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做住院醫一個月的體會
(2006-09-09 14:16:33)
下一個
【轉載】做住院醫一個月的體會
發信人: skate (skate), 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在世界著名的 New York-Presbyterian Univ. Hosp. of Columbia and Cornell做內科住院醫生,在國內的時候在醫院做過三年的住院醫生,所以在美國是直接從第二年的住院醫生開始,節省了一年的時間.
做臨床時間真的過得飛快,昨天是我在門診的最後一天。回頭看看這一個月,還是有不少
體會。覺得應該寫下來,以此和大家共勉。
我6月13日就開始了orientation。這個orientation是針對新來的第一年住院醫的。雖然
我是直接做第二年,因為沒有在美國做過第一年所以就參加了intern的報道。
Orientation主要就是反複介紹環境,強調住院醫的職責之類的。先是內科orientation,
其中包括病房,門診,ICU等。然後是醫院今年所有各科住院醫的報道。每天都有十幾個
人給我們講話,聽得還是有點累。其次就是熟悉所有的人。我們內科一年共招四十多個人
,三年的人加在一起就有一百多個。每天都是在認識新的人。Orientation的這一周
socialize是一大目的,所以有一些party之類的以便大家互相熟悉。
我的第一個輪轉在門診,這應該是一個比較輕鬆的地方。科室安排我先去相對輕鬆的地方
以便我適應新環境。門診的第一天還是orientation,要知道的東西太多,聽完還是稀裏糊
塗的。第二天看了兩個病人,不是太難的例子。但是由於一切都是電子化,我又不會用這
個新軟件,隻能先看完了病人再一邊琢磨加問別人,一邊寫病史。所有英文病史書寫的經
曆完全來自於step 2 CS。到了第三天,那天下午我有5個病人,我還是用前麵一天的方法
看病人,全部看完了再寫病史。因為每看一個病人我都要和主治醫生匯報討論,一個主治
又要supervise好幾個住院醫(intern的病人主治一定要看一下的,我是第二年隻需口頭
報告就行了),所以常常要排隊等,很花時間。那天看完病人就已經很晚了,然後又寫病
史(還是不太熟悉軟件,手腳很慢),一直弄到晚上10點。那天回家感覺很沮喪,覺得怎
麽這幾個病人都要花一天的時間。第三天我決定改變策略,一定要邊問病史邊在電腦裏寫
,看完一個病人至少應該寫完大半病史。那天也有好幾個病人,用了新的方法果然速度大
為加快。當時想“flooding"對我而言好像是比較好的學習方法。一下子覺得受不了了就
會促使我改變方法。所有周圍的人都很nice,但是工作還是要靠自己做的。
第四天我和主治匯報討論了幾個病人後,主治對我說"You are very strong clinically"
。當時我有點不敢相信。因為從一開始我一直覺得很緊張,感覺insecure。每次和人介紹
自己是新來的第二年住院醫時都覺得底氣不足,雖然從program director 到chief
resident都和我說You will do great。那天得到主治的肯定後覺得信心大增。再仔細想
想在開始的三天裏因為高度緊張,把自己的common sense扔出了窗外。加上本來就
insecure而且不知道別的住院醫是如何的,更是心中沒底。
這以後我發現自己在各方麵pick up things都大為加快,感覺是以前的住院醫經曆開始
kick in了。上班一周後門診開始實行了新的Team leader製度,我也是Team leader之一
。在報到初期我就知道自己是team leader,當時覺得他們一定是沒搞清我是新來的R-2,
於是和主治說是不是不太合適。主治說做Team leader主要需要的是medical judgement,
覺得我應該沒有問題的。(Team leader 主要是在看病的同時還要回複所有的病人來電,
triage輕重已做出相對的處理。)所有的前台的人都對我說"I can't believe they made
you team leader since you are new here". 聽了之後我心中就更慌了。回想到上班第
一周學到的lesson,覺得保持鎮靜,保持自己的common sense應該是可以一試的。真的開
始做team leader其實也還可以,雖然工作量比較大,想到自己學到了很多如何get
things done還是挺高興的。
上班第二周碰到一個病人,當時覺得他看上去不太好就沒讓他回家,立刻做了些檢查並得
到報告。因為confidentiality issue我不能具體說,總之他的情況其實非常危急於是我
把病人送去了急診,當天就手術了。這是一個非常少見的病例,我的主治說大概20年可以
看到一個被我碰上了。其實真正病因的發現也是無意中通過輔助檢查發現的,我沒有什麽
功勞。我做對的地方是沒讓病人回去,及時記錄了所有信息,並且適時向主治匯報。我的
幾個主治都非常高興,我自然也很高興。
這之後我覺得自己工作的主動性更加增加了,覺得還是挺喜歡現在的工作。門診的好處是
周末可以休息,不過要輪番值班cover其他地方。我值了兩個General medicine consult
的班,下班後在家裏等拷機響,從下午5點到次日早上8點,沒有夜出。我運氣還算好,不
是太忙。不過心中真是很緊張,想到要代表內科去外科之類的地方會診。第一個值班的當
天還去醫院書店買了本厚厚的Medicine consult book,如果網上買可以便宜10塊錢但是我
無比恐懼覺得當天晚上一定得有這本書,嘿嘿。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最後主治們對我說“You did an exceptional job as a new comer.
