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從傳統文化裏發現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在交流過程中尋找令人茅塞頓開的靈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毎年底都有新予言

(2020-12-18 01:06:53) 下一個

    古代的預言:《史記》、《漢書》中記錄,漢高祖劉邦斬「白蛇」(白帝化身)後得天下。《呂氏春秋·有始覽·去尤》:“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 俄而掘其穀而得其鈇,他日複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
    自證預言(英語:Self-fulfilling prophecy;又稱“自我應驗預言”或「自我實現預言」),是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莫頓提出的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是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其正確與否,都將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人們的行為,以至於這個判斷最後真的實現。通俗的說,自證預言就是我們總會在不經意間使我們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
信念和行為之間的正反饋被認為是自我應驗預言成真的主要原因。雖然此類預言的例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臘和古印度時期的文學作品,然而「自證預言」這個名稱直到20世紀才由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金·莫頓提出,並對它的結構和推論作了比較係統化的定義。莫頓在他的著作《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中對自我應驗預言作了如下闡述。
羅伯特森列出的2021年八大奇跡事件如下:
1、 美國民主黨贏得佐治亞州席位,控製參議院,並啟動針對科技行業的增稅和監管改革立法議程。這將導致科技股暴跌,美國國債收益率因供應擔憂而大幅上升。
2、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跌至6.00。
3、貨幣和財政刺激推動全球經濟一個世紀以來最強勁的複蘇。急於從實物資產中獲利的投資者和交易員將越來越多的資金轉移到銅等市場,從而推動銅價飆升50%。
4、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分裂。為了填補財政資金,石油出口國放棄了供應配額,OPEC的合作也隨之瓦解,其影響是,油價將回落至每桶20美元。
5、歐洲財政刺激希望破滅。歐洲央行支持經濟複蘇的能力日益受到質疑,因為其政策利率為零,資產負債表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接近100%。其影響是:歐元兌美元匯率到2021年年中將跌至1.06。
6、美國財政部放棄強勢美元政策。當國會未能就一項財政計劃展開合作時,下任財長耶倫(Janet L. Yellen)會通過壓低美元匯率來緩解金融狀況,這可能導致美元暴跌15%。
7、新興市場債務違約和主權降級。企業債務違約緩慢開始,然後蔓延到政府支持的實體,導致評級下調。這將導致新興市場股市2021年二季度下跌30%,全年表現將是2013年以來最差。
8、美國總統拜登辭職。拜登對未能彌合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分歧感到失望,並承受著日益加劇的抗議和社會動蕩帶來的壓力,被迫辭職,其職位由副總統卡瑪拉·哈裏斯(Kamala Harris)接替。這將導致美股大幅回調,信貸息差擴大,美元加速貶值。
英國預言家克雷格(Craig Hamilton-Parker)日前公布2021年最新預測。他認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未來還有2種不同的病毒席卷全球,而中國將再次成為其中一種病毒的源頭與爆發中心克雷格指出,新冠病毒或許總有一天會被消滅,但短時間內無法完全根除;西伯利亞、亞馬遜雨林等比較遙遠孤立的地方明年底前較難擺脫疫情。此外,各地在夏季時或許能夠恢複正常生活,國際航空也會重新展開。
克雷格認為,台灣2021年以後將與日本、韓國組成聯盟,展開軍事經濟合作,但此事不會突然達成,而是從2021年逐漸展開,可能會需要幾年的時間。他還指出,盡管全球經濟衰退,台日韓明年將與英美等國達成貿易協議,經濟狀況皆有不錯的成長。
克雷格也預言,香港將再爆發新一波抗議事件,遭北京以更極端的武力壓製,中國大陸當地也可能出現動亂。此外,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將發射更多導彈,但恐怕因無法緩解境內饑荒危機,遭到人民推翻。
克雷格認為,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可能因疾病或意外而導致任期縮短,被首位女總統取代。美國的經濟狀況也不會太好,許多企業會被中資收購,包括一家具代表性的電影公司。
克雷格預言,法國巴黎可能發生恐怖分子劫機事件,並在機場爆發槍戰;美國波士頓與華盛頓特區也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目標。他在天災方麵指出,日本可能再度發生海嘯,喜馬拉雅山脈、伊朗和美洲都會出現大地震。
克雷格自稱曾成功預言新冠肺炎、脫歐與川普當選。他表示,人們能夠看到未來,也有可能改變未來,“無論我說了什麽,都是對於即將發生之事的一種觀點,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施加影響,促成改變”。

