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校校長的感言
(2006-08-10 07:16:44)
下一個
昨晚終於把學校的年終財務報告,通訊錄及感謝信送出去,算是正式把校長的責任完成了。回頭看看,談談我的經驗和感想,也許對這裏的朋友有幫助。
這是我們家第三年在中文學校義務任職。第一年是太太出任秘書,第二年是我出任副校長,到今年的校長。總起來講,中文學校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無論那個職位,都挺花時間地。在校長職位上一年,我是每個周日下午,從1點到5點,都在學校和孩子們一起渡過。主要是照看孩子們的課間休息。中間和家長們聊天,溝通,接待來訪的學生和家長,及舉辦一些有益於華人家長的講座。把其他工作加到一起,象招聘老師,校董事會工作會議,家長和老師的溝通,一年也得200-300小時。好在家長都熱心,老師也十分盡責,工作還是相當順利和開心地。
我們是在中西部的一座大學城。華人,包括學生在內,有大約3000人。但送孩子來中文學校的父母,大多是已經安定下來,有固定工作的。在大學城的有利條件是學校的老師找起來會容易一些。大多數老師是這裏教育學院的研究生。有些有經驗的家長也會出任教師。每次要招聘教師,我都有比較多的選擇,會挑有一定經驗的人,尤其是教過中文的老師。老師都會經過校長和董事會的培訓,主要讓他們了解如何對待孩子,如何和家長溝通。總起來講,教師的工作還是不錯,質量也讓家長滿意。
我們有大約70名學生,語言課分兩大部分:拚音和注音。拚音又分唱遊班(2個,由年齡決定),以及從level1到7的不同班。注音是開三個班。語言課(1:30--3:20)之後,我們開設有象棋(中國和國際)班和美術班(3:30--4:20)。學校的孩子從3歲多一點到高中的孩子。還有一個成人班,是給老美開的。在孩子上課時,我們還有一個成人social dance class, 供父母們社交和娛樂。
每學期我們有十二到十三次課,再加上每個期末的匯報表演。由於我們是大學和州裏注冊的non-profit organization,我們可以無償使用學校的教室。所以,我們收費較低。每學期語言課收費是90塊,美術課是70。學校的另一個收入來源是家長的捐款。我今年就從一位家長那裏收到了一筆2000塊的捐款。校長和其他校董事會的成員是誌願工作者。所以,這些錢都用在學校的事務和老師的工資上。
當校長的最大“好處”就是和許多家長打交道,可以認識許多人,結交很多不同的朋友。不要小看這個朋友圈子,我這裏提供的許多消息,幫助過朋友找工作,找保姆,找雇員。而我自己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去年當我麵臨找工作時,不少家長都出麵幫忙。我發現這裏幹計算機工作的人真多,要是我在IT行當,工作機會就太多了。進入中文學校之後,就有了和其他華人組織打交道的機會。去年幫當地華人組織舉辦的新年晚會,我把它當成展示中文學校的機會,從募捐到節目的表演,都讓不少華人留下了映像。現在,那個華人組織就在邀請我加入。所以,這個朋友圈子是越來越大。
我的工作,不僅有家長的大力支持,還得到我老板的理解和支持。當我告訴老板我得當校長時,作為二戰時移民來美的猶太人,他說,“you should help your fellow chinese. I haveno problem at all。”為了籌備新年晚會,經常上班時間去開會,談判,他是從來沒有怨言。真地,許多美國人在這方麵非常包容。
一年的校長感覺是作學生難,作家長難,作老師更難。
孩子們在這裏生,這裏長大,學中文不容易,比我們當年學英文要難得多。中文入門難,而中文往往隻有在家裏和父母有點交流。孩子大了,用中文與父母都難交流了--有幾個父母能對付孩子課本上的名詞?所以,對他們的中文,父母一定要實際一點。一周一次的中文課,效果也不大,很多時候,我都是告訴家長,別對中文學校在語言上期望太多。中文學校在很大程度上是提供孩子們一個場所來結交朋友,讓他們知道在這個社區裏還有很多和他/她一樣長象的人。中西部華人相對少,有許多孩子都是住在一個很少有華人的neighborhood裏。到了一定的年齡,他們會對自己的長象與他人不同而好奇,有時會感到孤獨。而中文學校正好讓他們碰到他們的”同類“。我看到許多孩子,對枯糙的中文沒有多少興趣,但很願意來中文學校,就是為了結交朋友。
作父母難就難在這個”度“上。象大多數父母一樣,我也期望我的孩子能學好中文。但中文之難學,是眾所周知地。為了維持孩子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我是選擇了在語言上”放任自流“的態度。日常生活中,我盡量講中文,讓他們有機會聽,偶爾他們也會說一些。而寫,我是讓他們自己玩。我也不要求他們寫多少字,而是講故事,講中國文化的智慧,中國人的傳統,讓他們去體會。對於中國文化中的糟粕,我會給他們理性的解釋,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樣,有精華和糟粕,我們應該去選擇地吸收。我的女兒,中文還在能講一些的水平,閱讀就不行了。能認幾百字吧。但她對自己是中國人的後代,沒有任何自卑,而是自豪。熱心介紹中國的一些傳統給她同學。她選擇了在我任校長的這一年,停止去中文學校,我也沒有任何怨言。我想,她那天對中文感興趣,或者需要時,她隻要花幾個月時間就能很好的口頭交流了。兩年前帶她回去,兩個禮拜後,她就能和他人交流,說明了我們這些年的功夫沒有白費。兒子還小,剛開始學拚音,很有興趣,字正腔圓。對他的目標,也是和對她姐姐一樣,保持他對中文和中國文化興趣為主,對語言的學習為副。至少目前來看,他對中文學校是有好感地。
作老師更難。麵對的是不同水平的孩子。我們不能完全按照中文水平分班。大孩子在小孩子的班上會不自在,有自卑感,我們盡量安排在年紀相仿的班上。這樣,老師的負擔就很重。我花了很多時間就是在父母和老師的溝通上。由於孩子們的家庭環境不一樣,各家的要求也不一樣,老師得區別對待。幾個老師都說比在中國教書累多了。我們的學生來源複雜,有父母都講中文的,有孩子是從中國領養的,有父母和孩子是從南洋來的,有的父母孩子就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對中文有興趣,或要去中國工作。我對老師強調的重點是保持孩子對中文的興趣,而不是實際學了多少東西。每個周末都有新的家長來,要求看看我們是怎樣教的。我都給他們免費安排去上一堂課。這一年,確實看到不少老美對中文感興趣,把小小孩放到我們的唱遊班。有幸的是,去年我們來了一位懂中文的白人老師,誌願來幫我們的唱遊班(人太多,一個老師管不過來。)。
當老師難,還在報酬低。兩小時的中文課,我們隻能象征性的給32塊錢。別忘了老師不僅僅是上課,備課,改作業,和家長交流,都要時間的。所以,學校如有節餘,我們都作禮物發給老師。老師的付出,也得到家長的肯定。家長在和老師交流時都十分尊重。我有一次和一位家長,在電話裏就聊了一個多小時,就因為那位家長覺得她的孩子跟不上,讓我和老師交流一下,又怕引起老師不愉快。最後,我和老師,家長一起談,大家都很開心。所以,老師報酬雖少,但家長的尊重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總之,學中文是難,辦中文學校不難;當老師難,當家長難,當學生難,當校長不難。 有家長的支持,老師的兢兢業業, 校長相對來講是輕鬆地。如何維持孩子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才是家長,老師和校長的共同難題
(二00六年五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