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ZT長青藤不再是神話

(2006-09-09 14:16:34) 下一個
長青藤不再是神話

                 佚 名

先作一點注解:長青藤,Ivy League,原來是美國東北部幾個老牌大學的一個球賽的聯盟。因為它的大部分成員是美國頂尖的大學,所以長青藤就成了美國名牌大學的代名詞。筆者在這裏所指的也就當然的包括了麻省理工(MIT),杜克(Duke)和斯坦佛(Stanford)這本不屬於長青藤的大學。

言歸正轉: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高考改革後的大學生相即畢業。他們中間的一部分來到了北美,成為北美新一代中國大陸移民。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後代也進入了大學入學年齡,當年,他們是高考戰場上的驕嬌者,那末,現在,他(她)們的兒子女兒要在這遠離家鄉的新大陸,和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竟爭,能贏嗎?回答是:他們贏了,自2001始,捷報就頻頻傳來。孩子們一個跟著一個進了哈佛(Harvard),耶魯(Yale),普林斯頓(Princeton)等長青藤學校。

2003年,在馬裏蘭州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當地排名倒數第一的高中,三個亞裔女孩(兩中國大陸,一個南韓)一起被哈佛錄取。這在這個學校可是空前的。有趣的是,其中一個女孩,她的外婆在國內碰到了久違的老鄰居,兩個老太太高興地聊了起來。孫兒,孫女也是當然的話題。讓她們想不到到的是,老領居的外孫也是那年進的哈佛,就這樣,昔日幼兒園時的小朋友。在大洋彼岸成了大學同學。孩子們的父母也曾是大學同學,多年不通音訊,孩子們自然成了他們聯係的橋梁。

還有一個故事,一個男孩子很愛寫作,在網上遇到一個和他同樣背景的女孩,兩人在兩個不同的州。從未謀過麵。在網上交網兩三年,非常投機。高中畢業,男孩應女孩子邀請,專程坐飛機去參加女孩的畢業舞會。2002年男孩進了哈佛,女孩被MIT錄取。同時走進了波斯頓。無巧不成書,在波斯頓MIT等著那男孩的還有一個生日隻差一星期,老爸在國內是同學同事,當年總是在一快比著喝可樂的另一個女孩。地球就這麽小。

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有六個中國學生,他們的父母有四對來自大陸的七七級,一對來自台灣的台大,一對來自香港。這些孩子們就讀於北卡金三角的一所磁鐵高中,他們一起喝咖啡,一起看電影,一起開車到幾百裏外的大山裏去野營。2002年,兩個哈佛,兩個麻省,一個康乃爾(Cornell)。2003年,最小的一個,進了杜克大學。說是要在這四年裏一飽杜克大學藍球隊的眼福。現在每天興高彩烈地在帳篷裏和同學一起排隊等球票呢。

在阿拉巴馬州,有個區,其房價比起他區高出很多,學校好是其原因之一。人們為了讓孩子受到比較好的教育,寧可多花錢,住差房子,也要讓孩子進這一學區的學校。可就有那麽一對來自上海華東師大的夫婦不信這個邪,偏不按常理出牌,在附近的區域,買了一座比較舒服的房子。讓孩子進了一所普通的高中。因為他們堅信,學校的好與差不僅取決於學校教學水平的高低,而是學生的潛力,能否在這一學校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果不其然,孩子在學校一路領先,當絕大部分同學還在焦急等待時,哈佛,耶魯的錄取通知書已經拿到手中。等到四月招生結束之時,他的手裏拿著的是除了普林斯頓外的他申請的全部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艾默裏大學(Emory)給了全額獎學金。當然他的第一選擇是哈佛,因為他的一個小時侯的夥伴,和他有著驚人相似的經曆,也是一個收到了除普林斯頓外的申請的全部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中國孩子,早已在哈佛等得不耐煩了。而他的另外一個朋友,2002年西維吉利亞州的美國總統獎得主,則去了有美國最美校園之稱的斯坦佛大學。在2003年,和他一同離開阿拉巴馬的還有他的同窗,另外一個中國孩子,去了耶魯。今年,2004,一個與他同班三年,後來隨父母去了明尼蘇達州的同學,來電告知,已被哈佛錄取。更可喜的是,從現今中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來看,今後的幾年,他所在的這個城市,將會有至少十幾個孩子有著去長青藤大學的潛力,這占所有中國同齡孩子的40%左右。

走在長青藤學校的校園裏,你很容易地就可以碰上黃皮膚,黑眼睛的亞裔學生,在斯坦福這個比例是24%,就是說,四個學生裏就有一個是亞裔,哈佛的比例是17%,六個學生裏有一個。最為值得一提的是MIT,他的女生,有三分之二是亞裔。三個孩子就有兩個是黃皮膚,黑眼睛的學生。筆者從各大學的網上找來了一些2003年的資料。略加整理,請大家一閱。

哈佛: 學生總數:6649人,男:53%,女:47%. 亞裔*:共1107人,占17%,
耶魯: 學生總數:5274人, 男:50%, 女:50%. 亞裔: 共685人, 占13%,
普林斯頓: 學生總數:4635人,男:51%,女:49%. 亞裔: 共1220人,占26%,
斯坦福: 學生總數:6731人,男:51%, 女:49%. 亞裔: 共1639人,占24%,
麻省理工**: 學生總數:4412人,男:58%, 女:42%. 亞裔: 共1157人,占26%,
杜克: 學生總數:6617人,男:51%,女:49%. 亞裔: 共752人,占11%,

*亞裔:一般是指在的有公民身分的亞洲人。永久居留者和在美國持各種簽證的外國人和直接外國接收的稱為國際學生。這其中約有一半是亞洲人。如杜克大學,136/293是從亞洲來

**麻省理工:因為美國的女孩子願意學工的不多。而校方又要信守男女平等的原則,所以她的女生生源主要來自亞裔,(70%的女生是亞裔),亞裔女孩特別容易進入這個學校。另外她對女生的錄取分數線也較低,(男孩錄取為10%,而女孩則有20%),故此這是亞裔女孩的一大重要突破口。

從以上的表格可以看到,亞裔的學生百分比平均為19.5。這些學校的平均在校生為5719,每年約為1429名。其中亞裔約為278名,如果我們隻算前十名的學校為長青藤學校,那麽每年進入長青藤學校的亞裔應該是2780名。這亞裔學生中的大多數是華裔,而這華裔中有一半是來自從大陸新移民。這是個怎樣的數據啊,不要忘了,整個亞裔才占美國總人口的確3%,幾年前,我們在為“一”個哈佛女孩歡欣鼓舞,那麽這每年的2780名還不夠我們彈冠相慶麽?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