(Kamala Harris)接替。這將導致美股大幅回調,信貸息差擴大,美元加速貶值。
バレットパーキング(Valet Parking)停車場
valet:酒店工作人員、傭員
shot sleeper:睡眠者、冬眠動物
snapper: 鯛 (英語)
sea bream:黒鯛
yellow tail:鰤
pacific saury:秋刀魚
saury fish:秋刀魚
tunnya tuna fish:鮪
red meet:赤味
fatty tuna:トロ
medium tuna:中トロ
super fatty tuna:大トロ
sirloin(tender loin)サーロイン、ヒレ
Rib roast (リブロス)
Great Amerjack:かんぱち
Marbled ma Marbled marble:大理石模様 霜降り
Horse meet sashimi  馬刺し
Nadir:天底:天頂 (zenith) 的正反対
zenith:天頂
Pinanacle: 頂點
Pinanacle point ピナクルポイント 南ア

 

  台商圈近兩日傳出一則消息,中國航空、深圳航空等公司下發聲明稱,兩岸航班旅客在提交新冠病毒(SARS - CoV-2)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時,如果檢測報告上出現“武漢肺炎”字樣,將被視為無效。這意味著如果台灣官方再提供印有“武漢肺炎”字樣的檢測報告,將令台商在兩岸間無法通航。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一周年之際,台灣社會從民進黨當局到媒體、公眾等仍然在使用“武漢肺炎”這樣被國際認為有汙名化的稱呼,對此,北京的這一做法也隻是一個小的提醒與警戒。
  外界認為北京過於敏感,有人稱“武漢肺炎”也隻是出於方便或者是習慣等原因,並無歧視之意。其實對於新冠肺炎這樣一種人類之前所未曾見識過的疾病,一開始對其稱呼各有不同並不奇怪,甚至中國大陸也曾在早期以“武漢肺炎”呼之。彼時外界能夠達成這樣一種認知,這是對在武漢暴發的這種傳染病的稱謂。但是新冠肺炎爆發已一周年,這期間,關於其來源的猜測,關於對其稱呼的糾正,關於對武漢人的歧視等都曾是震動國際的輿論事件,任何人、任何地區都不能再裝傻充愣,裝作不知道“武漢肺炎”這一名稱背後的爭論和對關涉地民眾的情感傷害。

  當然,今天包括台灣地區在內的部分人仍然在使用“武漢肺炎”的背後,很多人的確隻是出於已經習慣這麽稱呼等無意識的跟隨行動,但是這種無意識的背後真的沒有政治力量的操縱嗎?
  關於新冠肺炎的稱呼,世界衛生組織(WHO)其實早在2020年2月11日就正式將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隨後各個國家地區也都統一如此稱呼。在此期間,美國在針對中國的打壓行動中,特朗普(Donald Trump)等美國官員故意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引發中美輿論爭論,但隨即由世衛組織正名,對COVID-19的命名必須避免使用不準確或是汙名化的名稱。
台灣對此心知肚明,卻仍然鼓勵民眾對病毒的錯誤認知。台灣衛生部門宣稱為了防疫宣導、呼叫方麵可以接受“武漢肺炎”的說法,蔡英文、蘇貞昌等在公眾平台等場合“帶頭”稱“武漢肺炎”“中國武漢病毒”,連台灣的抗疫表彰大會都直接以“武漢肺炎”冠之。
  在這樣的語境氛圍下,遵守世衛對新冠肺炎呼號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因反對使用武漢肺炎反而被質疑“親中”。
  台灣民眾或許可以不以為然,可以認為大陸太過敏感,但是疫情已經過去了一周年,當各界需要對這場疫情進行反思的時候,台灣卻喪失了呼號的自由不是更加可笑嗎?
  顯然,諸如“武漢肺炎”這樣的議題設置不僅是在惡心大陸,更是在“腦控”台灣民眾。如今台商等群體麵臨的窘境不就是台灣當局耍小聰明的結果嗎?
主動跳進中美衝突中的台灣本身就已經陷入一種高危的狀態,在兩岸局勢冷凍的背景下,作為政治人物,對兩岸局勢的把控都應該有更大的視角與更高的格局,應該是基於戰略博弈的層麵考量台灣利益,而非在這種上不得台麵的事情上費心思,這實在有違地區領導人的風格。而上一個這樣耍小聰明的人,正在打包離開白宮。

 

