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 一個隱喻
奧斯卡·王爾德曾經說過,真正的藝術並不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任何偉大的藝術作品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強烈的真實,所塑造的那個不可磨滅的藝術形象,對人類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電影《教父》就是這樣一個作品,Corleone 家族在那個特定的曆史現實中的掙紮,不僅成為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而且成為一個隱喻,每個人都在生活中不斷演繹著自我的詮釋。
《教父》三部曲第一部的核心主題是家族的利益。全片通過一個冷漠的局外人的視角,講述了Corleone家族的種種內幕。在影片中,以教子 Johnny Fontane 爭奪一部影片的主演角色開始,圍繞著在 Sollozzo 毒品買賣中形成的 Corleone 家族與 Barzini 的利害衝突這一主線,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悲劇。導演成功地運用了一種紀實的手法,敘述了40年代的變革中紐約的生活場景,因而整部影片的風格雄渾凝重,具有一種懾人心魄的真實性和衝擊力。
第二部的主題是信任。從影片的開始,在 Michael 力圖維護的那個外表的浮華下麵就隱藏著波濤洶湧的暗流。Michael 在僥幸地躲過一次謀殺以後,他決定要找到那個幕後策劃人和自己家族內部的敵人。在那個夜晚,在動蕩不安之中,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就是 Tom Hagen。 他對 Tom Hagen 說,我們周圍所有的人都是生意人,每個人都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成為朋友,因而也就將因為個人利益而成為敵人。現在我把我妻子和孩子的生命放在你的手上,因為隻有你才是我的兄弟。那一幕發人深思,在生活中,隻有在最危急的時刻,才能看到一個真正朋友的價值,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難能可貴。可是,隨著故事邏輯的必然發展,他的妻子Kay離開了他,為了懲罰在事業上對自己家族的背叛行為,他謀害了自己的親哥哥Fredo,他多年的手下 Pentangeli 由於誤會也出賣了他,身邊的人一個個的離開了 Michael。直到影片最後,在對待Ross的問題上,Michael和 Tom Hagen 產生了分歧。Michael借題發揮,冷蔑的說,Tom,如果你願意走,你就走啊,接受別人給你的條件,帶上你的妻子孩子,帶上你的小姐。Tom 無限感慨地問 Michael,這是什麽? 友誼和信任的幻夢就這樣在冰冷的現實中裂成碎片。Michael 最後一個人坐在楓樹林中,人生的得失成敗,聚散因緣,仿佛蕭蕭的落葉隨風而去。
《教父3》的核心主題是悔過和內心的懲罰。Michael 一生的理想就是保護這個家庭,就是家族資產的合法化,在主觀上,他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合理的。他一直認為跟自己的父親不是一類人。可是,在他所生活的那個世界裏,他深陷在那個循環的因果之中,自己無法解脫。在偶然的一次懺悔時,他發自內心的說,我背叛了我的妻子,我背叛了我自己。他年輕時所渴望的那種掙脫自己家族的自由,和他由於臨危受命而承擔起的責任,他30年來的現實生活和理想的衝突終於得到片刻的和解。然而,這個內心的平和也隻是短暫的,與他利益衝突的人注定要報複他過去的所作所為。在影片的結尾處,他所深愛的女兒,一個無辜、風華正茂的生命在他麵前死去,Michael 無聲呐喊的形象,仿佛古希臘的拉奧孔雕像一般,將恐懼和絕望凝固在時空之中,完整地勾勒出一個人在生活中掙紮的悲劇性結局。這個傳神的一幕,甚至是原作者 Mario Puzo 也沒有想到的,他說道,這是我在多年的電影中看到的最美的一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XVQX6HGV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