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美國公民,CORNELL本科,STANLY的工作也沒有什麽

(2006-09-09 14:16:33) 下一個
美國公民,CORNELL本科,STANLY的工作也沒有什麽, 人家回國去混去了,人家可是放棄了華兒街的大好前途,回國去掙絕對數字少得多的錢去了.不是所有的人都隻看著錢的.錢隻是一個方麵

稍微講講我最近兩周和在美國,香港和中國大陸找工作的感覺吧。

作者Somethingnew

我的背景是這樣的:
北京人,中學成績不錯,考人北大,一年以後轉學到美國(隨父母移民) ,進入一所長青藤大學,畢業後在華爾街的一間投資銀行做分析員工作至今,現在25歲。我SAT靠得不錯,application essay寫得不錯,而且有身份,長青藤自然是易如反掌了。本科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我男朋友和我在一起一年半,也是北京人,我們在紐約相識,非常投緣。
可是去年年底他突然決定放棄博士學位回國,我費盡心機勸阻仍然無效,當時我為了他,去考了美國公民,四月入美國籍。可是他終於還是回到北京了,找了三個月工作,終於找到了比較理想的職位。
他回北京之前向我求婚,我答應了。現在我們分離兩地,已經兩個月,我在美國度日如年,已經決定辭職回國。
請問,如果我回國,這樣本科的學曆,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嗎?
這裏有沒有在北京金融界工作的人士?能否介紹一下北京投資銀行界對我這種背景的海歸是否欣賞?我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on campus interview和recruitor鬥智鬥勇才找到現在這份工作的。雖然現在做得不痛不癢,收入也一般(大約美金60-70k左右) ,可是放棄,我又很迷茫。我男朋友沒工作經驗,一破校碩士(博士放棄),還找到一牛逼手機公司的職位,年薪15萬。我弟剛大學畢業,中國本科生,最少也4000人民幣。我們公司今年一同事,工作了六年,學統計的,回國年薪50萬的offer拿到了。紐約收入沒有那麽高, fresh grad in nyc is 55k + bonus in i banks. bonus depends on which department u r in. IBD gets 80 to 100% bonus for a first yr analyst. sales&trading analyst gets less bonuses but makes more as career progresses, 本科畢業到頭了也就是十萬了,一般的4萬就不錯了,投資銀行起薪都是5萬5,bonus也不是那麽高的。別說得這麽肯定,紐約收入在5萬活得好好的人到處都是,而且各個行業不一樣,他們做藥的我不知道,建築收入就不高,但是你們能說他們做得工作不入流?為什麽非要通過收入判斷一個人的水平。


嗯,補充一下幾點:
我男朋友吧,這個人特倔。他離開美國,倒不是不愛我了,而是因為他覺得混得特沒勁。他在那個破校,就是博士畢業了,在紐約找工作也非常渺茫。他們很多博士最後也灰溜溜回國去了,他覺得在繼續在實驗室裏麵混著就要瘋了,真是一點東西也沒有學到。年紀也不小了,他經常跟我一起喝酒,我看他說話越來越少,心中也沒有辦法。
他覺得我混得還算不錯,好像還挺有地位的,公司好,年紀不大,前途好像光芒一片。
可是我心裏也不明白我為什麽在紐約混著,做著一份工作,一點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好像被當成機器使喚。他走了以後,我更加難過。
原來說好了,他回在我26歲之前來美國接我,可是我現在熬不住了,紐約的一切都那麽孤獨,沒了他,我走在大街上都想撞牆。
他說我如果願意回來,可以養著我,我可以什麽都不幹。可是我知道我也很難讓人養著。如果我回去,能夠做一份不錯的工作,收入和他相當,我也不求很多很多的錢,就很滿意了。
可是現在我認識的國內的人不多,我如果回國,會不會失業或者不上不下,那時候我也年紀不小了。我勸他跟我回美國,他也許會肯,可是我又怎麽忍心破壞他的事業啊。看他現在在國內做3g屁顛屁顛的。比以前可是愉快多了。謝謝大家的建議。

我的背景上次已經談到了,走得是美國金融界的所謂精英路線,也就是長青藤under->top tier ibank analyst->CFA or part time MBA along the way (or go to full time MBA) 。其實現在我做得工作非常的低級,簡直就是一個中級秘書+cheap labor, 上次說整天做excel + ppt +copy&pasting, 遭到眾多大牛的痛斥,被罵到祖宗,雖然我覺得莫名其妙(因為如果有過本科畢業去做analyst經驗的,應該明白what I was talking about) ,但是大家的意見我覺得也很寶貴,起碼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技能其實和一些聽起來好聽的背景不附。所以我也可以正確地估計自己的期望值。前後從開始在中國找工作到拿到offer一共三個星期時間,竟敢了三輪電話麵試,最後上個星期三收到了offer letter. 大約是在30萬左右的range. 比較幸運的是沒有回國麵試就拿到了offer, 上個星期五正式辭職了。月底就要去新工作報道了。謝謝大家的建議,沒有這個論壇上的幾條有用的信息,我是不可能拿到offer的。終於可以告別做excel copy&pasting的日子了。祝福大家都好運!

