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這篇文章我最初寫於2004年6月22日前後,曾被多次轉載
對於台獨問題,近日來網友各抒己見,可謂見仁見智。無論從戰略分析和戰術考量上都有很多有益的觀點。國家危亡,匹夫有責嘛。本人一直不以台獨問題為意,因為從大處著眼,這不過是曆史鬧劇而已。然而,最近和家在北京的弟弟通了電話後,我覺得還是站出來說幾句話的好。我弟弟和弟媳目前很關切:萬一中美因為台獨而打起來了,你們在美國的這些人怎麽辦哪?是不是要逃難回來?我聽了真的一愣,什麽時候事情變得這麽嚴重了?
網上的朋友們可能什麽年齡段的都有。越年輕的朋友可能越有朝氣和熱血,但是考慮問題也可能相對簡單些;越年長朋友可能越老成練達,考慮問題更全麵,但是也可能相對保守些。但是,不論年齡有多大,不論思考習慣是什麽樣的,隻要我們明確了大的方麵,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莊子曰:治大國如烹小鮮。我們隻需要了解我們身處什麽樣的時代,而這個時代的行為規則是什麽。
(-) 毛澤東時代的國際政治遺產
中國在先秦時代湧現出一大批國際政治家。什麽是國際政治家?就是玩得轉國際政治的人,君主比如齊桓晉文,臣子比如子產蘇秦等。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兩千年,大一統是曆史的主流,分裂隻是曆史的片斷,周邊小國都是蠻夷而且臣服於中國,再也沒有了列國爭雄的"國際"事務。近代的國際政客大都出在歐美,滿清的時候連外交部都沒有,國際問題都由李鴻章的"北洋"處理。即使到了今天,國內政壇一流的國際政治家仍然是鳳毛麟角,這種情況使得中國政府對國際事務的反應十分遲鈍。
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世界對國際政治都有很深刻的領悟,這表現在這些國家都有完整的生存戰略。比如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就有它的生存戰略,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大東亞共榮圈":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比先征服滿洲。俄羅斯也有它的生存戰略,彼得大帝時代就為爭奪俄羅斯的出海口而四處征伐,彼得建立海軍,遷都聖彼得堡;而後的曆代沙皇繼續向亞洲擴張,夢想有印度洋的出海口,即使前蘇聯時代也堅定不移地執行這一戰略,入侵阿富汗,窺視巴基斯坦,交好印度也是這一戰略的體現。比較而言,我們中國人沒有自己的長期生存戰略,即使我們目前的生態環境已經不堪人口的負荷。我們講未來中華民族複興,十分抽象。所謂的複興,是鞏固什麽樣的疆土,掌握什麽樣的利益,承擔什麽樣的角色,誰手對手誰是朋友,全然沒有長遠戰略。甚至連區域性的台灣問題,也沒有長期戰略。或者說,即使有也是不合時宜而且需要深刻檢討的,因為自李登輝以來台灣的種種舉措都出乎國台辦甚至中央的意料之外,而我們隨後的反應完全是處理危機式的行為,而不是貫徹或履行某一戰略的做法。
毛澤東在位的時候,毛周倆人可以說是成熟國際政治家,比如日內瓦會議上周恩來成功地說服蘇俄,把越南分裂為南北兩部份,推遲了越共成為中南半島強權的時間,當然北越後來頑強地統一了美國支持的南越,這是後話了。毛澤東玩國際政治的時候也吃過虧,比如支持亞非拉等。但是老毛不愧為一流政治家,眼光敏銳,處理國際事務基本上深得要領。比如建國初期大量利用蘇聯的工業技術援助,後來集中舉國力量搞的兩彈一星,以及成功促成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等等。可以說,我們今天仍然在享用毛澤東他老人家留下的國際政治遺產,最重要的是兩彈一星的成就。
(二) 隻有矛沒有盾的均衡
