史,是一段曆久彌新的記憶,是一個永載史冊的傳奇。空前絕後的考試“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經過浴火重生,1977年的高考是中國曆史上最特別、最壯觀的一次高考。十年耽誤和積壓,一朝匯聚和噴湧。大家通常說“文革”10年,但一般人很少注意到高考並不是停廢10年,而是中斷了11年。77年的高考是從66屆到77屆12個年級的中學生一起競爭,如果加上當時允許部分78屆優秀高中生提前參加高考,實際上77年有13個年級的人才一同走入考場。這是一種空前絕後的場景。與考者經曆五花八門,年齡差距大,不僅有許多兄弟、姐妹、師生同考的情況,還有叔侄同考、夫妻同考的現象。在中國高考史上,1977年高考有幾點是空前絕後或獨一無二的:一是錄取率最低、競爭最激烈。起初預計報考者有可能達到二千多萬人,原定計劃招生20萬人,錄取率是1%。後來不少省市采取了地區初試,按計劃錄取數的2~5倍篩選出來,參加正式的高考,結果這一年全國最後實際考生數為570萬人。後來經鄧小平提議,國家計委、教育部決定擴大招生,經過擴招本科2.3萬人,各類大專班4萬人,共擴招6.3萬人,擴招比例達29.3%,最後錄取了272,971人,按考生比例來算,是21:1,錄取率錄取結束後臨時決定擴招,匆忙複辦了許多專科學校,並開始招收走讀生。為4.8%。這是中國高考史上最低的錄取率。這是中國高考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天舉行的高考。這場不同尋常的考試,不僅改變了27萬人的命運軌跡,而且改變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進方向。他們作為恢複高考的受惠者和幸運兒,在學習氛圍特別好的時代裏成長曆練,畢業後填補百廢待興時巨大的需才空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後來他們則成為改革開放的推動者和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曆史不一定會記得77級大學生具體個人的功名與成就,但一定會記得“新三級學人”整個群體的命運與作為;曆史不見得會記得每一年的高考,但永遠會記得1977年的高考......從那一年開始,一定全新的時代拉開帷幕。從恢複高考到改革開放,那整個時代和後來的八十年代就是一個國家的春天,那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