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人材太多, 防不勝防:) 這篇"野釋"全然以假亂真. 不因為其內容, 但因其文筆和想象力! 加上馬褂的野史, 老別的名字要永垂不朽了:)
原文連接: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rdzn&MsgID=72946 |
|
| | | | 杜工部詩曰:
四郊未寧靜, 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 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 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 所悲骨髓乾. 男兒既介胄, 長揖別上官. 老妻臥路啼, 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 且複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 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 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 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 豈擇衰盛端. 憶昔少壯日, 遲回竟長歎. 萬國盡征戍, 烽火被岡巒. 積屍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 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
此乃杜工部《垂老別》詩,與另外五首合稱三吏三別。列位看官當中,或有不知工部此詩的,或有知工部此詩,卻不知其來曆的。若有願聞其詳者,且聽在下道來。
當年那左拾遺杜甫做此詩,確有一段公案,埋沒經年,無人知曉。今見中年壇上幾網名,觸發在下將此公案說與眾人,一吐為快,也了卻一段心願。
公元759年,己亥唐肅宗二年,史思明稱燕王,作安史之亂後再次謀反。在平定叛亂的戰爭中,朝廷為防止叛軍重新向西進擾,在洛陽一帶到處征丁,連老翁老婦也不能幸免。杜甫時年四十八歲。年春,自東都(今洛陽)歸華州(今陜西華縣),途中作三吏﹑三別六首。
且說杜甫離開東都,一路上但見哀鴻遍野,屍骨成堆,貪官汙吏,仗勢欺人,搜刮民脂民膏,魚肉鄉裏,無惡不作。因之寫出了那沉痛悲憤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再往前走,更見兵荒馬亂、雞犬不寧,各家各戶,鮮見男丁。又寫出了《新婚別》和《無家別》。 一日早起,與一老翁一路同行,聽其身世,且聽且走,邊走邊吟,不覺已行至離華州三十餘裏。當與老翁分手時,又一首詩於腹中完成。此時饑腸轆轆,遂走進路旁一家酒肆,先討來酒飯,再向店家討過筆墨,一邊飲酒,一邊將詩書於紙上,隻是還沒想好題目。
不料杜甫此番書寫,引來旁邊一後生引頸相望。待杜甫放下筆墨,那後生過來問道,先生可是杜拾遺? 杜甫答道,何以知之? 那後生連忙行禮,曰,幸會先生,因日前讀先生《新婚別》及《無家別》,敬佩得五體投地,今見此詩,與那兩首有異曲同工之妙,故冒昧揣測先生便是,果然猜中。失敬失敬。請受晚生一拜。先生請這邊入座。
當下,那晚生呼店中小二將店裏上好酒肉端來,即與杜甫對飲起來。杜甫連日旅途勞頓,體力不支,幾杯酒下肚,昏昏欲睡,道聲失陪,便伏案睡去。
一覺醒來,已過正午,卻不見了那後生。再看原先寫好的詩稿,亦不翼而飛。杜甫忙問小二,可見適才與我喝酒那後生? 小二答道,見他往華州方向走去,已有兩個時辰了。
杜甫連連叫苦,更心中惦念那詩稿,便告辭店家,一路向華州方向追來。行至天色將暮,路不好走,見路邊一酒店,隻好走進,欲明日再行。
走進店內,但見一婦人身著紅襖,外罩一粉色馬甲,露出兩隻紅袖,正往香爐內添香。杜甫上前口中道,不敢勞駕娘子,敢問男主人在否? 煩請男主人做些酒飯? , 那婦人還過禮道,我家夫君已被抓丁征走數月,奴家便是此店老板娘,僅我與兩個丫鬟一起渡日。
杜甫問到,娘子可曾看到一後生? 話音未落,卻見角落裏坐著三五個後生,看似文人,其中一個背對著杜甫。但聽那後生說道,今又得一佳作,且聽我吟誦與爾等。杜甫不聽尚罷,一聽,正是自己剛剛寫好的那首詩,再細看去,那後生手中所持,正是自己的詩稿。杜甫由不得怒火中燒,四下看去,但見牆角立有一木棰,遂操拿在手,走至後生背後,向那後生垂去。邊垂邊斥道,我此詩未加斟酌,且尚無題目,汝好大膽,竟敢說成是汝之作。斥罷,又要垂下。
那後生大吃一驚,扔下詩稿,向後退去。老板娘及眾人慌忙將杜甫抱住,連呼,官人垂不得,垂不得,此人是老別呀。杜甫餘怒未消,什麽老別小別,他未經同意,擅拿我詩稿,我就是要垂老別,垂老別!
