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兒廚房談話 (II)--兼回“家園”同學
(2007-04-07 09:04:17)
下一個
女兒今天生病,咳嗽。回家要老爸給她作一道湯喝。老爸手頭有蘑菇,bacon,榨菜,香蔥。老爸把蔥切細,肉切小,蘑菇切片,一起在鍋裏炒了一下,才放水煮湯。女兒聞到老爸炒菜時的香味,問道:“Dad, you are making a soup, why do you do stir-fryfirst? ”
老爸說:“You smell it, right? Does it smell good?”
“Yes.”
老爸接著說:“When you go to a good Chinese restaurant, do you know how tojudge Chinese foo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ay to judge includes 3standards: looking, smelling and tasting. When a course of food comes tothe table, the first impression is the looking to your eyes, then isthe smelling to your nose, and finally the tasting in your mouth. Thereason I did stir-fry is for the last 2: the smelling and the tasting.”
“How clever Chinese people are!”
。。。。。。。。。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美國的文化大環境下培養孩子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不易。但點滴的小事,卻能培養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好感。毫無疑問,這種好感是他們興趣的基礎。所以,我會注意這些生活中的小事中,把它們作為培養孩子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動力。
家園問我的這些觀點,我的中國文化的感覺,是不是會讓我女兒完全同意。答案非常簡單,我從沒有要求她這樣,也不會企望她這樣。如果她不能比我看得遠,分析得比我更透徹,對她的教育是失敗地。
作父母的,是引導孩子,而不是替孩子作好與壞的判斷。實際上,對我們成年人,也不應該簡單地對一個文化,一個民族作好與壞的兩極化判斷。每種文化,都有其精華和糟粕(我記得我在這裏還寫了一個list,列出我認為好的中國文化的精華,和美國文化的精華。)。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他們能理解的水平來分析。這也能導致美國文化作為一個文化熔爐而有其優勢的結論。這不是給孩子一個更全麵的理解嘛?
我知道加州華人多,孩子可能沒有Identity認同問題。在華人相對少的地區,許多teenager的華人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會有這個問題。我見過不少。培養孩子對中國文化的正確認識,在我看來,有助於他們對華人,對自己的identity的認識,度過十幾歲這個最麻煩的時期。
各位父母自有高招。這是我的看法和體會。也歡迎網友把高招拿出來大家分享。
(4/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