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ZT中國媽媽和美國爸爸――文化衝突(1)愛兒理論

(2006-09-09 14:16:34) 下一個
中國媽媽和美國爸爸――文化衝突(1)愛兒理論


J和G是兩個相差15個月大的混血兒兄弟, 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了中美文化之旅。 媽媽和爸爸的生活有了質的變化, 而從前引以為樂的文化背景的差別也漸漸浮出水麵, 到如今已成就了無數次的文化交戰。 J和G沒有什麽感覺, 隻是覺得媽媽和爸爸有時語速極快時一定有問題。 可是不知道主題大多是圍繞著他們。

1) 獨立睡覺:

J是老大, 像大多數老大一樣, 性格獨立, 作風硬朗。 從出生到六個月大, 一定是每3個小時必餓。 一餓就必須有供應, 要不然哭聲驚天動地, 絕對的男高音加噪音。 媽媽和爸爸在這一點上意見一致, 總是如進入戰備般的一個換尿布, 一個準備喂奶。三個月時,晚上誰起床成了個頭痛的問題(因為爸媽都要上班了。 爸爸說: 就讓他哭吧, 放到另一個房間, 沒那麽吵。 不管他, 練練就沒事了。 媽媽說: 好吧, 但是隻能循序漸進, 先讓他哭十分鍾吧。 可是J反應靈敏, 發現自己一個人在房間, 立刻叫起來。十分鍾很快過去, 對媽媽來說宛如刀絞, 而爸爸卻神態自若。 再等等看, 就這樣等了30分鍾。 媽媽無法忍受, 就把J給抱了出來, 而爸爸皺起了眉頭。 就這樣, 老大開啟了爸媽的第一場“戰爭“。 爸爸舉出身邊同事和姐妹如何在3-4周時已將孩子放到另一房間的例子, 說這樣孩子才能獨立睡覺, 以後可以有獨立的性格。 而媽媽舉出所有中國朋友及家人和自己的經曆:孩子的獨立不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況且, J已是很獨立的孩子了, 三個月時已經自己拿著奶瓶了。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培養方式。 可是爸爸就讓他的朋友們勸說媽媽: 這樣才能保持婚姻質量, 這樣才像美國孩子,這樣性格才能堅強。。。 媽媽沒有其他經驗, 隻好隨大流, 聽著孩子哭聲不理, 隻到一個小時後累了睡著了。 可是在J 1歲後, 他仍然半夜會醒, 到後來可以爬出Crib時, 我們隻好放棄。直到現在, 仍然害怕一個人睡。

G就是一個特別有時間觀念的孩子, 雖然沒有被刻意訓練, 他三個月是已能睡整覺, 半歲是已自己獨立睡在另一個房間。 爸媽這時已放棄美國教法, 主要是媽媽放棄了, 可沒誠想, 效果卻達到了。

媽媽的媽媽(奶奶)就一直埋怨爸媽害了J。 要不是一為的訓練, 也不至於到現在晚上還睡不好。 可是, 誰讓J是老大呢, 中美的摩擦總在他身上發生。 嗨, J。。。

2)回中國給爺爺奶奶帶幾個月:

媽媽的爸媽正直退休, 時間精力充裕。 媽媽和爸爸工作也很忙, 爸爸的爸媽已過世, 所以沒有什麽幫手。 爺爺奶奶人在中國, 條件還不錯。 電話上聽到媽媽常常報告J和G又生病了(因為幼兒園傳染), 抑或爸爸活動太多, 不幫忙做家務; 或者媽媽自己生病了。。。 遠在千裏之外, 幫不上忙的父母就說: 要不要把孩子送回來半年, 我們幫著帶帶。 媽媽周圍已有不少中國朋友這樣做了, 於是也有些動心。 可是沒想到爸爸激烈反對, 說想看到孩子的每一點成才, 絕對不能讓別人帶。 甚至說:如果你不經我同意帶回中國, 我會告你“綁架”。 本來隻是試探性質的媽媽也火了: 首先這隻是暫時的, 其次這是別人嗎? 怎麽會撤到“綁架”問題上? 於是爸媽一天都不說話, 都覺得對方太不可思意了。

中國媽媽和美國爸爸――文化衝突(2)幼兒園
J到今年底就要滿三歲了, 而G也已是一個可以和哥哥跑來跑去的Toddler了。 日子果然如很多過來人描繪的“飛一般的消逝”, 可是新的挑戰卻不斷出現。

髒髒的美國幼兒園:
由於爸爸媽媽都有全職工作, J和G在半歲時被送入同一家幼兒園。 據說這是一家本地較好的私立幼兒園, 學費不菲。 可是當J剛進去的一兩個月內, 媽媽每天都在擔心。 每天送去時幹幹淨淨的J, 接回來時卻經常是掛著鼻涕, 渾身上下髒乎乎的。 由於是冬天, 頭半年幾乎每兩周就得一場病。 常常是剛好, 又開始新的。 這造成爸爸媽媽輪流請假不說, 晚上也睡不好。 媽媽就問幼兒園老師, 可否替孩子擦擦髒了的手, 因為孩子總愛吃手。 可老師說: 都盡力了, 小孩總會爬來爬去, 幹淨不了。 媽媽又問兒科醫生如何防治, 回答是: 進幼兒園總會被傳染, 都是這樣。優點是可以漸漸形成自身的免疫, 以後會好很多。 若不想得病,就別去幼兒園。 於是媽媽就和爸爸討論這個問題, 爸爸說: 都是這樣的, 以後就好了。 媽媽說:怎麽美國幼兒園這麽髒?中國幼兒園的孩子都幹幹淨淨的。 爸爸說: 還好呀。 隨地而坐, 隨地而爬,培養身體自然運動。 再說,讓人生病的不是髒, 而是傳染菌。 媽媽不以為然, 都什麽”鬼“理論。心想難怪處處見到坐地上的都是”老外“。

但畢竟條件有限, 又不能送回中國, 隻好就這樣了。 於是忍受著, 到了G仍然如此, 生病成了他們與幼兒園頭半年的磨合結果。而對G的生病也沉著了許多, 畢竟有了思想準備。

而 J的髒隨著班級和年齡的提升又到了一個新的檔次。夏天到了, 戶外活動開始加入水的係列活動。 老師讓家長準備遊泳褲, 防曬油和水鞋。 媽媽替J高興, J是個超級運動型的孩子。 這下又可避暑, 又可以玩了。 可是才一天下來, 就知道不是那麽回事。 見到J時, 隻見他從頭到腳都是泥, 去時的幹淨衣服已經灰不溜秋, 完全認不出了。 而他身上的衣服又是濕乎乎的, 趕緊換上當天的第三套衣服, 否則無法上車。 問J今天如何, 他高興的說: 我遊泳了。 於是才發現, 院子裏有一條人工挖開的泥巴水渠。這就是J口中的遊泳池。 回去後發現衣服完全洗不幹淨, 隻好做好標識, “遊泳衣“。 就這樣, 遊泳維持了一個月, 夏天的大部分衣服已成了抹布。 J也成了小泥人, 總是光著腳, 隨處而躺, 要在中國一定被認為是流浪兒。奶奶心疼地埋怨媽媽:跟老師題題, 別成天泡在泥漿裏了。 髒不說, 皮膚也不行了。 媽媽很是無奈, 因為老師說“不太可能“, 於是感歎: 這就是文明國家的先進之處? 說的好聽是回歸自然, 不好聽的話, 隻能說“髒髒髒“。 爸爸卻很高興:看, J多高興啊, 多愉快呀, 這就夠了。 哇噻! 好一個美國爸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