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美國: “超級大國”說法已過時 需換的不僅是總統”有感
(2008-02-09 22:36:40)
下一個
美國海外軍事基地的存在也是曆史的原因,也許會收縮,但是不會全部撤回。其實美國的海外基地為美國帶來的利益遠遠大於支出,如果沒有這些基地以及海軍在世界各大洋的存在,很多經濟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比如說日本等國)還會聽美國的嗎?海外的軍事基地起到的是一兩撥千斤的作用,所以美國是不會放棄的。
其實就美國龐大的超過13萬億GDP,其國防的開支根本算不上巨大。美國2007年的國防開支是多少嗎?$4393億加上$500億追加的戰爭款項。總共是$4893億美元,占美國國民經濟(GDP)13萬億的3.7%,這個數字比例無論跟那個國家比都根本算不上龐大,我知道的大國中隻有日本比它小很多,隻占GDP的1%左右。冷戰結束後美國削減過軍費,繼續削減軍費對美國的財政透支不會有太大幫助但是對其國家利益的損害確是巨大的。無論那屆總統都不會去幹的。
當然美國在伊拉克是一筆失算的買賣,所以是虧的,但是單單從金錢上算,伊拉克的虧損傷不到美國的筋骨,伊拉克戰爭對美國的損失主要是道義政治上的,每天媒體報道的平民和軍人人員傷亡也是讓美國政府頭疼的事。是屬於偷雞不著失把米的生意。
美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其居高不下的勞動力成本造成了傳統工業的丟失,其實這個也是其它發達國家的問題,上個世紀末美國推動的全球化本身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推動並得益的是美國的富人以及投資者,他們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尋找低價的勞動力來增加他們的利潤。但是同時也造成美國巨額外債。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其實是不斷地在流失財富,這個就象水往低處流一樣,但是反過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印度等國的水位也在不斷地升高,所以靠廉價的勞動力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隨著自身水位的提高也漸漸會放緩。最後水還會向更低的地方流去,這個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以及七八十年代的東南亞台灣就可以看出。成功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用賺到的錢提升本國的科學技術能力並不斷帶動產業升級,否則反例也是很多。中國要崛起問題有很多,龐大的貧困人口,惡劣的周邊環境,最主要還有科學技術上不光落後美國,還遠遠落後於日本以及歐洲各國。沒有領先的科學技術趕上並超過美國永遠隻是一句空話。從曆史上大國興衰史就可以看出,站在至高點的永遠是科學技術領先的國家。但是這還隻是一個必要而不是充分條件,德國就是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