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從傳統文化裏發現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在交流過程中尋找令人茅塞頓開的靈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論中日同文同種與貌合神離(60)

(2007-09-27 23:02:25) 下一個

中國人,日本人和歐美人的“數字觀念”之區別。
在中、日之間的語言交流,有時是絲絲入扣地完全一致,
有時候相互之間“各自為陣”,不能完全對應。語言的比
較不僅要通個兩者之間不同的習慣比較,還可通個第三者
的對比, 能清楚地看到其中細微區別的原因所在。
上次談到同一個事物中文、英文和日文的表述方法不同,就像各念各的
“般若波羅蜜多新經”一樣。

一種“幾內亞家禽”(英文:Guinea fowl),
在日本叫做“珍珠雞”在中文叫“叫花子雞”。
後來這種雞由於體大味美,歐美大量購買作為食用。
在美國由於非洲集裝後
經過“土耳其”進口,就被成為“土耳其雞”,
在英語的“Turkey cook” 或
“Turkey hen”。
由於它們像鴛鴦一樣的生態是堅貞不渝的“一夫一妻”製,
在歐美的聖誕節都離不開食這種雞肉。

現在不必經過“土耳其”進口,但還是叫“turkey”。
就像日本的“甘栗”,由於過去的板栗幾乎都從“天津港”進口而來,
日本人將炒甘栗統稱為“天津甘栗”。對這種“土耳其雞”在日本
被稱為“七麵鳥”,在中國叫做“八卦雞”(火雞)。


日語:七麵鳥
漢語:八卦雞
英語:進口港口(沒數字的說法)


同樣一種家禽,日本用日本人喜愛的數字來稱呼它,中國用中國人
喜歡的數字來稱呼它。
日本人叫做“鳥”,中國人稱為“雞”,美國人叫“雞”卻從它的
經由地來稱呼它。

對於數字上的理解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各不一樣。
在日常的習慣用語上可以看到日本人、中國人和歐美人使用描述
事物的工具迥異。

文章閲覧:

   有一本《天下得失蔣介石的人生》一書裏有一章叫做“蔣介石的閱讀史”,較為詳細地記錄了蔣介石讀過的書籍,並對他的閱讀習慣,閱讀方式,閱讀取向,閱讀偏好加以分析和歸類。這個“閱讀史”的主要根據是蔣介石日記。蔣有記日記的習慣,但凡他用心認真讀過的書籍都在其中有所記錄,且不時寫點書評心得體會之類——好像毛澤東在《資治通鑒》書頁裏寫眉批一樣。
  蔣氏雖然是一個軍人政治家,一生重視軍隊,瞧不起坐而論道的文人書生。但他本人酷愛讀書,閱讀習慣保持終生不曾改變。他讀書不是快速粗略的泛讀,而是緩慢的精讀細讀,讀書通常從頭讀到尾,極少半途而廢。有些書是反複讀,三遍五遍甚至十遍,比如戴季陶的《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他就反複讀了十來遍。據《天下得失》一書作者統計,從919年—1945年,蔣介石日記裏所記錄閱讀書目近200種,其中經史子集等中國古籍80多種,所謂新書(清末民初書籍)100多種。

