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4)
2008 (55)
2009 (54)
2010 (76)
2014 (50)
2017 (70)
2018 (68)
2019 (49)
2020 (31)
2021 (30)
2022 (19)
2025 (1)
annuity產品太多,有交一筆馬上開始拿annuity的;有先放錢以後再拿的;有拿固定年數(如十年);有life-time拿到離開這個世界的。我習慣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幫助理解保鮮公司複雜的,也是糊弄人的計算:需要拿annuity之前是投資積累,看return的高低;開始拿就算它能給多少利息,當然是越高越好。分清了這兩步,就很容易理解annuity這個產品合適不合適自己了。
建議考慮annuity的網友,讀讀這篇文章,結合我上麵提出的兩步,分析是不是自己需要annuity:
看那個“top 2018 single premium immediate annuities”表,通過計算來理解:
60,男性,一次性放10萬,拿到死,每月505。我查了美國的平均壽命,男性2016年是78。7歲。
如果活平均年齡,總共拿回來多少:(78.7-60)*505*12=113,322!或換個方式看,每年拿6060。如果有6%的利息,十萬的存款每年利息就是6000呢,當然本金還在。所以,利息不怎麽樣(在網上找個計算器計算了一下,不考慮保險公司的手續費,每年投資回報是0.8%。這個其實不能完全怪保險公司,目前市場上的利息本來就低,政府對保險公司的投資方式也有限製的,大多數利息和政府30年的債券接近,保險公司還需要賺錢。。。)
再看看那些投資時間段的有保證的利息:大多在4%左右。你要高就得自負盈虧,去冒險。要自負盈虧冒險投股市基金,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幹嗎不自己投資,非要找個annuity的account來限製自己?這就是我前天說的annuity account的好與壞:
1。和某些退休投資賬戶一樣,本金是稅後的,但增長是tax-deferred;(而自己用taxable account作,不買賣股票基金,也有分紅交稅的問題。)
2。和退休賬戶不一樣的地方是沒有本金的限製,你放多少都可以。但59.5歲之前拿出來會有IRS處罰;(這個不如自己的taxable account靈活。)
3。可以隨便買賣交易指定的基金,現在不用交稅,沒有年年tax return的麻煩。(這比自己taxable的account方便。)也滿足一部分人喜歡自己表現,打敗指數的好勝心;
4。中間變卦了,可以拿出來或最後不買annuity;(但59.5歲之前拿出來有IRS的penalty,不如自己的taxable account靈活。)
5。手續費--那天看fidelity這種可投資股票指數的annuity account的費用是0.25%,這不包括基金的另外收費,也就是比taxable account多收0。25%。
我個人是主張每個人都需要一個annuity的,目的是防止“錢沒了人活著”。看了國內長輩們的晚年生活,有被騙的,有亂投資收不回來的,老年癡呆式的生活方式給晚輩添麻煩的事情時有所聞。我知道我的這一天早晚也會到來。提前準備也是有必要的。但annuity的保險公司是要賺錢的,所以,多買沒有必要。我個人的設想就是:annuity的income能保證老兩口的基本日常生活,多餘的錢自己腦子清楚的時候,找個沒有太大風險的投資組合,既在急需時能拿出來錢,也能適當地提供在基本生活之外改善一下的資金。這個數字每家不同,但很容易計算出來的--退休前一年就可以記賬算出來了。
但是,別忘了大多數人有social security(SS),這其實就是一種annuity。pension也算。所以,去保險公司買多少annuity,就是自己需要的量減除這些SS或pension福利之後的數字。如果你的SS或pension足夠基本生活,就不必去保險公司購買了。
(二0一九年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