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4)
2008 (55)
2009 (54)
2010 (76)
2014 (50)
2017 (70)
2018 (68)
2019 (49)
2020 (31)
2021 (30)
2022 (19)
故鄉是水鄉,農田基本上是用來種水稻的。除了冬天農田是幹的,用來種紅花草作肥料,其他季節都是稀泥。所以,稻田裏最適合泥鰍和黃鱔的生長。小時候,許多農村人是不吃泥鰍和黃鱔的,所以,稻田裏基本是泥鰍和黃鱔為患。
黃鱔喜歡在田埂上打洞。有經驗的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常常會在經過的田埂上找黃鱔洞。找到進口和出口,用腳在一個洞口搗幾下,黃鱔就會從另一個洞口逃出來。碰到大的,孩子就會拿回家,算是一道美味了。
俺從小就不是抓黃鱔的好手,隻是偶爾看大孩子抓。小學時,有次放學回家的路上,和鄰居同歲的孩子五生一起,在田埂上就找開了黃鱔洞。正好是早春春耕的季節,稻田已經翻耕,秧苗還沒插。所以,黃鱔洞是一目了然。找著找著,五生大喊一聲:“快來,這裏有一個大洞!”我過去一看,還真沒見過這麽大的黃鱔洞呢。手是不敢伸進去了,怕給黃鱔一口咬住。隻好脫了鞋子,挽起褲腿,讓五生看著另一個洞口,我用腳往洞裏搗。說時遲那時快,一條烏龍似的黃鱔從另一個洞口衝了出來。哇,兩個孩子都嚇了一跳,從沒見過這麽大的黃鱔呢!
黃鱔飛快地在稻田裏遊,卻無處可藏。我和五生回過神來,下田就追開了。水不深,地剛翻耕,還比較硬,跑起來就快。從田埂邊追到田中間,又追到田的另一邊,幾個回合,終於讓俺追上了。常規的抓黃鱔的辦法是伸中指把黃鱔夾在中指和食指無名指之間,但這條黃鱔太大,一隻手還握不住了。隻好兩手對握。又怕黃鱔咬人,就隻好把手抓在離頭近的地方。回到田埂上,摔上幾次,把黃鱔摔暈了,才拿上書包回家。一條2-3斤的黃鱔就成了盤中的美味。
再大一點,就開始學大孩子的辦法來抓黃鱔了。春耕一完,初夏氣溫也高了,水稻開始生長,黃鱔在傍晚時分開始出來捕食。這時是照黃鱔的季節。用手電筒也好,打火把也行,隻要去田埂,就可以抓到黃鱔。碰到悶熱的天氣,一個傍晚抓上五斤十斤是沒問題的。但這種方式要兩個人。父母一天勞作下來,是不會幹這事的,隻好找妹妹一起出去。一手拿火把,一手提柴油灌,妹妹提著裝黃鱔的魚簍,少時三兩斤,多時5-6斤,大大改善了家裏的生活。
抓多了,自然是想賣錢。上縣城太遠,就去離家不遠的蠶桑場。蠶桑場是知青辦的,他們拿工資,一個月30幾塊錢。經常會在需要大量桑葉時,雇當地農民采摘桑葉,和我們這些小孩子也就熟悉。城裏來的知青都不會抓黃鱔,但都特別喜歡吃。第一次去賣,就碰到了老知青老沈。在他家門口講價錢,5分錢一斤還是8分錢一斤。老沈的太太在屋裏聽見了,就嚷開了:“老沈,人家鄉下伢子掙錢不容易,你就給他一角錢一斤算了。”太太一發話,老沈馬上就衝我說:“好吧好吧,一角錢一斤,你給我洗幹淨。”8斤黃鱔,花了俺兩個鍾頭才清理完。拿著8角錢,歡歡喜喜地回家趕早飯呢。
(11/18/2008)
這麽老的文章你還看呀?看來文學城有了新功能。以前這些老文章的評論是不會上來的。
黃鱔洞是在水下的,黃鱔有鰓,能在水中呼吸。蛇不能在水中呼吸,所以,蛇洞裏是不會有水的。
田雞也“照”的。但那時黃鱔多,味道也好照黃鱔的人就多。後來,黃鱔少了,抓青蛙的就多起來了。
再後來,農藥化肥越來越多,青蛙黃鱔都沒有了。:(.
水蛇在老家特多。我們男孩子經常赤手空拳就抓來玩的。就是咬一口,也沒毒,就不當回事了。但晚上照黃鱔,倒是有被毒蛇咬傷的。所以,一般離墳地較近的地方,蝮蛇較多,我們是不去的。那時窮,買不起長筒靴子。
哈哈,你把人家的美食給扔了,能不氣憤嘛。看起來是有點可怕,但一般是不咬人的。就是咬,也沒大事。
相比之下,照田雞(青蛙)容易多了。隻要周圍漆黑一團, 用電筒一照: 青蛙就會一動不動手到擒來。
哈! 餐桌上又多了一道菜: 薑蔥炒田雞。
一小夥伴把抓到的5/6條小黃鱔用稻草串在一起(從腮部穿過從嘴裏出來)讓我拎著。天啊,那些黃鱔不老實,掙紮著,不停翻轉著身子如蛇一般,嚇得我狠狠地把那一長串的黃鱔扔回魚塘,後來被那小姑娘罵得半死,我差點兒被她推到爛泥足有一尺深的魚塘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