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ZT留 美 申 請 白 皮 書

(2006-08-22 17:24:19) 下一個
留 美 申 請 白 皮 書 各類出國考試隻是赴美留學的第一步,當很多朋友們考完TOEFL, GRE, GMAT, LSAT之類考試之後,後麵的申請工作可以說是相當的冗長、煩雜。很多人都向我們抱怨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申請什麽樣的學校,不知道如何申請。國內一些知名的網站和大學的BBS係統,的確為申請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這些網站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信息量太大、內容過於繁雜,缺乏係統性,而質量又良莠不齊。   申請的殘酷性其實不亞於遙遠非洲草原上的生存競爭,每個申請者都盡力使自己得到申請學校的青睞。而能否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優勢,去比較理想的學校,將對一個人的前途命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隻會漫無目的奔跑,而缺乏對這生存遊戲規則的研究,實在是對自己不負責任,而市場上缺乏非常優秀的赴美留學申請指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的團隊編寫了這本書,其中所有案例均來自美國名校申請的成功案例。 APPLICATION TIMETABLE 申請時間表     我們一直強調,真正的申請應該是始於入學前的2-3年,考慮清楚留美對自己的意義,並分析清楚宏觀大環境和微觀上自己的背景,做出申請決定就開始。下麵以申請秋季入學為例,從入學之前一年開始,列出整個申請過程的時間表: P.S. 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特殊情況,比如物理的要考個GRE sub,考試花的時間就多一些。有的與建築設計相關的專業需要遞加作品集,這樣GPA就不是很重要,那方麵就需要花很多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 選校-基本原則     一. 目標學校:要的是最適合的,未必是最強的 每一位申請者同樣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學校,或者專業,比如我們案例中的很多人。一句話就是,每個學校錄取的是最適合的,未必是最強的。這也是為什麽每年都有大批的牛人拿到牛校的offer,卻被爛校拒。這就好比任何一個公司不可能在每一個市場經營和滿足各種需要,甚至也不可能在一個大的市場內做好工作,即使IBM、Microsoft也不可能最好解決每位計算機顧客的需要。當公司為每個目標市場仔細定義和製定適當的營銷方案時就會做得更好。 營銷史上比較經典的一個目標市場的例子就是90年代以後營銷人員的注意力集中於少數群體日益增長的購買力,伊思麗、美寶蓮等化妝品公司開始把目標對準非洲裔的美國人,為他們的黑皮膚設計特殊的係列產品,產品大獲成功,銷售額成倍增長。 在申請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2001年北大生科院有個背景很強的學生,由於在實驗室裏做的是病毒方麵的工作,所以想當然的把申請的賭注壓在Microbiology上。哪不知由於911的影響,該年的微生物幾乎全軍覆滅。2002年他繼續申請,改變了申請的方向,如今他拿到了Johns Hopkins,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Sciences(全美排名第一)的全獎,23000/year。 二. 確定如何細分目標和選擇目標專業方向 申請者同樣不可能被所有的學校、院係看中,就好像大公司不可能為這一個市場上的全體顧客服務。這是因為顧客人數太大,而他們的購買要求又各不相同。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一種來福槍式的方法,即把努力集中在具有最大發獎學金興趣的 “買主” 身上,而不是分散努力的散彈槍方法。營銷學稱來福槍式的方法為目標營銷。所以申請的時候,我們不但要細分目標市場的需求,還要具體到某一個實驗室的某一個教授的某一個研究方向。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命中率。 “傷敵十指,不如斷敵一指。”市場細分化為廣大申請者提供了機遇和挑戰。你的申請方向一定要具體到每個專業的小方向,甚至具體到實驗室和教授。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我是本科生沒有什麽研究背景呢?這樣你可以強調興趣的方向性,當然還要你的潛力。 我們先請北大的本科生章一鳴談談個人定位: 1. 