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星光閃閃。一直想說,我愛你。這部電影總是讓我想起你。)
宮崎駿的動畫充滿想象力,電影的一個主題是文明衝突,機器文明的統治和自然狀態(《天空之城》),狩獵煉鐵的先進文明和森林文明之間的張力(《幽靈公主》),另外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個性成長(《魔女宅急便》、《千與千尋》)。電影還有幾個顯著特點,就是不斷重複著戰爭對人的影響(《哈爾的移動城堡》,《再見螢火蟲》),純淨的風景刻畫,奇特的交通工具等(《紅豬俠》,《龍貓》,《天空之城》)。
電影的敘述方式通常是在開始10分鍾內鋪設一個普通人生活的場景,容易讓人入戲,然後就像艾麗絲跌入兔子洞,由於一個契機,不小心進入了童話世界。影片的主體是在細部勾畫出一個童話世界的真實,一個特有的邏輯。故事解扣通常是在最後10+分鍾左右。在影片之中,非常注重色調、風格和故事內容的統一。
在宮崎駿的所有影片之中,《千與千尋》是獨樹一幟的。影片非常注意氣氛營造,這是與其它片子截然不同之處。其它影片一般都是正劇式的,英雄生活在一個常態的世界裏,曆經苦難艱險,終於成功。《千與千尋》的開端是一個夢魘,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千尋一家,不小心落入了一個妖魔鬼怪的世界,父母因為貪吃而變成了豬,她自己喪失了名字,一種個性存在。千尋為了在魔法世界生存下去,她需要接受那個荒誕世界的常規,盡管非常不合理。在那個“非人”的世界裏,人的所作所為受到鄙視,有人味是件可恥的事情;那是一個享樂的世界,到處是精美的食物,富麗堂皇的裝飾,奢靡的娛樂,對黃金的崇拜,以及對普通人的蔑視。
在魔法世界裏,小千卑微無能,被呼來喚去,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然而,她逐漸成熟起來,由困惑到堅強,堅守自我,在一個顛倒的邏輯中尋找出路。對友情的尊重,對他人的憐憫,勇敢地實現理想的努力,最終感動了周圍的妖怪,成為她最終得到“解救”的途徑。就像電影的名字所預示的那樣,《千與千尋》,就是被拋棄在一個虛偽世界裏的小千,最終又重新找回自我“千尋”的過程。
電影裏麵,巫婆的房間,日常的生活場景,都與現實世界類似,然而又從根上是相反的。電影對千尋的心理刻畫細致,從困惑,恐懼,掙紮,孤獨失落,到逆來順受,逐漸堅強起來,一條情感主線安排得合情合理。影片注重色彩、氛圍對心理感受的影響,湯婆婆的入口處是宮殿一般的肅穆,而錢婆婆的住所卻是淳樸自然。隨著劇情的展開,音樂填補了連接處的空白。寂寞的旅程,夕陽西下的回廊上,鋼琴演奏的主旋律不斷回旋著,遙遠的、如夢似幻的風景,從側麵描述著千尋的內心感受。很多地方運用日本風格音樂,刻畫了世俗社會的風貌,這也是電影的一個成功之處。
從這個角度說,《千與千尋》是一部諷喻現代社會的電影,那個唯利是圖、對權力崇拜、自私的魔法世界不就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側麵麽?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曾經說過,懷疑邢岫煙的丫環篆兒偷鐲這件事,“太貧常恐人疑賊”,這一筆改得深痛淒涼。回過頭來看這個電影,很多場景,也是在曾經滄海之後,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沉重真實。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寫給小孩子看的童話,裏麵蘊含著複雜的生存體驗,因而不容易被人接受。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如果按想象力來排序的話,我認為是《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移動城堡》等;如果從優美的程度來排,大概是《天空之城》、《移動城堡》。從貼近現實的角度來看,可能又會是另外一個順序,《再見螢火蟲》、《龍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