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四”、忌“四”的日本人
上次說到日本人喜歡“三”是一個普遍現象,而深層原因還是日本神話體係與中國漢字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淵遠流長所致。古代中國也是喜好三的。
世界各大文明、國家,基本都有自己獨特的神話體係,神話是一個文明文化的直接體現,按理說,各大文明的文化有差異,神話也是有差異的,但這種差異往往隻是體現在表麵的風格不同,從世界神話的角度來說,在一些核心問題上,卻驚人的一致。
日本人的神話傳說中就有八咫烏的三足神鴉為袖武天皇指引戰鬥之路。
世界起源神話、造人神話、盜火、大洪水等等,人們可以從多個角度發現世界神話中的共同點。
在世界不同的神話體係中對3這個數字情有獨鍾。
比如中國有“三皇”,《史記·三皇本紀》記載,三皇為燧人氏、伏羲和神農。
在不同古籍中,對三皇的記載也有不同,還有伏羲、女媧、神農,伏羲、神農、祝融等說法,三皇具體人選有很多,莫衷一是,但大家寧願爭論不休,也從沒想過設立一個四皇、五皇的概念,反正隻能有三個。
這是中國神話中,對三這個數字的執著,不管三皇具體是誰,三皇就是三皇,多一個少一個都不行。這或許是來自某種非常深遠古老的記憶,據一些古籍記載,三皇最初的來曆,要遠遠早於伏羲、神農的時代。
除了三皇,道教的三清,也體現了這種執著。在其它文明的神話中也是一樣的,比如印度神話中的三相神,梵天、濕婆、毗濕奴,象征著宇宙的創造、毀滅和維持。從印度誕生的佛教,更是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佛的概念。
古希臘神話中的主神有十二位,但我們知道,核心還是三位,神王宙斯、海神波塞冬和冥王哈迪斯,況且十二也是三的倍數。古埃及神話有九大柱神,但創造、支撐世界的還是三位,天空之神努特、大地之神蓋布,中間托著他們的是空氣之神舒。
從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在世界各大神話中,三這個數字的重要性,當然也不能抬杠說,所有神話,跟數字沾邊的都是三或三的倍數。隻能肯定說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三這個數字確實是世界各大神話體係的主要結構。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傳承最完整的古老文明。其實,兩千多年前的老子或許早就看穿了一切。
據老子《道德經》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麽不是二生萬物或者四生萬物?因為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萬物的本質是陰陽相合,趨於一種平衡的狀態,而陰陽相合碰撞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的狀態就是三。
所以是三生萬物,如果沒有這個三,絕對的陰陽平衡就是一種靜止狀態,或許宇宙的開端和結局就是這種狀態,現代的宇宙就是處於一種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不斷運動的過程。所以道的本質就是這個三。
這就是三這個數在中國神話、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其它文明的神話也執著三這個數,或許也是基於跟老子一樣的理念。也許是巧合,總之人類文明的起源和曆史或許沒那麽簡單,世界或許並非如人們看到的那樣。
舉一反三,一問三不知,三緘其口,三思而行,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舉頭三尺有神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電腦不知道這些三是三,也比三大。
三春暖,三伏天,一日三餐,一日三秋,三九天......。
隻是日本人將所有的事物歸納成“三大OO”,卻十分忌諱“四OO”。四在日語中發音和“死”(shi)一樣,在數字中和西洋人忌避的“13”一樣不受人特見。從一千多年前的平安時期將“四”的讀音由“shi”改為“yo”了。
“四重”(yonojuu),個有時甘脆用“與”來代替(一重,二重,三重,與重……)。
根據後麵的量詞不同“四”的讀音“五花八門”。
四年:YOnen
四日:YOKka
四度:YONdo
四回:YONkai
……
日本的高層建築沒有或小有第四層,第四階或設為機械設備室等,電梯表示也沒有四樓,汽車駕駛執照很難見到最後兩個數字是“42”和“49”的牌照號。“42”聯想到“死了”,“49”暗示“死苦”。在中國和韓國“14”和“24”都分別代表“實死”,“易死”。與韓國的醫院沒有四樓一樣,電梯的四樓用“F”(four4的字頭代替)。仁川國際機場沒有4號和44號登機口。韓國的軍隊的4編號永遠是缺編。中國有第四野戰軍,紅四軍等不那麽忌避“四”。但現實生活中又有很多帶“四”的場合:“四方”(東南西北),“四季”:(春夏秋冬),四則運算(加減乘除),四苦(生老病死),四神(玄武,朱雀,青龍,白虎),四季度,撲克四花,奧運四年一次,哺乳動物多四蹄,DNA四鹽基分子……
四大文明(埃梅印黃),四大賽事(高爾夫,網球,大滿貫),四大宗教(基伊佛印),實業界四段業務管理基礎(PDCA,計畫,實行,評價,改善=行動)。
中國人是不但不排斥“四”、在某程度上是喜好“四”字的。四平八穏、四四方方、四通八達、也有:四百四病、四壁蕭然、四不拗六、四衝八達、四大皆空、四方八麵、四方輻輳、四方雲擾、四方之誌、四海波靜、四海承風、四海承平、四海鼎沸、四海皆兄弟、四海九州、四海升平、四海為家、四海晏然、四海一家、四荒八極、四會五達、四角俱全、四近之臣、四鄰八舍、四馬攢蹄、四麵八方、四麵出擊、四麵楚歌、四清六活、四衢八街、四塞之固、四山五嶽、四時八節、四時氣備、四時之氣、四世三公、四書五經、四體百骸、四停八當、四通八達、四通輻輳、四鄉八鎮、四姻九戚、吃四方飯、朝四暮三、駢四儷六、牽四掛五、語四言三、放之四海而皆準、極目四望、家徒四壁、九洲四海、狼煙四起、名揚四海、囊括四海、彷徨四顧、三老四少、三鄰四舍、三男四女、三朋四友、三妻四妾、三親四眷、三求四告、文彩四溢、文房四寶、文房四藝、五湖四海、五講四美、眼觀四處,耳聽八方、眼觀四路,耳聽八方、語驚四座、一謙四益、雲遊四海、誌在四方、說三道四、挑三撥四、挑三豁四、三挨四推、三宕四推、張三李四、遮三瞞四、顧三不顧四、三拳不敵四手、雙拳不敵四、手挾天子以征四方……日本沒有如此豐富的“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