現在說說我最近兩周來的感想吧。先分三個地域討論。

首先,是北美。

在北美,我把自己的簡曆通過學校的career service, monster.com,efinancecareer.com,Bloomberg.com和一些華爾街的專業headhunters送了幾份,結果平均每天起碼收到3-5個電話,其中80%是專業獵頭公司,而且他們做得範圍非常狹窄,因為我的背景是structured product, 所以他們隻把我推薦給相關product的銀行,上個星期我分別去了Barclays, UBS和Goldman麵試,其中UBS的麵試很好,他們有給offer的意向,大約可以pump up my current package 30%左右。

我感覺北美更注重一個人的學校和工作經驗,top tier bank names definitely helps…但是他們會隻願意你繼續幹現在的工作or similar function, 如果你想轉一個sector, 就會很困難。因此很多人走上一條路,比如說structured或者credit, 再想轉去equity research, banking都很困難。

其次,是香港。

香港的反應顯然不如北美熱烈,開頭一個星期基本沒人理我。

但是到了第二個星期,就分別有兩個recruiting firm半夜三更打電話過來,一個是base London, 還有一個base hong kong。

他們分別給了我四->五個選擇的餘地,總體感覺是sector restriction比北美要活多了,如果想轉去banking, corporate finance, M&A不是不可能的,隻要你願意去second tier, 或者top tier from entry level.

據說香港的大銀行很願意要北美有過經驗的analyst, 而且麵試進程和北美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

Resume first screening -> phone interview -> fof interview (HR會全部負責旅費和住宿)

也有一些銀行,會請你先去紐約office的相關部門麵談,或者做video conference…

但是我感覺,香港的銀行基本跟美國銀行一點區別都沒有,除了deal是中國的deal, 我過去了,還是一樣做 cheap labor的工作,永無天日啊….(((

最後說一下大陸吧,感覺確實和其他兩個地區有很大區別。


我覺得大陸是很有風險的一個選擇。尤其對於我這種本科背景,隻有兩年工作經驗,剛剛25歲的大學畢業生來言。可是我卻鐵了心要回大陸,因此已經基本把美國和香港的機會全都推了,包括一個到手的offer(推了的時候真是心如刀割啊…)

大陸的企業對於在海外的人員遠程求職有如下態度:

1. 一般不會在談判的開始就願意負責travel expenses。

大部分企業,除了那幾個外資銀行,什麽中金,高華那種按照美國模式運行的,都覺得沒有必要在開始就負責這麽一大筆費用(沒錯,在國內的 hiring manager看來這已經是一筆開銷了) 。因為現在local的畢業生mba精英們比比皆是,你,作為一個在海外的本科生,到底和local people有什麽區別?這個問題,我覺得大家在回國之前,要問問自己。What can you bring to the table?

2. 劣勢和優勢

我的劣勢,很明顯,就是人在北美。由於這個原因,我失去了起碼80%的麵試機會。幾個公司很感興趣,但是他們隻是不斷地問我什麽時候願意回來,其中一個歐洲銀行,問我什麽時候可以馬上開始。我回答說,如果雙方有意向了,我可以two week notice之後辭職…這個態度應該很明朗了,可是他們基本上仍然連電話麵試的機會都沒有給我,馬上就不再感興趣了。

因為如果你專門為了一個麵試回來(哪怕自己負責travel expenses),他們不要你,這個commitment他們也不願意承擔。

還有一點,就是我的工資要求。上次我說過20-30萬人民幣,我感覺這個range是應該死咬住的。其實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你在哪個level的問題。而且這個range is very reasonable. 按照我的經驗和背景,如果達不到這個range,沒有談到必要。這點,從recruiter那邊就已經make a first cut了,因此我得到的機會當然相對就更少了,因為20萬在國內絕對是高級白領的工資了,起碼我知道清華北大的mba畢業,一般也就是7-8萬人民幣的稅後,難道我真的頂三個mba?

