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ZT哈佛: 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更好地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

(2006-09-09 14:16:40) 下一個
ZT哈佛: 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更好地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

前一段,送兒子去波士頓哈佛大學醫學院念書,順便參觀了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

  走進哈佛校園,在古老的紅磚建築群中,有一尊哈佛坐姿銅像,吸引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據介紹,這個銅像鑄於1884年,銅像基座上刻的字約翰·哈佛,創立者,1638 ,沒有一個是正確的。首先這銅像雕的不是真的約翰·哈佛先生。第二,哈佛本人並不是學校的創立者,而是主要捐贈者。第三,哈佛大學奠基是在1636,而不是1638年。

  回來後查閱文獻才知哈佛大學最初的校名是“劍橋學院”。據載有個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的年輕牧師約翰·哈佛,登陸美洲後不久就開始操心精神傳播問題,到處遊說“我們接受了歐洲的文化,但這裏謀生太艱難,以至我們的子孫後代很有可能在開辟中遺忘了歐洲文化,一切又要從零開始。為了避免這一荒唐,我們從現在起,就應節衣縮食,辦一所大學,讓我們的後代從歐洲教育的終點開始”。1636年10月,由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撥款400英鎊租校舍,籌建一所像英國劍橋大學那樣的高等學府,約翰·哈佛是70名學院籌委會成員之一。1638年在馬薩諸塞的“劍橋學院”正式招生,第一屆學生共9名。 1638年9月哈佛先生因肺病去世,臨死前,將自己的全部圖書(約400本)和一半財產約780英鎊捐獻給學院,這是學院成立以來得到的最大一筆捐款。 1639年3月,當地議會通過決議,為紀念辦學經費的主要捐贈者,約翰·哈佛先生,把這所學校改名為“哈佛學院”。在1883年,學校的董事會要給哈佛立一個銅像,但真實的哈佛先生已經過世兩百多年,並未留下相片或畫像。雕塑家就在那時的學生中挑出一個,認定他就像哈佛,以那個學生為模特,換上十七世紀清教徒的服飾,於1884年完成銅像的澆鑄。

  但是“假”哈佛並不妨礙“真”哈佛應得到的敬意。一百多年過去了,那個“假”哈佛正襟危坐,一本正經地領受世界各地遊客仰視的目光。現在人們紀念他,不僅僅為他資助教育的捐贈行為,而在於他踏上新開墾的處女地後,就認識到教育乃興邦建國之本的遠見卓識。

  1780年哈佛學院升格為哈佛大學,此名沿用至今。曆經三百多年的發展,哈佛大學現在規模龐大,共設10個研究生院,2個招收大學本科生的學院。牙科醫學、醫學、公共衛生等3個研究生院設立在波士頓,其餘各學院均集中於劍橋。在校學生有一萬九千多人,教授約有兩千名。哈佛大學的學生來自美國各地以及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畢業的校友中有7人先後當選為美國總統,有4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34名普利策獎獲得者,還有很多人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和科學家,對美國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順便說一句,盡管這樣多的名人從哈佛大學畢業,但校園內隻有這一尊“哈佛”銅像。

  哈佛的校訓是“AmicusPlato,AmicusAristotle,SedMagisAmicusVeritas”。它是拉丁文,中文的意思是 “與柏拉圖為友,與亞裏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這是哈佛學生學習和為人的準則。其意義在於讓學生破除迷信去探求真理。眾所周知,柏拉圖作為一位古希臘的哲學家,對歐洲的哲學乃至整個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亞裏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在柏拉圖死後,他不是簡單地繼承柏拉圖的理論,而是在總結和批判前人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創立了與老師截然不同的哲學體係,亞裏士多德有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哈佛的校訓發揮這一理念,鼓勵學生一切向權威提出質疑的思想和行為。正因這一觀念深入哈佛師生的腦海,所以做出許多影響重大的科學貢獻。

  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當然都是非常優秀的,但進了哈佛的大門,就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了,因為哈佛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另外大約隻有10%到15% 的哈佛本科生可以直接考入哈佛的研究生院,這又是大多數的哈佛學生的奮鬥目標,所以競爭相當激烈。初次走進哈佛的學生大都經曆過一個心理調整的階段,要適應新的教學方式和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走進哈佛校門的每個學生各有特長,你是小提琴的一把手,他是某個考區的數學尖子。一個來自休斯頓的學生告訴我,進了哈佛才知天外有天。他原來是當地高中的第一名,可到了哈佛就顯不出來了,在選的幾門功課中,門門都有曾參加過美國科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尖子。和這些同學競爭,很難進入前10%,所以心理有些承受不了。

  我認識一個在哈佛讀本科的韓國女孩,她在韓國念完小學才來的美國。入哈佛後第一年,選了一門韓國文學課,由來自韓國的著名教授上課。課上所講的韓國古典文學,使她感到很吃力,很不容易得到“A”,她說真不知道其他非韓國來的同學是如何完成這門功課的。

  如同每塊奧運金牌的背後凝結大量訓練的汗水一樣,每個哈佛學生都要麵對巨大的學業壓力。還是那個韓國女孩告訴我,在第一年,她選了五門課,每門課的教授都留下大量的作業和閱讀材料。完成一門沒問題,兩門還可以,三門就很緊張。要想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作業,就隻有縮短晚上睡覺時間和犧牲周末休息。臨近大考,很多學生每天隻睡兩三個小時。

  我看哈佛醫學院的學生個個身體都顯得很健康,顯得很“陽光”,且很有自信。幾乎沒見醫學院的學生穿很前衛的奇裝異服或留有怪異的發型。一個學生告訴我,哈佛在學術上提倡百家爭鳴,但校風還是相對保守,生活上相對簡樸,原因之一是學業上的巨大壓力,看書都感到時間不夠用,幾乎都沒時間化妝,更沒有時間去做一些前衛的打扮。

  離別校園前,在哈佛的校門上看到這樣一句話:“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更好地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這是哈佛的教育目標,也正是我們對孩子的殷切期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