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從傳統文化裏發現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在交流過程中尋找令人茅塞頓開的靈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日的“互補”

(2019-09-01 06:42:01) 下一個

   中日的“互補”

  日本人從不(很少)吃“雞下水”(內髒),“豬下水”(內髒),一嫌內肮肮髒,二是怕麻煩,三是吃動物肉的曆史短。江戶時代三百年政府出台法令不允許國民食兩隻腳以外的動物。動物肉的解體要讓那些“部落”賤民來處理,所以一股市民難以見過什麽雞頭鴨爪鵝肝的。明治維新一百多年前開始才解禁吃牛肉豬肉,但羊肉因當膻味原因吃羊肉的人至今也不多。除非西餐特意選項。

  這讓一些來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華裔商人找到了商機,看到了“變廢為寶”的“礦山”似的。

  在東京華人較多的地方,“鴨脖子”,“豬提子”,“羊肉串”生意火爆。日本人不吃讓中國人可以大飽口福,喜歡吃內髒者可以低成本解饞,業者也可以低價格購入再加工賣給華人,以較高價格出售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同時獲利。

在東京有一條街分為“大久保”和“新大久保”,是年輕人和亞洲外國人擁擠之地。新大久保是韓國人一條街,“韓流”商品應有盡有。大久保便是華人一條街,中國各地的土特產,冷凍食品都能買到。從“老幹媽”到“東北餃子”,“紅星二鍋頭”到“蘭州掛麵”“山東大棗”各種食材都能入手。這條街就象重慶,火鍋店林立一樣,燒烤小全羊,蒙牛火鍋,鴨脖等各種商店鱗次櫛比,店員客人“鄉音未改”,興致勃勃,顰貌不衰……

鹵肉,鹵鴨腸,鹵豬腳,鴨舌,鴨脖,鴨掌,鵝頭,鵝肝,鵝掌……應有盡有,有不辣的,有微辣的,也有極辣的……

  如果有一天中國人“罷食”,都不食動物內髒,這行業的垃圾處理也得讓政府民間傷透腦筋的。日本人丟棄的東西,中國人當作寶貝利用,這種互補是完美的。

另一個互補例子就是中國人不吃而日本人當做“珍寶”的就是:茗荷(Myoga)。

在日本很多人吃的一種植物,在中國卻幾乎無人知曉,日本人卻將其當成寶。但據說吃多了會減少記憶,也可忘記煩惱。

  漢語稱陽荷又名野薑、茗荷、陽霍、觀音花、蒲包花、荷苞花。陽荷為薑科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地上的莖葉和薑十分相似,形若修竹,葉子呈劍形,株高1米以上。陽荷本是山裏的野生菜,長期經受惡劣的環境磨煉、生命力極強。

陽荷全身都是寶,富含各種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卜素、多種氨基酸以及有“第七大營養元素”之稱的膳食纖維,是名貴的“山珍”。

日本人不吃香菜,就將茗荷當香菜佐料。

拉丁名:Lepas anatifera anatifera Linnaeus俗名:佛腳

“茗荷”的藥效雖未曾明載,但傳說:“釋家的弟子因吃了美味的茗荷料理,飽食之後困眠而遺忘自身應做的事。”

  茗荷花、茗荷竹具有特殊香氣、色彩、辣味,是季節感明顯的香菜君王,被廣泛的利用在“小菜、湯、酢漬、油炸、醬菜”等日本有名的料理。英語稱為:“

Japanese ginger”

  但原生絕非日本,據考源生非洲,再傳入大陸進入日本的。東京市中心有一個“茗荷穀”,據說以前是栽種茗荷的地方。

從發音方麵來講,據說最初引進日本時將味重的薑分為“兄香”(kyoga)成了“Shyoga”(生薑),而味弱的叫“妹香”(Maiga)而訛傳成“Myoga”成了今天的“茗荷”。

 

  從漢字名字來講,據說來自佛教——

  釋迦牟尼的弟子中有一個叫周利槃特的腦子不太管用。他經常連自已名字都記不住。釋迦便將寫有“槃特”的一麵旗子交給他讓他背在背上。但他連自己背上有一麵旗這回事都忘記了,到死都沒有記住自己的名字。

周梨槃特死後從墓上長出一株很少見的草。由於死者“名”常“荷”在背上的原因,便稱作“茗荷”了。

  可能是從這個故事而來的緣故吧,便衍生出了迷信吃茗荷忘性大,再通過一個叫“茗荷宿”的“落語”(相聲段子)傳播開來,讓大眾都相信這一俗信了。

日本的茗荷主要從中國進口而中國人很少吃,這也是完美的“互補”。有人說,難怪日本人忘性大,南京大屠殺說成“南京事變”一語帶過,“二戰”投降七十多年過去一部分人“軍國主義”蠢蠢欲動,可不能歸罪於吃多了“茗荷”或得健忘症的……(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