3. 電話麵試的談話

我在兩個星期裏麵,隻得到一個電話麵試的機會,是和中國一家剛剛在NASDAQ上市的網絡公司。這個公司很被美國看好,而且有並購其他大型multi-media企業的傾向,和最大的幾個網絡巨頭都是戰略夥伴關係,被美國收購的可能性也很大。

我覺得在電話裏麵,作為海外的人員,應有的態度,是要down to earth, really being sincere. 要不斷告訴自己,海外的experiences, 隻是一種人生的經曆,而絕對不是一個砝碼。

國內的麵試你的人,最好你要查一下他是否海龜。如果就是本地的人,我覺得在電話裏麵,作為海外的人員,應有的態度,是要down to earth, really being sincere. 要不斷告訴自己和暗示對方,你認為,海外的experiences, 隻是一種人生的經曆,而絕對不是一個用來談判compensation/title的砝碼。如果你表現得對利益斤斤計較,可是又說不上自己除了fluent english以外,和local professional的區別,還要求甚高,就基本沒戲。

作者和網友的問答

1) 你到美國來怎麽這麽快就拿到綠卡公民的?

我到美國五年,過來是因為和父母一起,他們是傑出人才移民。

(2)請問你男朋友跟你背景一樣嗎?

我很奇怪為什麽在北美的學曆背景會回國工作。有沒有考慮過歐洲,或其他美國城市呢?

他背景和我很相似,也是本科讀了一半出來的。都是北京人,我在國內讀P大,他讀T大,不過他比我大。

我們都覺得在國外混沒勁,混不上去,隻能幹技術活兒。他先回去了,我就跟著回去了。歐洲北美其他城市,我們準備將來結婚以後,沒精力折騰了,再找個風景優美的農村settle down.

(3)我本人不是做金融的(我under再芝大,現在在讀醫學院)但是我有朋友在Lehmann Bros. 按他說一般做金融一定時間後要讀MBA否則難升MD.

你回中國發展還讀MBA嗎?

MD。嗬嗬,我是沒指望了。我在美國夠了,不想再待了。每天的生活死氣沉沉,一成不變,沒有動力,壓力也無。泡吧去club購物等等已經不能夠給我快感。

MBA, 也許吧,反正現在在考CFA, 可能回國再混幾年,如果覺得事業上仍然是半死不活沒有突破,就幹脆回美國讀個top 10 school的MBA, 渡渡金,出來找份高薪的工作,在北美死心塌地地混吧。其實我倒是真不想走這條路,聽起來都覺得煩,簡直可以說是一望無際一眼可以看見底的精英路線。就跟你現在上醫學院,將來當醫生,沒什麽區別。我想趁自己年輕的時候,好話折騰折騰。沒有折騰過得人生,是不完整的。

嗯,今天下班有點時間,繼續講講國內找工作吧。

我男朋友現在人在北京,我一直想找北京的職位,結果就瘋狂地上各種網站,比如說, 51jobs, zhaopin.com反正亂七八糟的都亂發了一通簡曆。而且我隻有一份英文版的簡曆,沒有中文簡曆,直到最後公司要給OFFER的時候,才炮製出一份中文的簡曆給HR的人過目。可見我還是極其懶的。

其實發簡曆也不是很累,隻要堅持不懈就好了。每天發5-6份,大約有50%的回信率,比起美國來說,也差不離。

我個人感覺在網站找根本不如找獵頭,畢竟獵頭們都是專業人士,而且他們拿這個吃飯的,隻要你背景看起來不錯,他們會非常熱情地往你手裏麵塞職位。

我本人離開中國六年了,走的時候是個大一學生,父母就是中級知識分子,也根本不認識什麽領導幹部,在北京的幾個海龜朋友答應幫助遞遞簡曆不過都是提幾句就遙遙無期了。

總而言之,靠朋友是沒戲,尤其是人在紐約,他們在北京,想起你的機會很少。我男朋友除了鼓勵兩句不要灰心喪氣以外,他自己連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區別都夠嗆。誰讓他是搞技術的呢!

後來我就幹脆不給網站發簡曆了,也不去什麽公司的網站填一大堆表兒浪費時間了,我就天天蹲在各個論壇上找獵頭。嗬嗬,不管怎麽說,獵頭就是手裏沒有適合你的職位,他們還是會回信的,禮貌的就會說,你的背景我們很欣賞,如果有適合你的職位會通知你。

更加感興趣的會跟你談工資,我就隨口說了一個20萬到30萬,心裏也不知道是把自己賣高了還是賣低了。

然後就認識了一個獵頭,在上海,他晚上跟我在MSN聊天兒,我把具體情況說來一下,他很奇怪我為什麽放棄紐約的這個大牛銀行非要會上海,我就說因為男朋友在大陸,而且我覺得現在的工作沒有意思雲雲,他很快第二天就找了幾個職位讓我挑一下,我看了覺得莫名其妙,因為沒有一個是銀行的,全是一些企業,不知道他為什麽覺得我合適。