以商製商,兩敗俱傷
美國:“我不賺錢,你也別想更強”;中國:“無來不往,科技國殤”
據最近消息,中國大陸是2020年唯一擴張的主要經濟體,其經濟2020年底的三個月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率為6.5%, 2020年全年經濟增長2.3%,“好於預期。”
   前總統大力鼓動的與大陸脫鉤並重構生產鏈計劃,也沒能實現。美國公司在大陸發展業務活動,並沒有因為北京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而停止。數據顯示,美國對大陸直接投資從2016年的129億美元小幅增長至2019年的133億美元。美國在大陸的直接投資在2020年前6個月實際上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而大陸剛剛在一次國際債券銷售中融資60億美元,這是十多年來首次直接麵向美國投資者。在2020年9月份接受調查的200多家上海及周邊地區的美國製造商中,超過四分之三的製造商表示,他們不打算將生產遷出大陸。美國公司經常把中國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和強大的製造能力作為在中國擴張的理由。“無論特朗普政府提高了多高的關稅,勸阻美國企業投資都將非常困難,”上海美國商會主席克爾·吉布斯(Ker Gibbs) 表示。
    在貿易方麵,由10個東南亞國家組成的ASEAN繼2019年取代美國成為大陸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後,2020年更進一步成為大陸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人民幣4.74萬億元),歐盟也以人民幣4.50萬億元的貿易額,成為大陸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則退居第三(人民幣4.06萬億元)。去年11月15日,大陸更與日本、韓國等與東盟10國簽署了《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將進一步鞏固這些貿易聯係;12月30日與歐盟共同宣布完成了全麵投資協定的談判。
    2021年1月214日聯合國貿發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INVESTMENT TRENDS MONITOR) 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大陸實際使用外資達1630億美元,超過美國吸收的134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
    但是,大陸在這場博弈中也遠非毫發無損。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就是華為技術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貴為大陸科技翹楚的華為公司,曾經躋身國際5G無線通信頂級供應商之列,世界智能手機供貨排行榜上坐二望一。但貿易戰火延燒至科技領域,華為公司失去了很可能獲得的、甚至已經獲得的5G無線通信設備訂單,華為的智能手機生產因芯片斷供而坍塌,進而被分拆出售。由此,兩年前手持最多5G無線通信設備訂單,馳騁國際5G無線通信市場的華為公司,今天隻能在三家國際5G無線通信供應商中敬排末位。曾經離世界第一大智能手機供貨商位置近在咫尺的華為,今年(2021年) 能排在第六位就算不錯了,且還主要依靠大陸本土市場。美國政府實施的製裁和出口限製已經威脅到華為公司,和另一家大陸科技公司中芯國際(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 等領先科技公司的生存能力。
    當然,貿易戰對大陸的衝擊遠非華為和中芯國際兩家家公司,也不僅限於5G通信及計算機芯片。摩根大通(JP Morgan) 分析師表示,貿易衝突仍可能對中國產生一些持久的影響。他們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衝突引發的不確定性促使出口能力從中國轉移出去,由第三方製造商主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衝擊幫助大陸維持了去年(2020年) 本應失去的部分製造業,但最終將形成一個“更具區域多元化的供應鏈,因為其他亞洲國家提供了有吸引力的替代地點”
    分析人士預計,隨著中美兩國在5G網絡、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等領域的較量(下圖 FINANCIAL TIMES),兩國關係將繼續緊張。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 的萊因施(Reinsch) 也看到了類似的未來,他補充說,盡管拜登總統的治理風格相異於特朗普前總統,但他很可能都會繼續推行鼓勵脫鉤的政策。他說:“現實是,中國人不會滿足我們的要求,不是因為他們的經濟不好——他們不是——而是因為他們的政治不好。”在這些領域爭奪主導地位的過程中,美中兩國已經開始脫鉤,減少合作,限製技術共享,甚至關門。大陸的相應產業也會受到嚴重程度不一的影響,因為美國在這些領域中的大部分還是領先大陸不少。
“如果美國繼續加大技術封鎖,中國走向全球產業鏈高端的現代化進程無疑將受到影響。”到目前為止,美國行動的影響是加速北京推動技術自給自足。世界真的要分為兩大陣營,我們真的會有兩套不同的技術標準嗎?脫鉤無疑會增加商品及服務成本,意味著消費者支出增加,生活水平的降低。
    大陸不能在5-10年內建立起自己從設計、生產、到封裝的先進芯片生產生態,而隻能憑美國商務部許可自美進口某些已不太先進的芯片,則美國贏得了這場貿易/科技大戰。大陸的上升勢頭將被抑製,美國將繼續成為世界燈塔。反之,則美國失去了年愈千億美元,若再加上大陸對外出口,會是年愈數千億美元的先進芯片市場。大陸的科技將趕上美國,國力很可能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如果不是強國的話。
   記得在貿易戰開打前,大陸和美國均有不少有識之士警告說,貿易戰沒有贏家,隻會讓大陸美國兩敗俱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