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老根多:老別不老客

此博克裏的文章,除注明為轉載外,全部為原創.如要轉用,留下過路錢:)
正文

如果莎士比亞來中壇

(2007-06-28 21:11:52) 下一個
莎士比亞這位國際戲劇泰鬥, 寫過幾部曆史劇, 但總的來說是喜劇和悲劇使他偉大.

要知道, 莎士比亞早期戲劇都是喜劇, 為什麽? 因為那時候他年輕, 沒名氣, 要想站住腳, 必須攏住中老年. 要想攏住中老年的最好辦法自然是在舞台上投其所好, 於是這位偉大的作家寫出了<<仲夏之夜>> ,<<威尼斯商人>> ,<<馴悍記>> 等等不朽之作. 大家要注意了, 這些早期作品, 基本上都是喜劇.

RND說了, K, 老別你又胡說什麽?

老別是說, 最適合中年人的作品, 應該是喜劇, 甚至包括鬧劇(如<<馴悍記>> ).

當然你可能會以學究的口吻跟我說, 莎士比亞的最頂峰作品是悲劇, 是他深沉的時候. 在不否認這一觀點的同時, 我們必須看到, 他寫悲劇的時候, 已經是大師了, 無須刻意令人高興. 他用<<李爾王>>對忘恩負義的毛孩進行教育, 用<<麥克白>>揭示複雜的種族和男女關係, 用<<哈姆來特>>來唾棄不盡人情的貴族家族之爭並歌頌偉大的愛情, 說來說去, 他的悲劇都是用來教育那些隻有情緒, 不見問題的人. 那些人, 用莎士比亞自己的話來說, 整天無病呻吟, 長呼短歎, sighing like a furnace (像鍋爐一樣的歎息), 浪費大好時光. 與其整天思考"to be or not to be", 還不如充分享受生命的時光

西方把悲劇做為一種洗滌靈魂的過程(catharsis), 否則實在不好解釋人們為什麽要看令人痛苦的東西. 也許這就是為什麽西方人似乎把悲劇的地位放得比喜劇要高. 但我認為, 喜劇的作用是升華人的心靈, 清氣上升了, 濁氣自然下沉, 所以喜劇其實高悲劇一等.

學前班又大智若愚地說, "老別, 額木看懂,你用適合學前班滴語音再給講解一哈成8"?

老別說, "如果莎士比亞會發帖, 他一定會說: 深沉固然重要, 但PP更上一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