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宗教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

(2006-08-22 17:24:09) 下一個
宗教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 美國是個宗教色彩很濃厚的國家。有三十萬個以上基督教教堂、猶太教會堂、清真寺以及其他宗教活動場所。很多社會學家認為,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宗教色彩最濃厚。據1990到1993年的國際性調查,百分之八十二美國人認為自己信仰宗教,而英國、德國和法國,比例分別是百分之五十五、五十四和四十八。 維吉尼亞大學宗教係教授彼得奧克斯博士說,美國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美國的曆史有密切的關係。美國人不管是穆斯林、猶太人、基督教徒,都受到美國曆史上一係列"宗教覺醒運動"影響。如獨立戰爭期間的宗教大覺醒,傳播了天賦人權觀念;南北戰爭期間的大覺醒導致美國廢奴運動;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社會福音運動,又帶來抗議工業化和保護工人權益的浪潮;現在又有很多人重返宗教,因為他們意識到,科技和社會觀念的進步並不能擺脫各種社會問題,回答"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根本問題。所有這些宗教覺醒運動,都使宗教在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哈佛大學神學院"婦女與宗教研究項目"主任安布羅迪女士認為,政教分離的傳統,也與宗教在美國人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性有很大關係。美國在十九世紀初實現政教分離,宗教信仰以自願為基礎,教會必須改革,以增強對民眾的吸引力。在適應過程中,宗教反而保持了較強的生命力。 彼得奧克斯博士說,宗教傳統上強調"原罪意識",以"有罪者必得懲罰"的觀念來警醒世人;今天的美國社會,宗教以一種更輕鬆和包容的態度來對待追隨者,讓宗教更"友善",更適應人的需要。強調宗教為人帶來歡樂和健康,使社區團結一致,使人與人的關係充滿和諧,也使個人得到精神上的平靜和超越。滿足了自我完善、自我修養的需要。 有人認為這種宗教的"大眾化"使宗教失去其道德約束力,並失去最重要的內涵;但也有人認為這表示美國人正以更現代,更寬容和更進步的方式表達他們的信仰。彼得奧克斯博士說,過去幾年來,變化十分明顯。現在有越來越多以普通大眾為對象的定期宗教節目。如公共電視台就在每個星期天定期播出討論宗教問題的節目。各大電視網絡也在黃金時間節目裏出現有關宗教的人和事。另外,帶有基督教精神的電影很受歡迎;福音搖滾樂和福音爵士樂等綜合宗教色彩和流行趨勢的音樂大行其道;很多宗教電台和電視台也改變以前單純說教的方式,加強娛樂性和吸引力。 有一個數據可以體現美國人對宗教的熱衷。美國是體育大國,但美國人花在宗教上的時間和金錢遠比體育方麵多。據美聯社報道,美國人1990年觀看各種職業或大學體育比賽人數為3.88億人次,而參加宗教活動則為52億人次。美國人1992年捐獻給宗教事業的資金總額為五百六十七億美元,比花費在棒球、橄欖球和籃球三大聯賽上的四十億美元高十四倍。 維吉尼亞大學宗教係教授彼得奧克斯博士認為,在美國,宗教的最大貢獻是教育公眾並塑造公眾道德感,使他們成為有道德的公民。宗教能激發人的潛力,使他們有能力超越自己。宗教就象人的精神家園,人在宗教中獲得深刻精神體驗,被崇高、大於自己的存在感動。很多走出教堂的人會有快樂,隨時準備幫助他人的感覺。 宗教組織一直是美國慈善事業和誌願活動中最重要的力量。他們積極參與的活動,包括為無家可歸者發放食物、給窮人提供住房、收養孤兒和受虐兒童、為酗酒者和吸毒者提供戒酒和戒毒幫助、探望病人和老年人等。