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ZT要珍惜子女教育論壇

(2006-09-09 14:16:34) 下一個
要珍惜子女教育論壇


高燕定按:今晚剛從北京回到美國,打開博客,看到又增加不少點擊數,想想已有幾天沒有寫文章,仍有點擊,很內疚。現在夜深頭昏,為了偷懶又不愧對博友,且把以前寫的,發表在美國子女教育論壇上的一篇舊文重貼在此,還望博友見諒。


我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這是我書中的故事外的故事,從20年前開始回顧。

那時候,我們大陸人來美國,不是學生,就是訪問學者,窮酸酸的。

在國內月支薪幾十元人民幣,當時的人民幣比較“大”,匯率1:2.1,後來漲到1:2.7。也就是說,月薪僅二三十美元。這樣的背景,誰看得起你。所以,有機會和同胞在一起吃飯時,隻能乖乖地聽人家說台灣怎樣怎樣,他們的孩子如何如何。

同胞們早在50年代就登陸美洲,大陸同胞80年代才跟上來。

30年的差距!

人家的孩子上名校是理所當然,我們的孩子?咳,我們乖乖地呆在一邊兒,隻有聽的份兒。

所以,那個時候,上名校,上哈佛真的隻是夢想而已。

至於當律師,也隻能當笑話說說。雖然那時我閨女要上哈佛,當律師的想法在這個大學城裏的大陸同胞中間家喻戶曉,但是,至少在外麵還得裝。不過,我的大陸同胞大多都信,他們不笑話我,隻是有點懷疑而已,因為當時尚無先例。

我女兒在當時這個大學城的大陸孩子中是比較大的,1986年來美國時剛滿5歲。那時沒有參照物,沒有榜樣,沒有互聯網,沒有信息來源。

教會裏有人在談哈佛耶魯,談名校。但是,我們不可能去公開打聽,甚至聽到了,也裝作隻是聽熱鬧。因為我們來自那樣的背景——月掙二三十美元的國度。你們想像一下,上名校、上哈佛?那不是瘋子說的話嗎?

當時以為,上哈佛“要花很多錢”。

當然,我想,孩子還小,我還是能掙足那筆錢讓孩子上哈佛。

我在孩子5歲的時候,把這個夢想給了孩子(不錯,是家長的夢想)。

後來,我花了幾年時間,在我女兒上大學的前兩三年,才真正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知道上哈佛不一定要花自己的錢。不過,在當時,我是花了不少工夫才弄明白的。在那樣缺乏信息,缺乏平等的信息交流的年代,是多麽辛苦。

我在《人生設計在童年》一書中,沒有提到以上的背景,而提到很多有用的信息都是我女兒自己找到的,不是為了強調她懂事、有能耐。實際情況是,當時並沒有那樣交流名校信息的條件和環境,因為我們是名校的“局外人”。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女兒上初中時對我說,有一次,她的一位台胞同學告訴她,初中的暑假就該抓緊多修高中的課,以後才能多上AP,後來發現說漏了嘴,說,“我媽要知道我告訴你這些,會打死我”。

我們十分珍惜這點滴寶貴信息,馬上行動。

不要認為台胞前輩保守,我們大陸同胞有時更不客氣。有位國內老同事,和我在一個小城工作,他孩子比我女兒大兩歲,MATHCOUNTS 得了全州前三,我帶女兒到他家慶祝、讚美了個把小時。後來幾次掛電話,希望能借到幾份試題,提前一兩年做做準備,豈料先拖延,後斷然拒絕!——她們雖然相隔兩個年級,完全不存在任何競爭,咱老同事還是不願看別人家的孩子好。

無奈,“我提早一年為她訂購了一箱子10年來的“比賽試題”。“數學大賽”有地區賽、州賽和全國賽,每年的實際賽題都超過100頁,題解也有近百頁。她參加了4人組成的校隊,獲得克薩斯州團體第二名。”(見《在童年》p123)。

收到那一箱子試題,我對女兒說,珍惜吧。——這是我書裏沒有披露的那一段故事的背景。

我作為過來人,幫過很多人,也因此積累了很多經驗。不過,把經驗拿出來與人分享,卻難說一定沒有私心。希望換取尊重也是一種私心。難得的是,像秋水等人,自己的孩子還在風口浪尖上,卻到處收集資料,四處傳播,不怕給自己的西西徒增不必要的競爭和難度。即使對自己的孩子很有信心,也應知道競爭的慘烈。能夠這樣做,實在難得,也令人不可思議。

競爭日益加劇,名校派不可掉以輕心。話說回來,還是要從小好好“設計”。

以我女兒當年的簡曆,拿到今日,拿到5年以後,是否還能被哈佛錄取?實在是個問題。她1999年高中畢業,修了8門AP,加上修大學課,當時是全校最多的。

今天看我手邊這一份簡曆,我朋友女兒傑西卡王的簡曆(《人生設計線路圖》中那個考兩次SAT,均得滿分的女孩),讓我差點得心髒病——才11年級,就已經考了10門AP,門門5分,還在大學修了數學係高年級的微分方程、線形代數、工程數學III……。暑假在著名的Welch Summer Scholar Program做研究。現在十二年級,還在加緊折騰......。

諸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看看她是不是“天才”,想想她有沒有“設計”?我將在下本書中,把她作為其中的一個案例,做一個仔細的介紹和分析。

競爭日益加劇,名校派的孩子們會更加命苦,今後的爭奪戰會愈加激烈,其技術成分也越來越高。有子女教育這個平台,是大家的福氣,望大家珍惜。
http://blog.sina.com.cn/u/476df96a010002aq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