不過我那時候很饑渴,心想不管黑貓白貓,能讓我回大陸就是一條好貓,於是統統答應下來讓他去發簡曆,自己在美國每天晚上下班都不回家,瘋狂發簡曆…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個星期左右吧:(((((

我在中國的recruiter

Michael GU

michael@manpo.com.cn

對不起這幾天真的特別忙,沒時間多說了,不過上麵這個人幫助我在中國找到工作的recruiter,大家有簡曆可以發給他,他主要做金融和technology方麵的獵頭。人在上海。

發給他的時候,就說你是Margaret的朋友就好了,他一般都會回信的。態度還是不錯的。

我在香港的獵頭是這家:

Thomas P. Bispham

Investment - Corporate - Commercial Banking

Project & Structured Finance

Direct (852) 2526 8213

Mobile (852) 9039 0288

______________

HUTHART GROUP

Hong Kong - Seoul - Tokyo

他們主要做top tier,second tier ibank在香港的recruitment,我發給他們簡曆的當天晚上就收到電話了,還是不錯的一家。

在沒有回音的時候,我經常給男朋友打電話抱怨,說為什麽他丟棄我一個人在紐約,他說如果我覺得難過,可以先不找,明年他就回美國來。我聽他的口氣很不情願,好像被逼無奈就範一樣,心裏其實也不太想一輩子待在紐約,所以就跟他說,我還是會試一試,如果實在不成,去香港也行。不過我們倆都覺得香港也不太適合我,有的方麵比紐約還恐怖。那時候都有些絕望,也夜裏的時候,覺得出路很渺茫,什麽時候才可以在大陸找到一份拿得出手的工作呢?如果辭職幹脆回國,壓力很大,親戚朋友父母都覺得我混到現在還算不錯,辭職了好像就什麽也沒有了一樣。這份工作就如同雞弳,每天每天做著真是刻骨銘心的仇恨,真的是每天在做一樣的copy pasting excel formula PowerPoint pdf pivot table filter acess….感覺自己的生命一點點地耗盡了似的。

漸漸的獵頭們都有回信過來了,有的我還主動去打電話,聽到的反應是參差不齊,大多數都覺得我做份金融工作沒問題,可是學曆不夠高,隻有本科,而且工作經驗不夠長,我在美國也是一年一換,畢業兩年換了兩家公司。幸虧我的學校和公司還算不錯,也勉強可以算是sounds good on paper吧。

不過他們大多數都覺得我的工資要求合理,因為國內中金,中銀等大投行的 analyst大約也可以拿到這個價位,我也算在美國渡過金的,因此勉強可以趕上一個大陸名牌大學的MBA再加幾年工作經驗吧。

現在大量歐投公司進駐北京和上海,紛紛開辦新的regional office, 這些公司要比本地公司大方很多,雇傭一個 analyst就願意出價30萬以上。美國公司現在都學狡猾了,一定會給你local pay, 如果出到30萬,就好像是很不得了的數目了似的。

而且我做得固定收益結構融資在國內隻是起步階段,根本不可能找到對口的工作,其實我也想趁機換個sector, 特別想多和人接觸,我還算性格外向,數學其實不太好,在國內是學文科的。在美國用英語學人文主義太吃力,因此就轉學經濟科了,因為比較好混吧。經濟本科就是萬金油,幹什麽的都有。

然後就接到了獵頭的信件,說有個公司對我的背景感興趣,想跟我電話談談。我一口答應,不過那時候我很無知,根本對國內的情況了解很少,也不知道究竟他們要自己幹什麽。因此也沒怎麽準備,打電話之前就想了幾個要回國的理由,然後還訓練了一下自己說普通話的能力,因為根據朋友們反應我說話總是過急過快而且北京口音嚴重,經常打斷別人的談話,思想混亂等等。結果搞得我連中國話都不會說了,臨麵試前還寫了中文的演講稿,放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不是急著回國,先在美國幹兩年再說吧,攢點錢,幹1-2年,回國夠買房的down payment的了,要不按照這裏人的說法,年薪30萬在上海都不夠花,嗬嗬。更別說娶媳婦生孩子孝敬父母了,這世道...

國內的機會還是有的,我看你是肯定不會扔下美國的offer回國的,除非你特別想過花天酒地的海龜生活。從各個角度講,如果你做了這兩年,回國的起薪就不是50萬,而是60-80萬甚至更多,我認識幾個在美國被裁員的工程師,回國以後都翻身成CXO了。哎~~~~總而言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我要不是學曆太低,也可以吹一吹,說說自己是個group leader什麽的,嗬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