據1996年的調查,美國的誌願者組織中,教徒占將近百分之六十。哈佛大學神學院"婦女與宗教研究項目"主任安布羅迪女士說,接受救濟和幫助的人經常發現,如果是宗教團體提供服務,幫助他們的人出於發自內心的善意。他們不僅提供物質的幫助,而且希望幫助找到自救的精神動力。政府機構提供的社會服務,則往往幫助你是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布什政府最近決定增加聯邦政府對宗教團體資助,讓他們有更多資源從事社會服務,幫助解決吸毒,暴力和無家可歸者等社會問題。但是這個計劃在美國國內引起很大的爭議。"全美政教分離聯合會"傳媒主任羅伯特波士頓說,這樣的計劃違背美國政教分離原則。讓宗教組織依賴政府資助是錯誤的做法,長遠來看有害於宗教組織。美國一貫實行政教分離;教會資金來源於教徒自願捐贈。如果教會資金部份來自政府,就可能失去其獨立性。如在政府決定給哪些組織資助,宗教組織可能出現迎合政府做法,也可能失去批評政府的獨立性。 安布羅迪女士也表示,布什的計劃還有一個危險,那就是宗教組織在幫助人的過程中,勸誘被幫助的人接受教義,在美國曆史中不乏這樣先例。如十九世紀,美國政府把印第安人保留地社會服務機構交給教會管理,結果教會強迫印第安人接受基督教,不讓他們保留自己的語言和信仰。今天也許不會有這樣極端的事,但宗教組織仍然可能勸誘需要幫助的人,接受他們的教義以換取社會服務。 宗教在美國社會生活中非常重要,但不可否認,宗教到底在社會中扮演什麽角色、發揮多大作用,仍然有激烈爭論。最近幾十年,美國社會以宗教為基礎,關注道德的保守派和強調個人選擇權和個人自由的自由派間,一直有激烈衝突。宗教右翼勢力和極端自由派間的呼聲非常引人注目。維吉尼亞大學宗教係教授彼得奧克斯博士說,今天美國社會麵臨兩個嚴重威脅,一個是極端的脫離宗教主義者,另一個是極端的宗教原教旨主義者。前者對宗教價值觀持有敵意或懷疑,認為宗教代表落後和保守的力量;後者認為隻有他們信奉的宗教才代表唯一正確原則。這兩種態度對事物的理解都偏執,膚淺和公式化,和美國多元化趨勢格格不入。 這兩種力量的交鋒在美國社會無處不在。在墮胎、同性戀權益和是否允許公立學校祈禱儀式等問題,尤其明顯。過去幾年,"基督教聯盟"這樣的右翼組織在美國政治生活中非常活躍,成為影響很大的政治力量。"全美政教分離聯合會"傳媒主任羅伯特波士頓說,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的問題,在於他們堅信他們對聖經的理解是唯一正確的理解。不僅把聖經作為個人信條,還要求社會和政府也以它為準則。把禁止校園祈禱等政教分離做法視為對宗教的攻擊;把男女在工作場所及家庭中的平等視為對上帝的反叛;把墮胎合法化和同性戀合法權益當作對道德秩序的嚴重侵犯;把大眾文化看成社會普遍墮落的象征。 宗教右翼勢力在美國是股很大的政治力量,但美國社會中所謂"政治和文化自由派"也對這種勢力形成很大製約。這些自由派人士主要集中在大學、新聞傳播媒介和娛樂界,政治上他們推崇宗教自由和政教分離原則,傾向於加強聯邦權力以糾正社會的不公平現象;文化上他們致力於美國社會與文化的多元化,支持女權主義、同性戀權益和個人自由。 安布羅迪女士認為,宗教右翼勢力和自由派勢力在美國人口中的比例都不太高。大多數美國人觀點似乎是在兩者之間。美國人願意認為自己信奉宗教。在公開場合尤其願意顯示自己信奉宗教。但是很多人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教徒。他們可能認同某些宗教的道德理念,但並不見得接受其他信條。例如美國號稱自己上教堂的人數,總是大大高於教堂統計的上教堂的人數。 羅伯特波士頓說,美國人最大錯誤是把道德和宗教等同。民意調查顯示,很多人認為宗教是道德高尚的保障。但人的精神性不一定隻來源於宗教,也可以來自大自然、旅行、書本等。以是否信仰宗教來衡量道德水準是偏執和狹隘的。隨著美國社會進一步開放和多種文化融合交匯,人的精神追求也將更為深刻,更豐富,也更多元化。那時宗教對社會的正麵作用更將發揚光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