英國首相邱吉爾在核武器出現後說了一句話:世界進入了一個均衡時代,就象成年男人每天都刮胡須一樣,這是個均衡問題。怎麽理解均衡呢?假如有兩個武士,手中都是隻有利矛而沒有盾牌,而且都站著不能動,沒有躲閃的餘地。如果任何一方投矛則必中,中則必死,那麽這兩個人誰也不敢動手,唯一的辦法是握手言和,大家和平共處。這種均衡也就是恐怖平衡。
恐怖平衡的戰略非常常見。克林頓當政的時候,他的政敵揭露他和萊文斯基的性醜聞,想讓他下台。克林頓就是用恐怖平衡的戰略度過了難關。本來政客沒有幾個是潔身自好的,性醜聞是對敵利器 ,但是缺點是沒法防護自己。克林頓的朋友,美國色情業大亨高價收買共和黨人的性醜聞,很快大有斬獲,選民憤怒之下,兩個共和黨議員不得不辭職。一時間風聲鶴厲,共和黨議員們人人自危,對克林頓的攻擊隻好不了了之。在這種理性時代,遊戲的規則已經確定,用性醜聞攻擊總統的政客顯然沒有領悟規則的含義,是典型的三流政客。可見美國的議會裏也不全是人才,不是每個人都是幹總統的料子。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核大國。中國之外的其他四國都是工業國,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還是個農業國,所以中國搞出兩彈一星很了不起。中國從此可以在很多時候和西方強權平起平坐,確立了更堅實的大國地位。單從這一成就上看,"偉大的毛主席",這個說法不過分。
(三) 軟對抗時代
核武器和洲際導彈的出現,使得安理會五大國的關係重新整合,五大國從此進入一個特殊的時代 ----
軟對抗時代。翻看五十年的冷戰曆史,這五個國家沒有出現過直接的衝突。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時期,沒有直接的武裝衝突。二戰末期,美軍曾經誤炸了蘇聯一個地方,美國人首先嚇壞了,不停地道歉,斯大林也嚇壞了。
應該說,掌握核武器的國家越多,國際事務越複雜,越難處理。所以沒有人願意看到中國有核武器。赫魯曉夫就不讚成中國搞核潛艇,因為核潛艇增加了核武器的投放能力和生存能力。他對毛澤東說:你們搞不了,也不需要,我們的就是你們的。毛不信任蘇聯:"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在中國的核武器剛成不久的若幹年,美國和蘇聯都曾經有過對中國西昌等基地進行打擊的想法,以破壞中國核大國的地位。
七十年代起,中國開始擁有成熟的核武器,中國和美國開始正式進入軟對抗時代,標誌就是越戰。美軍和北越打得一塌糊塗,美軍在越南的總司令威斯特.摩蘭要求美國政府增兵,但是沒有得到許可,問題就在中國這裏。周恩來警告美國不許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參戰。美軍果真不敢把戰爭推進到北緯17度以北。包括今天的很多國人認為,美軍不敢越線的原因是50年代的韓戰美軍被中國軍隊打怕了,而越南跟中國反目後,不顧中國曾經給予的大量援助,反說中國人和美國人有卑鄙的交易,要不然美軍早打過來了。這兩種說法都不對。50年代的朝鮮戰場,美軍陣亡不到6萬,中國軍隊裝備較差,陣亡人數是美軍幾倍,雖然中國軍隊殲滅了大量聯合國軍,但是美軍不一定在常規戰場上有懼怕心理。至於越南的話完全是政治煽動,不值得一駁。美軍不過17度線,是美國正視與中國的軟對抗的表現。因為軟對抗的規則是:不發生直接的軍事對抗。換句話說,在越戰問題上,美國正式承認了中國作為一個軟對抗的對手的地位。
七十年代尼克鬆訪華後,西方曾經有一種說法,認為世界是由三極構成的:美國,蘇聯,中國,但是中國這一極比較弱。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積弱已久,首次被西方這樣評價。因為當時五個核大國中,英法是美國的盟國,蘇聯是對手,中國對西方而言是朋友但不是盟友。
(四) 軟對抗遊戲規則
