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上海的天蟾舞台及北京的長安大戲院,都比現在改建後的新式劇場空間大、坐位多,那時別說小蜜蜂了就連立式話筒都沒有,也許隻有幾支大水缸在台前吧。據說當年李多奎一句悶簾,天蟾舞台三樓的觀眾都聽得字字震耳。今天的演員如有多爺的功力,管音響的先生保證還嫌你太吵,紿他添麻煩哪。現今北京的長安大戲院原是為京劇設計的劇場,其設備亦堪稱一流,但每次看戲都覺得其音響控製的有缺失,其實仔細分析並不能怪管音響控製的工作人員,而是京劇的高調門與小蜜蜂,以及人類的聽覺係統原本是個非常勉強、不適的組合。
聽前輩們說,馬連良先生在台上演出常習慣性的指揮龍套、配角,內行戲稱其為 “交通警察”,如說“走”、“快點”、“後邊點”等,有時急了還會小聲說“他媽的你快點!”。藝術家在台上就如同在家一祥自在,是有道理的,我想馬連良先生要是在今日的長安大戲院演出,帶上小蜜蜂恐怕其瀟灑自如也要打折扣了。其實演員在台上有時為了清清嗓子小咳一下,是十分正常不過了,不過由於有了小蜜蜂這點自由成了演員的大忌了。尤其是許多票友演出由於心理緊張,一上台老覺得嗓子眼不舒服,但有小蜜蜂想咳又不敢咳,弄的嗓子更加緊張。且小蜜蜂使聲音失真也是正常的,演員在台上聽了不是平常自己熟悉的聲音,頓時對自己控製能力產生懷疑而影響了演出。且小蜜蜂失靈也是幾乎每場必有的,這個演員聲大的刺耳,那個演員像在演無聲電影。自從有了小蜜蜂,每次自己演出反而多了份心理負擔,由於有過幾次不佳的經驗,每逢演出都建議主辦人 “恢複傳統” 不用小蜜蜂,但皆因別的演員堅持,怕不用小蜜蜂觀眾就“聽不到”而作罷。
記得多年前有位先生在台灣申報撰文,寫我與老生名票王偉先生在美京華聖頓公演<坐宮>時之戲評,其中多溢美之詞但最後提到懷疑我有學大陸演員配帶“小蜜蜂”之嫌,當時看了文章真如同蒙受不白之冤,不知是自己的嗓音那天“失真”了,還是嗓子“太痛快”了使人有此錯覺?那時認為配帶“小蜜蜂”是個投機行為,不太光明磊落似有欺騙觀眾之嫌。誰知時過境遷,如今誰的小蜜蜂不靈、出了問題才是對不起觀眾呢!想想以前為了“小蜜蜂”受冤而生氣真是可笑。
前不久我們同台演出的一位非常出色的老生票友,也許他也吃過小蜜蜂的虧,那次演出特別交待把他的小蜜蜂調到最小,演出完大家都跟他說,“你演的真好,隻可惜你的小蜜蜂壞了!,真遺憾!”而現今有些京劇名家怕小蜜蜂演出時不聽話,也怕別人的小蜜蜂“瘋“過自己的,不但胸前帶一個,腦後也帶一個,因此觀眾常會聽到“雙聲道立體聲”。據說當年趙燕俠唱<玉堂春>,要求台口的話筒都撤去,她說要給觀眾聽原汁原味,趙燕俠還說”愛聽電流聲回家聽唱片去!”趙燕俠先生的功力與自信,我想當今的演員有此氣魄者已少矣。李開屏老師給我說戲時也提到一個老概念,就是在台上唱戲,要訓練要求使自己的嗓音能傳達到門口收票人員的耳裏。我想李開屏老師所傳承的觀念,也終將被小蜜蜂的橫行給打破了。所以有人言現今演員有參賽演出,其保護嗓子並非首要,巴結好管小蜜蜂的大爺保證小蜜蜂一定 “活” 才是首要。
同樣的劇場以往多年演出都沒有小蜜蜂,現在沒有小蜜蜂竟不能演出了!真的懷疑人的耳朵是否退化了?小蜜蜂已成了京劇演出的必要條件?還真懷念以前沒有小蜜蜂在劇場看戲的真實臨場感,而現在看電視還比現場強,因至少能保證耳朵不受罪。真不知小蜜蜂的誕生是京劇的福焉?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