眾人道,他是華州城內第一大戶,倘若惹上官司,官人如何吃得消?
杜甫置若罔聞,道,忎他怎的大戶,莫非我討回詩稿,還錯了不成。遂走到櫃台邊,拿起毛筆,飽蘸墨汁,在牆上寫下,少陵野老 垂老別於此。
眾人皆識得,杜甫自號少陵野老,不想就在麵前。於是過來重新以禮相見,齊聲道,我等拜見杜拾遺。 那老板娘對杜甫說,官人有所不知,這一帶人皆好文學,猶好您的詩,那老別也是您的粉絲。想必是對您的新作渴望已久,饑不擇食,不等你應允,即拿來與人分享,還望官人恕他則各。言畢,又從屋內喚出二女,對杜甫道,此乃我倆丫鬟,大妞與二妞,特拜見拾遺。二女亦是先生的粉絲。
那大妞與二妞在房內已聽到剛才情景。大妞對老板娘道:“您有所不知,拾遺大人恨那姓別的也不是自今日始,有詩《春望》一首為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你看,恨別鳥驚心,恨這別字,恨得連鳥都心驚肉跳。
二妞接著道,所言極是,《無家別》裏還有“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已經沒有家,還要抓走,叫人怎樣做老百姓呢?可見拾遺如何不喜歡這別字。
杜甫聽罷,低頭不語。 良久,抬頭問到,敢問三位娘子芳名?那老板娘答道,我等鄉間女子,皆無名,還望官人贈我等名。杜甫道,豈敢亂說。遂將身上僅剩兩錢紋銀掏出對大妞道“你太有才了,兩錢贈你”。那老板娘沒大聽清,隻聽成太有才了2000,遂即下當作大妞的芳名。杜甫又對二妞道,你這等年輕,在上學前班?。那老板娘剛剛記下大妞名字,僅聽到“上學前班”四字,遂將它當作二妞名字。待要問自己名字時,但見杜甫似乎詩興又發,望著那香爐吟道,紅袖添香。。。,老板娘誤以為是說自己的名字,遂將“紅袖添香”作為自己的芳名。
次日黎明,杜甫將詩稿留下,作為贈物,告別三人,繼續趕路。三個婦人,回到屋內,忽然見到昨日杜甫留在牆上字跡,頓時想到不好。倘若那老別真的帶著人來,那豈非麻煩。還是上學前班聰慧,尋思片刻,說道,有了。拿來筆墨,在“少陵野老 垂老別於此”中間添一“作”字,並將詩稿抄錄於下,即成:”少陵野老作《 垂老別》於此”, 下麵是詩。
下午時分,,知縣大人果然來到此店,問明此事。不料他也是杜甫的粉絲,便叫人將牆上墨跡予以保護。並手書一副對聯,上聯曰:紅袖添香老板娘,下聯曰:太有才了學前班。橫批:垂老別酒店。
由此傳出一段佳話,酒店生意越做越好。可惜後來還是毀於兵亂,酒店不複存在,但當年那些人的後人,卻於一千多年後,相聚於文學城網絡之中。日前於網上見到這幾個網名,不由得道出這段公案。
現距華州約三十裏處,於當年舊址上,又有一座垂老別酒店。左右相距十裏,還各有一家新婚別酒店和一家無家別酒店。生意很是紅火。但凡新婚燕爾,夫妻將要分別,或出國留學,或到外地工作,都免不了夫妻二人到此吃頓飯,遙想當年動亂時節,倍加珍惜今日幸福。但凡外出打工一時無家可歸者,路過此地,都要在此吃上一頓,懷念詩聖杜甫為無家可歸者做出的歎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