You adapted very quickly and did a good job as a team leader"。我想這是最能讓
我開心的話了。也從此記得哪天自己做了attending一定要記得幫助鼓勵住院醫。
以後所有的地方都會比門診忙,我會碰到很多新的挑戰。但我想最終我會學到很多東西,
不斷完善自己。
總結我的經曆:
1 要有信心。(在沒有開始工作的時候是很難充滿信心地麵臨新工作的,至少對我而言)
信心能幫助我們記得自己的common sense,特別是以前做過臨床的人,一旦適應新環境進
步會很快的。
2 不懂一定要問。 經常問不會被認為weak或silly.特別對於沒在美國做過臨床的人,別
人都知道的事情我不一定知道。
3 對護士,lab tech, front desk等一定要nice。他們經常可以幫很大的忙,讓我們少走
彎路,提高工作效率。
4 記得吃飯,喝水,上廁所。每天都會很忙,但要盡量記得這三條。
5 除了向主治學習,從周圍的住院醫那兒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6 即使有的病人很difficult,也不要想法避免。這是一個絕好的鍛煉自己的機會。
7 好好follow up 自己的門診病人。雖然他們大多不是很嚴重,及時寄去化驗結果,和病
人討論結果的意義對於加強和病人的rapport很有幫助
這兩天是難得的最後一個悠閑周末。囉裏囉唆寫了這麽多,希望對所有複習備考的人有所
鼓動!!
祝大家好運!!
門診和病房不同,所以我隻是適應了門診的工作,相信接下來一開始在病房裏上班還是會
覺得困難的。不過現在至少有信心去適應下一個地方。
我說的病史書寫是指門診病史。看病人是一個醫生一間房間,裏麵有一台電腦。病人坐著
回答問題,我就一邊聽一邊在電腦裏寫。當然病人走後還要修修弄弄,不過不應該超過10
分鍾。英文病例對我來說也是頭疼。一開始兩天覺得寫的時候要想很多時間。不過要學一
樣新的東西隻能靠練習,多寫幾份就知道也就是這幾句話了。我的病例肯定有很多語法的
問題,自己都覺得講法很單調。不過重要的是寫下要點的東西,至於寫得漂亮隻能慢慢多
練習,多模仿別人了。我一直覺得 What to say 比 How to say it重要。雖然最終目標
是兩者兼顧,在一開始時做到前者更重要。
記得第一天看病人叫一個男病人換衣服時說"Please keep your panty on"。他說“You
don't say panties to guys, just say underwear"。我也不知道當時腦子怎麽想的,聽
了他的話後非常尷尬,真想挖個洞鑽下去。我想這種情況以後還會有很多,隻能不斷記住
改進了。
我在國內做了三年內科的住院醫。過去的四年在美國做研究。開始之前一共在病房裏
shadow了intern大概4-5次,每次半天左右。光看別人其實用處不大,就是心中有點底。
真正要獲得臨床經驗還得hands on experience.
國內三年的住院醫在美國可以抵去一年。不過這隻是理論上。主要決定權在program
director.我當時很想從第一年開始做,覺得比較保險。但是program director 很明確:
如果我做過三年還不能勝任第二年,說明我能力不夠,他們不會要我。所以我其實根本沒
有在這個program裏做第一年的option.有點逼上梁山的感覺。
門診的時間應該是最好的,8點到5點。不過如果下午有5-6個病人的話得6點多下班。每周
一次夜門診,不過時間上會被補償。我因為team leader的活有時候得呆到七,八點左右
。周末休息,不過我們當中很多人周末都去病房cover值班。我沒有被安排,主要因為根
本還不知道病房裏如何上班。
如果病房裏的話是4天一個值班。(每個醫院不同的)第一年的人要值24小時班,第二年
的人值班晚上10點就可以離開了(除了在MICU,CCU)。第二年和第三年專門有night float
的rotation,就是cover R-2 和 R-3 夜間的職責。第一年的人工作量是很大的,大部分的
notes都是他們寫。第二年不用做很多具體的事情,但是責任增加,一般on call要管幾個
inern或更多。
我們中國的醫學畢業生在起步時因為沒有美國經驗可能比別人慢.(我一開始三天很沮喪,
因為覺得自己都不如新的intern,以後如何去supervise,teach他們)一旦適應了新的
system,相信我們會以很快的速度上升的。所有新的intern,resident都很smart,但有時候
經驗還是要靠時間的。對我而言,經曆過了一次住院醫,我覺得自己更能珍惜現在的學習
機會。和上次住院醫相比,自己站在了一個比較高的位置,知道自己哪裏比較弱,可以借
機改進。
各位隻要努力就一定會夢想成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