軟對抗不是不對抗,是不能直接對抗。因為如果直接對抗了,戰爭很快升級到核戰爭,雙方都要毀滅。自從有了人類以來就有了戰爭,戰爭的目的是什麽?是謀取利益而不是毀滅對手。<孫子兵法>上說:上兵伐謀。兵不頓而利可全,善之善者也。當然,如果能不費力氣就毀滅了對手,西方人會這麽做的。當年英國的殖民者就是這麽對付美洲的印第安人的。核戰爭違背了進行戰爭的基本目的,所以核戰爭不可能發生。
美軍打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但是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美國全力支持塔利班政權對抗蘇聯,這就是軟對抗。克林頓是美國曆史上少有的能幹的總統,但是他執政的時候沒有成形的對華政策,(當然美國有穩定的對華戰略),他寧願臨時處理危機。1996年,美國政府準許李登輝訪問康耐爾大學並做演講,中國向台灣海峽試射導彈,克林頓政府第一次麵臨對華關係的危機 。緊急關頭克林頓的做法有些亂,他命令兩個航母戰鬥群逼近台灣,並試圖穿過台灣海峽,以為這樣就能穩定局麵。就在這時,美軍發現中國6艘核潛艇不見了。克林頓畢竟是聰明人,他馬上意識到他就要越過軟對抗的底線,或者說他可能要破壞軟對抗的遊戲規則了,因為他這麽做等於選擇了直接對抗,而不再是軟對抗,而對於一個核大國這麽做是非理性的,恐怖的。後麵的事情大家都了解了:克林頓下令美軍航母後退100海裏,不準進入台灣海峽!危機解除後,克林頓重申了一旦中國攻打台灣美軍的做法:不會直接介入,但是會提供武器。而這種做法,是不折不扣的軟對抗行為。
(五) 未來的台灣問題
從軟對抗的原則上說,大國如果有所行動,別的大國不會直接阻止,也阻止不了。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和西歐盟國抵製了莫斯科奧運會,蘇聯人花了110億盧布(相對於130億美元)辦了個沒多少人來的運動會。作為報複,蘇聯人拒絕參加後來的洛杉磯奧運會,盡管美國許諾給每個俄國人綠卡。美國的做法僅此而已:你蘇聯要打阿富汗美國不攔,也不敢攔,攔也攔不住。但是打得下打不下看你們俄國人的本事了,因為美國實施軟對抗,暗中支持阿富汗人,提供的武器比蘇聯的要好得多。蘇聯雖然有核武器,但是常規武器一直就不如西方世界。阿富汗的確有被蘇聯打下來的可能性,但是蘇聯因為自身的原因,反而陷入了阿富汗戰爭的泥沼。
近10年來科技的進步使得美軍的裝備有了很大的進步。常規武器方麵,美軍裝備與其他非北約國家的裝備幾乎有一代以上的差距,美軍在伊拉克的成功就表現出了這種代差。但是,常規武器的進步,還不足以改變核武器"有矛沒有盾"的局麵。同時,中國太空技術的近期發展拉近了中美核武器的差距。換句話說,中國與美國軟對抗的對手地位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強了;美國不會更輕視中國的軟對抗對手的地位,而是會更重視這種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更不可能與中國直接對抗,即使台灣海峽發生了什麽事情。
有些朋友會問:假如美國人非要介入不可呢?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會不會有這種情況?美國是個民主國家,民主國家的特點就是能夠很大程度地避免非理性的政治行為。入侵伊拉克的確是非理性的,但是伊拉克根本不配做美國的對手,因為它太弱小了。換做朝鮮,美國人就會掂量一下了,因為朝鮮聲稱自己有核武器。
台灣自己曾經想搞核武器,美國人到台灣把研究基地拆除了。<防核擴散條約>的目的就是保持現在的均衡,多一個政權掌握核武器就多一分國際事務上的麻煩。其實朝鮮有沒有核武器很容易知道,因為核爆炸實驗非常容易探測到。
台灣海峽未來如何?台獨未來如何?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先不去管,我們隻要弄清一點就行:中美仍然是在軟對抗的時代。美國的政治家也非常清楚這一點,而以往的經驗足以提供軟對抗的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