根據自己的硬件條件(如GPA和在讀學校、GRE、TOEFL等)進行學校的檔次定位 首先應排除掉一些你未達到minimum requirement的學校,因為即使你其他方麵非常強,但可能你的PS、RL、Resume被admission committee看到之前就在screening時被刷掉了。其次應該根據本學校本係往年的申請情況和自己在係中的排名確定最有可能錄取你的學校檔次,作為自己申請的重點。這裏提到的係裏排名不應該僅僅是GPA的排名,而是應該綜合考慮GRE、Sub、TOEFL等考試後的自己的定位。雖然GRE、 TOEFL決定一切的年代已經過去,但這些標準考試還是有相當的重要性的。比如我們係一位很牛的同學,他的 GPA排名很高,研究背景和我非常相似,隻是TOEFL有些偏低(<600)。他將自己定位在Top10—20這一檔次,但是其實這一檔次的學校普遍對TOEFL要求很高,反而一些Top5的超級牛校並不很看重TOEFL。結果是他申請的美國學校全軍覆沒,隻有一個加拿大的offer。這可以說是檔次定位失誤的一個典型悲劇了。而另一位排名非常普通的同學(>50%),他在申請的時候就將自己定位在80—100左右的學校,最後如願拿到了全獎。 2. 分析市場供給和需求,具體確定申請的專業具體方向 你首先應盡可能了解本係同學及其他學校相同專業同學的申請選擇情況,並結合自己的學術背景,確定自己相對處於優勢的專業方向。同時應該了解當前研究熱點,分析各個學校最可能有大量需求的專業方向,在具體研究每個學校的特點時你會發現,各個學校都有自己比較強的細化方向。同樣是物理係,UIUC雖然係的排名是第九,但其Condensed Matter卻是全美第一,高於Harvard、MIT、Stanford等超級牛校。其實他的物理係大多數都是搞Condensed Matter的,因此每年對這一方麵都有很大的需求。還有比如Princeton的理論很牛,Caltech的天文巨強等。在綜合考慮自己的優勢方向和各學校的需求後,最終確定申請的專業方向。我本人從大二開始就在北大的一個表麵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個人認為我在申請實驗凝聚態物理方向有一定的優勢。再加上當前納米科技熱方興未艾,在一份《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 – Supplement to the President’s FY 2001 Budget》上看到,近年來美國政府對nano-science的投資正成倍增長,許多學校和科研機構都成立了專門的nano-science center,因此對於這方麵的人才需求必定非常大。最終我將我的申請方向定為:experimental condensed matter,focusing on nano-science,事實證明這樣的定位是比較成功的。 作者點評: 從宏觀落實到微觀,這才是個人定位。脫離了大環境需要,demand和supply就不match, 個人定位隻是空中閣樓。隻查US.News排名的,也不能算了解了宏觀,國際上每個專業方向都有相應的專業期刊,這些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 換專業的申請      跨專業申請要比本科申請本專業困難大得多,但是你隻要做到一點,就是在跨專業的時候你要明確地說明你為什麽要跨專業,從幾個方麵來說明你的本科對這個專業的準備,你現在對於專業的研究,和這個專業對你以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注意一定要在個人陳述中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 在美國轉專業要比在國內相對容易,尤其是已經在讀的學生或是拿到一個美國學位的學生。常見的轉學需要強調一下一點或幾點: n 相關學術背景。如物理係、EE轉計算機,數學係轉經濟學相對容易是因為很多專業背景、專業課重疊。類似的還有醫學轉生物學等等。 n 交叉學科。如Biostatistics,Medical Physics,MSE,Bio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n 強烈興趣。 n 相關領域研究背景。 注意一定要在個人陳述中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英語專業學生可改學:語言學、人類學,教育學、社會學、傳媒學、心理學、法學和MBA(如有工作經驗)等。其中教育學和人類學所需的GRE和TOEFL分最低,一般GRE1900/TOEFL520即可走中上等的學校,但考教育學博士大多專業要求申請者先有Master學位,而且獎學金不多。人類學一般鼓勵本科生直接攻博,除了個別學校如 Wisconsin Madison,TAMU,UCSD,University of Tennessee,Brown要求有本科人類學學位之外,大多數學校鼓勵並接受來自其他本科專業的學生。人類學和教育學一般需要有writing sample以考察申請者的寫作能力,但其題材不一定非要是人類學或教育學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