蔣氏首先是愛讀古籍,經書是首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反複讀,尤其是《大學》《中庸》,少年,青年,中年時期一直在重複閱讀。讀後感是“《大學》之道,乃是我們中國最基本的政治哲學”“將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包羅無遺,發揮盡致”。對《中庸》也同樣推崇,認為如果細心研究《中庸》而得其要旨,則立身處世,可以受用不盡。
蔣介石推崇曾國藩,一生受其影響很大,他反複讀過曾國藩文集,又閱讀曾國藩家書日記書牘雜著以及治兵語錄等等,在立誌養氣,立品修行方麵,處處以曾國藩為楷模。
蔣氏另一個閱讀種類是軍政謀略與治術方麵的書籍,1930年代麵對地方實力派和中共的嚴重挑戰時期,這類書籍讀的尤其多。《孫子》讀過很多遍,30年至37年日記裏頻有記錄,日記裏有“船中看《孫子》完,甚覺有益”“《孫子》一部書,惟在專一迅捷,審機察勢而已”。蔣氏也喜歡讀《管子》《韓非子》以及《墨子》。蔣介石強調學以致用,通過閱讀這類書籍汲取軍事謀略與治兵之術。
再有一類是革命史。1919年新文化運動時期,蔣氏一邊閱讀《新朝》《新青年》《東方雜誌》以“揣摩風氣”,一邊讀《新村記》《易卜生記》《俄國革命記》等書以追蹤新思潮。20年至23年,讀了《杜威講演集》《馬克思經濟學說》《馬克思學說概要》《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傳》《德國社會民主黨史》等書。25年到35年之間,讀過《俄國革命史》《法國革命史》《土耳其革命史》《俄國共產黨史》《俄國共產黨之建設》《列寧叢書》《變亂與革命技術》等書,有些反複研讀多遍。
蔣介石還有一類書是為了某一具體計劃和目標而讀的。比如32年閱讀《日本侵略中國計劃》後,他在日記裏寫道:“開卷有益,乃知吾人前日對外交之忽略而致今日之失敗,悔無及矣,以後應每日抽暇一小時,而且對外交尤應注意也。”兩天後他又看到《日本侵略滿蒙計劃》,“益覺本身知識之淺,誤國自誤之罪也”。後來他請地質學家翁文灝講解中國煤鐵礦業的分布,得知東三省煤鐵礦業占全國總量百分之六十以上,尤其是中國鐵礦百分之八十以上為日本所占有,蔣介石聽後“驚駭莫名”,在日記裏寫道:“東北煤鐵如此豐富,倭寇安得不欲搶占。中正夢之今日始醒,甚恨研究之晚,而對內對外之政策錯誤也。”32年蔣介石看《俾斯麥傳》,深有感慨,批曰:病弱之國,惟‘鐵與血,危與死’四字,乃能解決一切也。他成立特務組織“力行社”,為研究收集情報,還讀了一本《各國情報活動之內幕》,讀後感是:“閱之手難釋卷,甚恨看之不早也”,“為今近最愛最要之書,-------從政者非知此不可也,得益匪淺。”蔣介石除了自己閱讀,並請各方麵專家給他講課,內容涉及西方各國的政治製度,國際經濟形式,蘇聯計劃經濟,各國統計製度,統計學,土地學,教育學以及中國礦產資源分布,幣製等專題,範圍非常廣泛。
蔣介石由於不能直接閱讀外文原著——他雖然留學過日本,但日文不及汪精衛周佛海等人,不能讀原著,其閱讀範圍受到限製,有關西方哲學思想,政治學說等方麵的書籍,他的閱讀十分有限。這一點與孫中山相比,差距巨大。孫中山生前購置和收藏的西方書籍多達1800種以上。而且孫中山有長達30多年的海外生活經曆,他的語言運用,知識結構,思維方法都深受西方的影響。孫中山所讀的主要是西方書籍,範圍寬廣,涉及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哲學,曆史學和自然科學等眾多領域的代表性,前沿性著作。蔣介石閱讀的都是中文書,即便外國著作也都是翻譯過來的二手貨,他的閱讀視野和知識結構與孫中山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
與終生對手毛澤東相比較,兩人都不能讀外文原著,都喜歡讀古籍。但兩人讀書興趣也有所差異。毛澤東從經史子集到稗官小說,幾乎無所不讀,尤其愛讀史書《二十四史》《資治通鑒》之類。其次是古典文學和各類知識性趣味性雜書也廣泛涉獵。相對而言毛澤東對儒家經典興趣不大。蔣介石則偏愛儒家經典,文史書讀得不多。對中國古典文學興趣不大,很少涉覽古典詩,詞,曲,賦之類。《紅樓夢》是否看過不見記載。
總體而言,蔣介石讀古籍,要麽側重進德修身,要麽著眼兵略政術,總之是要有助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單純知識性,消遣性和趣味性的書籍,如各類雜書稗史之類,他是沒有興趣甚少旁騖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